论文学翻译中前景化特征的保留

2016-03-25 07:58文永超
关键词:文学翻译审美体验前景

文永超



论文学翻译中前景化特征的保留

文永超

摘要:文学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而言是一种前景语言,保留前景就保留了文学性,是对“差异”的尊重,原文的前景效果要化为译文的前景效果。从读者的期待视野看,前景可以激发读者意识深层的探索内驱力,孕育一种审美期待;从认知诗学翻译观角度看,文学就是营造一种前景效果,前景与变异是文学文体阐释的关键要素。通过前景借用、译注结合和前景置换三种方法在译文中保留前景,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审美愉悦。

关键词:前景;审美体验;文学翻译

Bohuslav Havranek创造了“自动化”和“前景化”这对概念来描写语言[1]。自动化指的是语言在语法或者文体方面的规则使用。自动化的语言是一种标准语言,不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就不会引起读者特别的关注。前景化指的是语言在语法或者文体方面的超常规使用,这种特征会引起读者强烈的注意。前景化的表达方式往往与该语言体系的规则相悖,在字里行间形成一种突显效果,充分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让读者真切听到作者的声音。比如,诗歌语言就是典型的前景语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违背标准语言,在词法、句法、修辞等层面超越常规。前景语言不仅出现在诗歌语言中,所有的文学语言相对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而言,也是前景的,因为其更注重审美考量。既然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前景化,那么文学翻译也要充分考虑前景化特征的保留问题。

一、前景化特征保留的理据

(一)前景化体现文学性

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克布逊(Roman Jacobson)认为文学性是文学研究的首要目标[2]。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文学研究的焦点是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所不具备的特殊叙事方式、结构方式和表达方式,正是这些非常规的方式使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王东风指出:“变异就是言语表达陌生化的体现,也是文学文本中文学性的所在。”[2]本雅明说:“文学的根本特质不是陈述事实或传递信息,因此仅仅传递了原文信息的翻译只是实现了传递的功能,是糟糕翻译的标志。”[3]在认知诗学看来:“阅读文学作品时最高级的体验就是从阅读中获得前景效果。文学发展、变化的核心在于经常创造出新的前景效果。”[4]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前景,就没有文学性的存在,文学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偏离与变异不是文学作品竭力避免的手法,而正是文学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标志之一。只注重意义的传递,随便抛弃看似奇怪的表达方式或者语义内容,必定抹杀原文的文学性和审美特性,使得原本风光无限好的审美之旅变得枯燥乏味。

(二)翻译的差异伦理要求译者对前景化特征予以关注

翻译应该体现对差异性的尊重,这是翻译的伦理要求之一。前景意味着偏离,偏离就构成差异。翻译活动至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尽力从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以及文化等各个层面弥合差异的过程。翻译的目的就是把原文本中的异质形式和内容在译文中传递出来,让两种文化能够对话。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Antoine Berman)说过:“翻译的本质在于洞开一个新的世界,它是与原语文化之间的一场对话,一种杂交,一种对中心的消解。翻译是一种文化与异域文化的接触,否则它什么也不是。”[5]要实现译语文化与原语文化的对话,原文的异质形式和前景形式需要在译者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味用归化手段抹杀与译入语体系相悖的语言成分,必然会将这两种文化的对话变成一种自说自话。英国翻译理论家德莱顿(John Dryden)也强调关注原语的形式特征。他认为外在的修饰语(outward ornaments)如果可以优雅地翻译出来的情况下,如果译者改变了形式,则是对作者构成了伤害。叶子南也指出:“译者确实应该对原作者故意违背源语常规所造成的语言前景给予重视。译者有责任还源语言前景为汉语前景。”[1]翻译是一种求同存异的过程,其中求同是目的,存异是方式。对于原文本的前景异质特征,译文就应该尽力在不影响目的语读者接受的情况下予以保留。

(三)从效果对等角度看,前景特征要予以保留

英国文体学家肖特(Mick Short)认为:偏离(deviation)是一种语言现象,前景是偏离的心理效果。翻译研究的对等原则是一个涵盖了语义、语用、修辞等层次的多维概念,其中包含了效果的对等。对于效果对等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有诸多论述。奈达主张“动态效果对等”,金堤主张等效翻译,余光中认为好的译文给译文读者的效果,应该像原文给原文读者的效果[6]。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译者要尽量满足“前景效果对等”的要求:若源语文本对于原读者而言是前景的,译文也应该为译文读者营造前景的效果,不能随意地抹除前景效果或者用意译归化掉原文的前景效果;若源语文本对于原读者不是前景而是自动化的,则译文没有必要也不能前景。

(四)从读者的期待视野来看,前景特征也要予以保留

读者的阅读期待除了欣赏熟悉内容的定向期待之外,还包括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现代艺术心理学认为:观众的大脑意识深层有一种内驱力,包含一种求新的审美期待。这种期待与陈词滥调相悖,后者因为规则和单调,容易给人厌倦的感受,不能引发新的注意[7]。文学同样是一门艺术,文学艺术的读者阅读作品的根本动因就是获得审美愉悦。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文学文本中的前景特征,以其变异和偏离的属性,激发读者阅读过程中的相反期待,直接与读者大脑中的定向期待相抗衡。前景的形式和内容本身会对读者构成认知负担,这种负担在阅读的初期阶段可能会形成理解障碍。但是读者一旦运用自己的前景理解和知识储备对前景特征进行认知加工,缩短与原作品间的审美距离,延伸原有的期待视野,透过原作品的符号系统、意象系统去发现原先没有发现的内容,就能享受审美的愉悦。所以文学的审美就是前景的审美,变异的审美。

二、保留前景的策略

(一)前景借用

前景借用,指的是译者认识到词句背后的前景效果后直接借用原文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译文读者原汁原味地体会到原作者留给读者的前景效果。

例1:And every human being,every living creature,every house,and every tree had been so jerked and smashed and utterly destroyed. That was all.

译文:每一个人,每一个活物,每一栋房屋,每一棵树都受到猛烈的撞击,被砸得粉碎,被彻底地毁灭了。就是这么回事。

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很少将重复作为衔接连贯的手段,即使作为修辞方法使用,其频率也往往低于汉语。如果在一句话里或者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或换成其他近义词等方式替代,文体学中也有“求雅替换”(elegant variation)的策略来避免重复。但是,因为英语一般要遵循“reduce where possible”的原则,所以一旦出现重复现象,则可能是一种有特殊前景效果的变异现象。以上例句中,作者连用4个every将4个名词结构串在一起,仿佛将4张图片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用2个and将3个动词串在一起构建出一连串戏剧性事件。这两处重复具有很强的文体效果,强调了主人公的“非凡”特异功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译文保留了every的重复,将后面2处and灵活处理为2个小句,保留了原文的前景效果,将原文营造的生动效果准确得体地体现出来。

例2:“How do you like -a Mr. Corrigan?”he asked.“You think-a him a nice-man?”

“To hell with’m,he said.“May his liver turn to water,and the bones of him crack in the cold of his heart. May dog fennel grow upon his ancestors’graves,and the grandsons of his children be born without eyes. May whiskey turn to clabber in his mouth,and every time he sneezes may he blister the soles of his feet. And the smoke of his pipe……

译文:“见他的鬼去吧”他说。“但愿他的肝脏化成水,他的骨头被他冰冻的心冻裂。但愿他的祖坟上长满狗尾巴草,他儿女的孙子一生下来就没有眼睛。但愿白兰地一到他嘴里就变酸,他每打一个喷嚏,脚底板就长一个水疱。但愿他烟斗里的烟熏得他淌眼泪,泪水滴在他家牛吃的草上面,毒化他抹面包的黄油……[6]。

有学者指出,译文中的“但愿”不像在泄愤骂人,应该换做“恨不得”(出处同上)。笔者认为,在此语境中这样的替换反而失当。我们知道,英语中一般不把may be这种表示祝愿的结构用作诅咒语,原文作者违背英语语法规则,明显是为了营造反讽的效果。如果译者将原作者隐藏起来让读者去慢慢体会的讽刺效果明晰化,则违背了本文第二部分论述的效果对等原则。其实要保留这种暗含的讽刺效果也不难做到,直译即可,因为汉语一般也不会用“但愿”表示诅咒。一旦用“但愿”表示对人的诅咒,则可以达到双重的语用效果。比如:“但愿他出门被车撞死”在特定情况下比“恨不得他出门被车撞死”所表达出的怨恨效果更强。语义的突兀是原文本造成,译文应该保留相应的效果。

例3:那些黑脸的猫红脸的猫花脸的猫大猫小猫男猫女猫配合默契地不失时机地将一声声的猫叫恰到好处地穿插在义猫响彻云霄的歌唱里,并且在伴唱的过程中,从戏箱里熟练地拿出了锣鼓家什还有那把巨大的猫胡,各司其职地、有节有奏地、有板有眼地敲打演奏起来。(莫言《檀香刑》)

译文:As if by design,all the black-faced cats red-faced cats multihued cats big cats small cats male cats female cats embellished Justice Cat’s cloud -bursting aria with cat cries inserted in all the right places,with perfect timing,all the while reaching into the storage chest to deftly extract gongs and drums and other stage props,including an oversized cat fiddle,each actor expertly adding the sound of his instrument in perfect orchestral fashion[8].

原文这句话有115个字,这在短句居多的汉语中是一种变异现象。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前半句多个名词并列却没有用顿号连接,其字数达到了57。7个名词短语并列且没有任何标点隔开,这在原文中构成了一种具有象似性(iconicity)的前景特征。这种前景传递一种排山倒海、一气呵成的效果,让人联想到戏曲高潮时的某些唱段。译者注意到了这里突显的前景特征,同样将7个名词短语并置起来,与原文的情景对应。按照英语常规语法来讲,多个名词并置时两个名词中间应该用and连接体现叙述的生动性,比如“My favorite fruits are many:orange and pineapple and litchi and pomegranate and strawberry.”(我喜欢的水果很多很多,有橘子呀,菠萝呀,荔枝呀,石榴呀,草莓呀。)译者没有选择and,而是直接将名词并置,显然是为了和原文形式高度吻合,同样可以让英语读者体会到原文读者得到的那种戏曲效果。

(二)译注结合

在直接保留前景会给读者带来的认知负担过大的情况下,译者可以增加信息量适中的注释,给读者提供语境搜索的线索,同样可以保留前景效果。

例4:A nurse hurried over and whispered to Renshaw,and Mitty saw the man turn pale.“Goreopsis has set in,”said Renshaw nervously.“If you would take over,Mitty?”

译文:一个护士匆匆跑过来,对伦肖耳语了几句,米蒂看他脸色变得苍白。“出现了科瑞欧普瑞斯症状,”伦肖紧张地说,“米蒂,你来接手如何?”

分析:Goreopsis一词对于绝大多数英文读者而言都是非常陌生的专业词汇,这种词汇的出现可以给原文故事增加一层神秘的魔幻色彩,对于原文的叙事至关重要。因此,译者必须慎重考虑该词如何在译文保留的问题。此文译者直接通过音译加义标的方式处理是合理的,音译可以给译入语读者原文旨在传达的陌生化效果,义标“症状”加上注释“原意为金鸡菊属植物,此处为一医学生造词”可以适当缓解读者的认知负荷,让译文读者更准确地把握原文信息[9]9。

例5:In a way he hated these weekly trips to town—he was always getting something wrong. Kleenex,he thought,Squibb’s,razor blades? No. tooth paste,tooth brush,bicarbonate,carborundum,initiative and referendum? He gave it up.

译文:在某种程度上,他很讨厌这样每周都要进一趟城——他每次都会做错事。他想,是舒洁纸巾、施贵宝药丸,还是刮胡刀片?不对,是牙膏、牙刷、小苏打、金刚砂,还是创制权和投决权?他不再费力想了[9]10。

分析:作者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词汇混搭在一起,意图在于刻画主人公沃尔特奇特的幻想,构成了一种前景。这两组看似不着边际的词语并置,一般读者会觉得认知负载过重,阅读的难度过大。译者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译文下加注“此处全是多音节词,前两词是化学品名,是要买的东西;后两词是政治术语,是从前面两词的声音联想起来的,是一种文字游戏,并无实义。”这样的注释,既可以让原作的前景形式得以保留,也给读者解读原作者的意图提供了线索,避免了读者认知负担过大影响阅读愉悦的情况。

例6:“A woman of high intellect and perfect beauty is a rare thing,Jeff,”says he.“As rare,”says I,as an omelet made from the eggs of the fabulous bird known as the epidermis”.

译文:“既有高度的智力,又长得十分漂亮的女人是少有的,杰甫,”他说。“少得像是神话中那种叫做埃比台米斯的鸟蛋煎的蛋卷。(注:埃比台米斯并不是神话中的一种鸟,而是生理学名词,意为表皮。)”

分析:原文中的典故因为说话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出现引用不当的错误。原文作者欧·亨利显然是想通过这个错误的典故提示读者该说话人的知识水平,所以译者将错就错,直译出这个错误的典故,再加注释提示读者。这种做法是译者尊重前景化的体现。然而,有学者指出:“这种加注的做法客观地说,有其利,更有其弊。绝对多数汉语读者看到埃比台米斯的鸟蛋会不知所云。尽管脚注可以弥补缺陷,恐怕读者没有几个愿意记住,能记住。所以,这样译使读者欣赏作品受阻,而传播文化却不见得有效。”这个分析有2点问题:第一,“绝对多数汉语读者看到埃比台米斯的鸟蛋会不知所云”恰恰是原文作者有意给原文读者营造的感觉,原译文这样处理反而是“效果对等”的表现;第二,“使读者欣赏作品受阻”本身也无可厚非。认知诗学认为:“认知受阻本身可以提升创造力,对原文作者如此,对译者和读者亦如此。”该学者提供的译文“稀罕得像凤凰下的蛋”恰恰是一种透明的翻译,为了通顺把原文的异质性抹杀了。从此译文我们也看不出说话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反而成了一种恰当的比喻,这种翻译有过度翻译之嫌。当然,加注也要注意信息量的合理配置。英国翻译理论家Jean Boase-Beier认为,文学翻译在意义多样性和个人认知语境改变的可能性方面比非文学翻译大得多,通过脚注等方式为目标语读者提供过多信息的做法会大大降低文学效果。合理的做法是,在注释中给读者提供一种线索,凭借这一线索读者可以去领会该词的内涵意义、文体意义等,如Goreopsis一词原意为“金鸡菊属植物,此处为一医学生造词。”无需再详细阐述该症状的表现形式,留给读者去进行语境搜索,去弥补作者留给读者阅读的空白点和不定点。

(三)前景替换

前景替换指的是原文前景特征完全与译入语体系相背离,直接借用和加注无法有效地传递效果,所以另起炉灶用译入语的前景结构替换原文前景的方法。

例7:(鸿渐)忙讨本电报明码翻出来是:“敬聘为教捋月薪三百四十元酌送路费盼电霸国立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教捋”即“教授”的错误,“电霸”准是“电复”。(钱钟书《围城》)

译文:He quickly got a telegraph code book and transcribed it as follows:“Offer position as possessor. Monthly salary$340 plus travel expenses. Please ware reply. National Sanlü University President Kao Sungnien.”“Prossessor”was a mistake for“professor”and “ware reply”must be“wire reply”.

分析:我们知道,原文有时候也有出错的情况,比如史实错误、地理知识错误等,是否改动原文的错误,译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无意的,则可以文内纠正或者文外注释的方法处理错误;但是如果是作者有意为之,则必须考虑变通的办法。此例中电报文作者用错别字的意图非常明显,即通过错别字来表示三闾绝非什么正派大学,因为校长发的短短邀请函都有2个错别字,这样说明该大学校长对于邀请方鸿渐一事也不是非常上心,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简单的错误。错别字在原文中构成前景,而且是涵盖特殊意义的前景,译者当然要尽量在译文中忠实传达。译文生造了两个与正确单词读音相似的两个词替换原文错别字,既可以让读者理解单词的基本意义,也可以领略作者想表达的幽默效果。

例8:But you’ll turn back and have a quart of beer wi’me on the strength o’t,Pa’son Tringham? There’s a very pretty brew in tap at The Pure Dropthough,to be sure,not so good as at Rolliver’s.

‘No,thank you -not this evening,Durbeyfield. You’ve had enough already.’(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译文:“可是,崇干牧师,既是这样,那你回来跟俺去喝它一夸特啤酒,好不好?清酒店有开了桶的好酒,可是比起露力芬店里的,自然还差点儿。”

“谢谢你,不喝了,今儿晚上不喝了,德北。我瞧你喝的已经不少了。”

分析:从哈代原文中的这段对话,很明显能看出两者文化程度不同:德北文化程度低,所用的词语不规范,比如wi’me,o’t这样的表达法;牧师受过高水平的教育,所用语很规范。德北的用语对于牧师的用语而言构成了前景。张谷若考虑到了这层前景,用山东方言“俺”翻译me,并且在“跟俺去喝它一夸特啤酒”一句中增加“跟”“它”二字,增加了德北身上的那种乡土气息。译者用目的语体系中的方言替换原文体系中的方言,可以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作者想传达给原文读者的思想内容,这种替换是成功的。

三、结语

文学翻译中的变异文体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肖特在论文中指出:作者在写作时对措辞的选择值得研究。作者对词、句或者其他结构的选择蕴含了其旨在表达的意义和效果。结构中的变异现象(不规则或者过于规则)或者某些修辞方法的使用,可以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10]。也就是说,译者在对原文进行语义分析的阶段,要充分考虑作者选词造句的意图,在表达阶段要尽可能地在译文中忠实有效地传递这种意图。等效的翻译才是合格的翻译。如果原文通过变异达到前景的效果,译者也应该在目的语语言和文化体系允许的范围保留前景效果。如果前景效果可以原封不动地让目的语读者接受,则可以使用前景借用的办法;若目的语读者接受起来困难重重,则可以使用译注结合或前景置换的方法对原文传递出的前景效果予以补偿。

参考文献:

[1]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东风.反思“通顺”:从诗学的角度再论“通顺”[J].中国翻译,2005(6).

[3] WALTER B.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M] //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4] BOASE-BEIER J.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1.

[5]孙会军.普遍与差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张经浩.我译《欧·亨利小说全集》[J].中国翻译,2014(2).

[7]别尽秋.商业喜剧电影字幕的翻译原则:从电影《功夫熊猫》2与《黑衣人3》字幕翻译效果谈起[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

[8]孙会军.葛译莫言小说研究[J].中国翻译,2014(5).

[9] COWIEM.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J].金敏娜,唐伟胜,译.英语世界,2013(11).

[10]司显柱.论译文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翻译,2009(3).

(编辑:张齐)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度科研项目“认知诗学翻译观研究”(sisu20142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29

作者简介:文永超(1981-),男,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诗学和英汉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1-0107-04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审美体验前景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