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2016-03-28 14:2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互动

徐 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大学英语部,广东 广州 510665)



大学英语课程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徐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大学英语部,广东 广州 510665)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对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课程应坚持课外与课内并重、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并行,营造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人才的互动环境。本文从“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的互动以及“教学评估的改进”两大维度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构建,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互动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的长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批判性思维成为中外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其不仅被视为高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被视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语言的习得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语言交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对外交流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年,重新修订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明确了英语测试的目的在于应用,表明高等教育改革以学生的内在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新的价值取向。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研究背景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意为“基于标准的辨明或判断的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探究工具。批判性思维源于古希腊先哲柏拉图的质疑性教学方式,其著作《理想国》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代表,而把它作为工具应用到教育中来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始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所提出的“反思性思维”[1]。诺里斯和恩尼斯(Norris &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考,即一个人相信什么或准备去做什么而作出决定的理性判断[2];而李普曼(Lipman)将批判性思维看作一个过程,可以称之为“认知问责制”[3]。我国古代对批判性思维进行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用思辨的方式将学与思的关系阐述出来;孟子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导学生要有批判的精神。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个从单纯基础语言培养向实用能力培养转移的转型期[4]。国内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也日益丰富起来,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黄源深指出,大学生对任课教师所教内容被动地接受,很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现象实际是批判能力的缺失,可谓“思辨缺席”[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应加强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6]。教育界普遍认识到单纯的灌输模式对学生的思辨性思维锻炼毫无益处,强制性“填”进去的东西会在短时间内流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指出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7],学者惠泱河认为以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形成为核心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新的价值取向[8],但我国学生长期以来在分析、推理、评价、综合、辨析等思辨能力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9]。

二、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英语作为西方的语言学科,植根于西方地域、人文以及社会发展环境。语言结构的差异反应了思维模式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思维模式。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学习西方思维方式[9]。改革“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引入多元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信地应对知识信息大爆炸所带来的选择上的困扰和理解上的多样性,增强甄别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在终身教育时代中不断更新和优化个体的知识架构成为可能。

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首先,在教授的内容方面,大学英语教材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健康、医疗、情感、技术等,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其次,在课堂资源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批判性思维的表达、检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再次,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可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课外与课内并重,知识讲授与实践活动并行,营造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人才的互动环境。教学方针虽然规定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但真正对教学模式起直接导向作用的还是教学评估方式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评估对学生学习侧重点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变动起着风向标作用。鉴于此,笔者将从四个“互动”和一个“评估”入手,即学生与教材、教师、学生、自我的互动以及教学评估两大维度,来阐述大学英语课堂模式构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学生与教材的互动

教材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资源。教学的展开按照预习与导入阶段、封闭式提问阶段、开放式讨论阶段和书面、口头表达阶段等四个步骤进行,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倾听、阅读、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其批判性思维技能。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特地位也决定了它的受重视程度。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更应是学生自学的工具。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学生必须在课前与教材进行互动。教师应在课前针对自己教学模式设计的特点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一定的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互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有目的、有方向地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

2.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10]在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一元权威”,学生对教学或教师提出质疑会被认为是对权威的挑战。久而久之,往往会消解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进而导致学生疲于思考、惯于接受,缺乏判断力和想象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抛弃对自我权威的崇拜,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各种虚拟环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鉴别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设想。

3.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群体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知识宝库,其思维性、批判性、自由性,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来自传统的“尊师”所带来的表达上的不自由。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选取当前社会热门话题或西方经典名著为题材,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如举办辩论活动、演讲活动、话剧表演等。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尽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避免对学生作出终极性结论。

4.学生与自我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的显性教学效果,缺乏对学生自我审视等隐形层面的关注。学生通过与自我的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从而作出价值判断,形成自我管理风格、知识体系和自我评价方式,并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我互动依托教师教学模式设计的课外延延伸而展开,教师在完成对课文的写作特色、主题的多重理解之后,指导学生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让学生互评、自评,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实质。教师还应就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定量的封闭性问答和定性的开放性问答,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5.改进评估模式

根据美国教育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包括语言、逻辑、音乐、运动等八个范畴。学校应在关注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其他智能方面的发展。考试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过分注重考试的形式致使考试评估僵化,难以全面反应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阻力。除传统的考试测评之外,还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学习、小组调研项目、学习文件夹等测评方式。同时,教学评估中增加课外作业在考核中的分量,将课堂问答和讨论、课外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四、结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来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供更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践行的重点。虽然学者们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在应用实践环节仍然很薄弱。因此,亟需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和僵化模式,竭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增添开放、民主、多元的元素,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主动探索、积极构建、勇于质疑,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Dewey,J.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M]. Boston: D.C. Heath & Company,1933.

[2]Norris, S. P. & Ennis, R.H.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M].Pacific Grove, CA: Midwest Publications,1989:1.

[3]Lipman, M.Thinking in Eduction[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18.

[4]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5]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6]张晓琳,梁晓波.英语教学对拔尖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7]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惠泱河,卜晓军,杜育峰.开展考试改革,构建综合性全程考试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7).

[9]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

[10]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XU Li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Abstract:Teaching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equal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in-class and out-of-class activities, and that’s to say, equal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knowledge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uild up the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which is good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th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from the following two dimensions: firs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xtbook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and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ir egos; secondly,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s. This paper also tries to renovate the teaching modes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and further improves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interaction

[收稿日期]2016-02-1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研究”(GDJG20142343)。

[作者简介]徐玲(1977- ),女,副教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67-03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互动
大学英语口语和批判性思维教学初探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多文体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真实·思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