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松弛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6-03-29 05:17王红玲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济复医院江苏徐州221100
关键词:音乐疗法总分精神分裂症

王红玲(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济复医院,江苏 徐州 221100)

自我松弛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王红玲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济复医院,江苏 徐州 221100)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自我松弛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药物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采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的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音乐疗法;精神分裂症;护理体会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精神活动的减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急性发作期采取药物治疗后仍有一些精神症状,治疗不彻底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1]。伴随着医疗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也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逐渐转变,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方法不仅有药物治疗,还有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近年来有效无创的音乐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合适的音乐熏陶下,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认知功能得到逐步提高,不仅患者情绪稳定,而且精神症状的发生也减少了很多,患者内心的各种恐惧和焦虑得到消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1.24±9.0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14±3.06)年,平均病程(4.51±3.70)年;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2.09±10.0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09±3.10)年,平均病程(4.71±4.0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100~200 g/次,2~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音乐治疗,具体如下:采用旋律优美和内容健康的世界名曲、古典音乐、流行歌曲、民间音乐、军歌等。音乐的选择要依据患者个人喜好和具体病情特点。音乐的形式多样化,如小组合唱、歌伴舞、个别演唱等。护理人员定期制订演唱计划,以节目表演为主题组织训练,奖励上台演唱的患者以及演唱小组[2]。每次治疗时间最好保持在大概1小时,一周3~5次为宜,观察时间都为24周。

1.3 观察指标

PANSS评分标准:PANSS每个症状条目都从无症状到症状非常严重都是按照1~7级评分。病情越严重,总分越高。

护士采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条目,按照0~4级进行评分,采用量表总分、认知功能、社会兴趣、社会适应能力对患者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的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ANSS总分 48.37±12.0745.11±11.92 47.91±11.7342.81±10.16社交退缩 3.50±1.37 3.27±1.38 3.48±1.29 2.91±1.18情感交流障碍 3.42±1.93 3.09±1.77 3.24±1.82 2.11±1.78敌对性 2.89±1.08 2.63±1.04 2.76±1.18 2.11±1.07注意障碍 2.87±2.13 2.22±2.32 2.95±1.96 2.07±1.76意志障碍 2.92±1.82 2.64±1.77 2.87±1.75 1.94±1.67情感不稳 3.96±1.03 3.61±0.93 3.86±1.14 3.23±1.04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都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NOSIE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总分 52.96±3.8763.35±4.47 53.83±7.42 59.72±4.81社会适应能力 6.86±1.23 9.01±3.17 7.58±2.83 8.83±2.72社会兴趣 6.93±2.23 9.53±4.46 7.24±2.27 7.51±4.24认知功能 6.73±3.16 9.37±3.57 7.04±2.17 8.46±3.34

3 讨 论

音乐治疗可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性格内向、懒散、行为孤僻、思维贫瘠等症状进行有效改善。音乐治疗和精神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起增效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回归社会、预后和康复[3]。

音乐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记忆力产生帮助作用,作用机理大概是在音乐的刺激下患者的自主神经产生调节作用,减弱了患者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体息,患者微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患者某些大脑区域(顶叶区、颞叶区、额叶区、中央后回、中央前回等)的血流灌注量得到提高,大脑的微循环代谢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本次临床研究将音乐疗法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所以,音乐疗法可以使治疗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音乐疗法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1]王勇健,高 云.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06):464-466

[2]李 祥,朱春凤,黄腊根.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72-174

[3]梁飞平,袁 佩,马沛珍.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2014,54(06):80-82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49.3

B

ISSN.2095-6681.2016.28.105.02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总分精神分裂症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音乐疗法在痴呆患者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