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幼儿混龄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2016-03-29 00:11张晓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混龄儿童幼儿

张晓艳

(赤峰学院 教育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新时期幼儿混龄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张晓艳

(赤峰学院 教育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幼儿混龄教育是迎合社会和时代要求的一种幼儿教育组织形式.本文向读者具体介绍了幼儿混龄教育的含义及其存在的社会意义,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角度探析了混龄教育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现阶段做好混龄教育可能面临的诸多方面问题,如幼儿混龄教育中可能会遇到的师资问题、课程建设问题、混龄教育评价问题以及来自家长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混龄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章最后笔者谈到了自己对幼儿混龄教育建设的策略思考,以期为进行混龄教育的试点提供参考和借鉴.

幼儿混龄教育;困惑;策略

与同年龄编班教育相比,幼儿混龄教育是指把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按一定的比例织起来开展游戏、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个经过精心营造的环境中学会彼此学习、彼此帮助、彼此合作等本领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幼儿混龄教育是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一种非常好的教育组织形式,能够让每个个体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陪伴下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乐于助人,学会妥协和谦让等亲社会行为,建立自信心和责任心,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将是受益匪浅的.

1 幼儿混龄教育的理论依据

幼儿幼儿混龄教育的存在和发展依托于诸多理论的支持,在幼儿混龄教育实践中也见证了这些理论的内涵,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做好幼儿混龄教育工作.

1.1 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大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育对儿童的促进作用有多大,首先应明确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儿童现在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还有一种水平是儿童还没有达到的水平,这种水平经过观察模仿或成人的有效指导也能够顺利获得,是儿童的最近发展水平.而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儿童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我们的教学应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内容既关注每个幼儿的已有水平与可发展水平,理解幼儿间相互作用的意义,通过合理、正确地指导异龄之间的互动,使每个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发展.幼儿混龄教育中,年长儿童在不断地向年幼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言语中,在不断地纠正年幼儿童的行为方法中,在不断地教给年幼儿童的技能技巧中获得成长,而年幼儿童在不经意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行为.这种认知的突出,行为的模仿,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都达到了最大化,获得跳跃性发展.

1.2 观察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 1971 年通过经典的观察实验提出了著名的观察学习理论.在观察学习实验中,将幼儿分为三组,在观察学习中,年长儿童充当年幼儿童的榜样,年幼儿童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观察学习,通过模仿、观察年长儿童的动作、行为、言语,从而调整自己已有的行为方式,习得新的思维方式、动作技能和言语表达方式和社会道德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混龄活动中,年长儿童的知识经验水平较年幼儿童丰富,他们在很自然的情境中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在语言、行为等方面为年幼儿童起到了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年幼儿童也在主动的观察和模仿中,巩固或重组旧的经验而习得新的经验.

1.3 建构主义学习论

建构主义学习者认为知识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过程,既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也包括对旧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幼儿混龄教育情境中,我们为大小幼儿创设了一个可以相互合作和支持的环境,他们在混龄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让学习者在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混龄教师引导下完成对知识经验的意义建构.

2 幼儿混龄教育的价值

幼儿混龄教育的探索和尝试让幼儿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幼儿混龄教育为幼儿社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生态环境

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动态变化的.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是哥哥姐姐的弟弟妹妹,我们在这样熟悉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幼儿混龄教育为我们创造了近似于家的环境,老师爱孩子如同父母的爱,年纪小的幼儿在有哥哥姐姐的陪伴呵护下快乐成长,年长幼儿在与年幼儿童的交往中充当“哥哥姐姐或小老师”的角色,为年长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优势的机会,提高了年长幼儿的胆量和自信心.

2.2 幼儿混龄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独生子女背景下的幼儿在帮助、照顾、谦让等亲社会经验积累方面因为环境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幼儿混龄教育中我们为幼儿创造了这样的环境,让幼儿在每天的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照顾.在大带小,小促大的氛围下,让幼儿学会了妥协、倾听、服从、帮助、爱护等亲社会行为,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技巧,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3 幼儿混龄教育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

混龄幼儿来自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在相互的学习和观察中会让幼儿之间相互获得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会在幼儿的大脑中重新获得整合,在适宜的适合获得提取.混龄活动不仅让幼儿习得了某些经验,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提升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样的混龄活动对于幼儿认知经验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幼儿混龄教育可能遇到的困惑

幼儿混龄教育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之下尝试做幼儿混龄教育,可能会遇到同龄教育中不曾遇到的困惑与挑战.

3.1 混龄师资方面的困惑

幼儿混龄教育中对混龄教师资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混龄教师要设计出适合混龄幼儿的教育方案,这样的方案既能突出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又能反应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趋同性,让混龄班的教育方案始终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这对幼儿混龄教师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

3.2 幼儿混龄教育课程建设的困惑

从教育管理和混龄教师的角度而言,幼儿混龄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极大的困惑.

3.2.1 课程目标的确定

通过实施课程如何来体现各个年龄之间发展的共性以及各个年龄段幼儿各自需要,需要混龄教师应充分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确定幼儿发展所需达到的共性及个体发展的个性指标倾向,注重互动过程中为幼儿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制定新的任务目标,使幼儿在互动中五大领域的发展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指标.

3.2.2 课程内容的设置

混龄混龄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也要可虑混龄幼儿的发展特点.既要能充分了解每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需要特点,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小伙伴互动的机会并加强对其指导.同时还要能够准确地分析活动内容,找准内容当中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共同关注点.

3.2.3 课程的组织形式

在幼儿混龄教育中,课程的内容应以何种方式呈现给幼儿是老师们迫切需要考虑的.混龄活动是包括一日生活在内的全部时段混龄还是分时段分内容的混龄;是大带小、中带小、大带中的混龄还是大中小全面混龄等,这些疑虑和困惑也将在逐步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知.

3.3 幼儿混龄教育评价的困惑

幼儿混龄教育过程中关于课程设置内容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混龄幼儿发展的评价以及混龄混龄教师教育发展的评价等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这些方面的评价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可以从哪些维度去做相关的评价,是否可以用同龄编班的标准去做相关的评价,这些都是在评价过程中值得质疑和探讨的问题.

3.4 家长方面的困惑

多数家长对幼儿混龄教育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大龄幼儿的家长认为幼儿混龄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设置是否会过于简单,大龄幼儿在班级中只是充当了看护幼小儿童的角色;而年幼儿童的家长也同样有此疑虑,混龄教师讲授的内容是不是难度过大,与年长幼儿一起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困惑,这些都是混龄幼儿家长担心的问题.

4 确保幼儿混龄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为保障幼儿混龄教育活动有效实施,需要我们在如下方面做出改善.

4.1 加强园本教研,塑造混龄科研师资队伍

混龄混龄教师队伍建设是顺利进行幼儿混龄教育的保障.混龄混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努力建设有思想、有研究能力、敢于开拓进取的研究型混龄师资队伍,提升混龄混龄教师的整体素质.

首先,转变混龄教师观念,从服从到自主

混龄幼儿混龄教师应转变自身对幼儿混龄教育的认识,要把做好幼儿混龄教育作为自己的使命性工作努力做到更好,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任务的安排.当我们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和探索幼儿混龄教育,就会从幼儿的发展中看到自己努力的成绩,同时也会让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得到提升.反之,当我们用逃避的态度去面对幼儿混龄教育的现实时,幼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也终会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

其次,转变自身角色,提升混龄教师素养

在幼儿混龄教育过程中,混龄教师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从教育的主导者向教育的引导者、参与者、观察者、评价者、研究者等角色转变,在幼儿混龄教育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角色转变,做好活动准备、活动监督和活动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为幼儿混龄教育创设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同时,幼儿混龄教育单位应定期进行园本教研,本着以“提升混龄混龄教师专业”为内容,以“研究幼儿混龄教育课题”为载体,提升混龄混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2 幼儿混龄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共享是幼儿混龄教育实施的关键所在

混龄幼儿课程建设是幼儿混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混龄教育事业发展的依托和灵魂,为幼儿混龄教育方案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依据.在幼儿混龄教育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必须要把握好课程目标的维度,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内容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混龄教师在活动的预设和生成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引导,为混龄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首先,幼儿混龄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经得起实践的推敲.

幼儿混龄教师在建构课程前应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借鉴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工作以及观察记录幼儿的工作.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预设并生成适合混龄幼儿活动的方案,经过活动中不断的观察和反思,不断的整理活动方案,再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反思以及同行评价等环节,让混龄活动方案不断得到完善,为混龄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活动方案.

其次,幼儿混龄课程方案的归档与整理工作是混龄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幼儿混龄课程方案在研发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值得同行推敲的困惑,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也是不断反思课程并逐渐使课程方案成熟的必经阶段.混龄教师应善用积累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累积,能够及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记录并将最终的课程方案整理归纳收藏.混龄教师能够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混龄教育主题研讨的活动中交流思想并探讨困扰混龄活动的各种问题,这些宝贵的资料都将助推混龄教育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再次,幼儿混龄教育活动的有效组织可以更好的实现混龄教育价值.

幼儿混龄活动的内容应最主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这为混龄教师设计活动提供了内容源泉.作为混龄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善用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成的活动方案会让混龄幼儿收获更多的经验.同时,混龄活动的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确保混龄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在混龄教育活动开展顺利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尝试各个年龄段在各个时段、各类活动中的混龄,创造“大混龄”的环境,让混龄幼儿的活动更加接近现实生活.而在经过“小混龄”基础上的“大混龄”,幼儿的表现力和适应力应该是最好的,混龄教育的效果相对而言也是较容易观测和预见的.

4.3 幼儿混龄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应贯穿混龄活动始终

幼儿混龄教育的评价应更加体现过程性,需要混龄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混龄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观察记录,使参与活动的混龄幼儿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于上一阶段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混龄教师可以尝试设置混龄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去分析混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混龄活动在幼儿发展的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更加凸显等问题,从而设计更科学的混龄活动促进混龄幼儿的发展.

4.4 丰富家长对幼儿混龄教育的认识是混龄教育有效发展的保障

混龄幼儿家长对混龄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在开展混龄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家长配合的程度也会不同.为了有效的争取幼儿家长对混龄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家长们认识到混龄教育带给孩子成长的乐趣和优势,让家长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变化,进而从认识和行为认可混龄教育,消除家长的戒心和疑虑,为幼儿园混龄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和支持.

目前国内的少数幼儿园正在进行幼儿混龄教育的尝试,这个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迈进契合了当今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艰难,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长期课题.

〔1〕李占星,牛玉柏,胡瑛.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J].应用心理学,2014(1).

〔2〕张婕.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4(S5).

〔3〕汪仔媛.浅谈混龄教育下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5(1).

〔4〕杜春娟.幼儿 园 混龄教育 探 析[J].黑 龙 江 教育学院 学 报,2015(3).

〔5〕罗璇.我国幼 儿 混龄教育 现 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 学 报,2011(3).

G610

:A

:1673-260X(2016)02-0271-03

2015 年 12 月 19 日

猜你喜欢
混龄儿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浅谈混龄教育
开展混龄自主体能游戏区初探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留守儿童
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六一儿童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