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应用的探析

2016-03-29 00:11李先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教学模式

李先勇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 陕西 商洛 726000)

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应用的探析

李先勇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 陕西 商洛 726000)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加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时间、空间的延伸,对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大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现手段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就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实施策略等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性,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面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教育载体,加大体育课程改革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丰富与延伸体育学习、锻炼的时间、空间,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给予了大学生更多的体育课自主选择权.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将体育教学模式贯彻于体育课内、课外活动的方式,这一方式的使用让体育教学一方面承担着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闲暇时间的体育活动方法、比赛组织等提出了要求.从当前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模式实施的背景与空间

课内外体育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体育爱好来选课,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对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师的讲角度来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专业不对口而出现不会教、勉强教等问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上,教师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体育知识与技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体育实践教学与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穿插体育健身锻炼方法与健康运动知识,来拓展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以此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2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融合性与统一性.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具有更多的体育学习选择权与自主权,对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加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与组织方式.再次,在体育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的养成,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明显的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3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与成因

3.1 体育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

通过对当前国内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分析发现,当前所设置的体育项目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基本相同.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等项目,而受到大学生喜爱的防身术、瑜伽、形体等课程却基本没有设置,这一现状的存在,并没有很好的满足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只能被动的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上.基本上都是以传习式的教学为主,体育课的内容不够丰富,影响了大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加之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经验的不足,出现了流于形式等问题.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提升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

3.2 课内外一体化的支撑经费较为单一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的.但是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俱乐部教学方式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从现有的渠道来看主要有学校拨款、企业赞助等等,在这些经费来源中以学校拨款为主,这种经费来源方式的单一性,让高校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存在着较大的阻力,不利于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同时,这种经费来源单一的问题,也使得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的建设等存在着较多的限制,给体育课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3.3 课内外一体化缺乏有效的时间与活动支持

高校大学生受到专业课程学习、升学、就业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坚持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非常小.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督促大学生在课外闲暇时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体育比赛当中.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使得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升学、就业等压力的影响,造成了其没有更多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再次,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人均占有率的不足,也会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4.1 加大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组织管理模式的优化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组织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目标,在充分的进行可用资源整合与配置的基础上,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组织结构的构建,一方面要以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基础,充分考虑大学生课外锻炼的条件与目的.因此,从高校体育课内和课外的组织与发展上来看,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组织功能,有着一个更为科学的界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在高校分管部门的规划中,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的有效教学方式.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给高校的体育课程带来更多的活力,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路径的丰富,提供有效的手段与方式的支撑.

4.2 细化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管理机构与功能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管理上是分级实施的,即在班级体育委员与分管体育领导的相互配合之下,借助学校公共体育部、体育学院等部门的指导来开展体育教学与比赛工作.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级管理与实施,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参与的数量与涉及面,对提升课内外教学的效率与互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内外部结合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与终身体育意识.

4.3 创新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运行方法

从高校体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来看,既可以实施相同的构建模式,也可以借助差异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一般意义上,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包含了高校的体育俱乐部、选修课等等.通过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按照统一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实施体育学习的评价.针对学校所开设的各类课程,要根据大学生体育学习与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安排好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与体育学习时间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这种体育教学的方式就可以看做是一个体育项目的俱乐部.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按照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利用灵活或者固定的时间来组织体育教学与辅导.其中,在课堂上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要包括:体育教学的内容、评价方法等等.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的学习.而在外部教学上,需要借助班级或者年级之间的比赛等活动来检验.这是因为教学比赛的采用,一方面能够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的释放过程中,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培养敢于拼搏的精神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4.4 提升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应用的针对性

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师主角、学生主体的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参与、主体体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驱力.其次教师要加大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在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实施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体育教学内容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内外引导与教学.再次教师要加大个体教学差异的研究与落实,在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兴趣、体育学习力等差异的存在,需要教师在认清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来实施针对性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引用能够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一教学模式,需要体育教师在全面理解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目标与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手段与课内外体育组织方式,来促进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主动性,以此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

〔1〕李欣悦.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2〕刘洋波,范维.“多维一体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

〔3〕张文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4〕张文华.拓展与融通:体育教育生态学构建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G807.4

:A

:1673-260X(2016)02-0179-02

2015 年 12 月 1 日

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4JYJX12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