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议论类

2016-03-28 16:39董丽丽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先帝所欲画线

董丽丽

【锁定考点】

1.识记文学常识;2.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3.掌握常见虚词的含义及用法;4.翻译文言句子;5.掌握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等:6.提取文中信息,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8.理解作品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9.谈阅读感悟。

【新题演练】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p翁o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2)空乏其身____________

(3)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4)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6)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行拂乱其所为

C.①人则无法家拂士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温故而知新

3.用“/”划分出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划分两处)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阐明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B.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

C.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D.本文以论点为标题,眉目分明,主旨清晰。

二、《爱莲说》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4)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2)香远益清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4)宜乎众矣________

(5)偕数友________(6)余以为妙绝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C.荷花为雨所洗

乡为身死而不受

D.观荷于湖边亭中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B.香远益清 C.执经叩问 D.斗折蛇行

4.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说”是古代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用“菊”喻指隐士,用“牡丹”喻指富贵者,用这两者衬托像莲一样身处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的君子。

C.【乙】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年少时与友人同游西湖,在大雨倾盆和雨过天晴时赏荷的见闻、感受,赞美了荷花的清新明丽。

D.【甲】文开头中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文末改为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突出了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孟子》是____家经典之一。孟子,名____,是_____时期的_______家、______家。

2.请用“/”给下列语句划分出节奏。(每个小题划分两处)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l)七里之郭____________(2)是地利不如人和也____________

(3)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 (4)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 天下顺之

B.委而去之环而攻之

C.然而不胜者二者不可得兼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章用“三里”“七里”极言防守地域之小,城却攻不破,运用举例论证突出了“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用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来突出守城的有利条件,结果守城的人却弃城而逃,有力地证明了“地利不如人和”。

③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重要。全文的论述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如何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④“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文章最后用鲜明的对比论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四、《出师表》(节选)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划分一处)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划分两处)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划分两处)

2.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____(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____(4)必能裨补阙漏____________

(5)引喻失义____________(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光先帝遗德

B.恢弘志士之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C.俱为一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封为武乡侯,谥号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五、《鱼我所欲也》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

(3)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恶有甚于死者

B.人皆有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入则无法家拂士

D.故不为苟得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类比,说明正义比生命重要,在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学趣味。

B.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

C.第二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当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乞人”接受了它,说明人没有丧失“本心”。

D.结尾举有的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之可耻可悲。排比的句式使文章富有文采和气势。

六、《陋室铭》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__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2)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

(3)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与“无丝竹之乱耳”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原文内容填空。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___________;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之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是否过时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先帝所欲画线
冒死护友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画线也能算乘法?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出师表》节选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配花朵
“上帝”考
如何对“画线部分”提问?
句型转换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