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2016-04-03 20:15童秀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肺栓塞抗凝出院

童秀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童秀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目的 回顾性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护理。方法 住院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做好出院宣教。结果 通过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及精心护理促进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肺栓塞的康复。结论 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治疗的基础,遵医嘱规范治疗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治疗的关键,治疗过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出院宣教是促进患者痊愈的保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

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又简称APE,是一种以肺循环障碍为病理现象的疾病。APE是临床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危急疾病,患者一旦患上此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所以说加强对AP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APE疾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所以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的作出检查方案,并尽早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是预防和降低APE疾病患者恶化和病死的关键[2]。而该患者因急性消化道出血入院,两急危重者疾病并发的患者则更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危急,护理问题繁多,致死率高。2015年2月我科收治一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后第6天突发胸闷、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2%左右,结合肺动脉CTA考虑急性肺栓塞,经抗凝等综合治疗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症状改善,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无活动性出血表现,效果满意,患者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45岁,小学文化,农民。因“恶心呕吐20天,黑便伴呕血10余天”于2015年2月25日入院,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予禁食、积极补液、抑酸护胃、降低门静脉压力、局部止血、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处理后复查粪常规示隐血阴性,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患者于3月3日突发胸闷气促明显,指脉氧下降至92%左右,急查血气示:氧分压:61.70 mmHg;血氧饱和度:92.4%;D-二聚体2670,急查肺动脉造影示:两肺动脉分支多发血栓栓塞。进一步完善双下肢动静脉B超示:双侧下肢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右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予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1次/d,抗凝治疗9天。期间患者仍有面罩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3月12日予低分子肝素调整为0.4 mL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3月17日加用华法令3 mg,1次/d,口服,3月23日复查INR:1.95,停用低分子肝素。3月25复查INR:2.33。经治疗,患者现低氧血症基本改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无临床消化道活动性再出血发生,于2015年3月25日带药出院。出院后于2015年4月27日复查肺动脉造影提示肺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

2 护理方法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变化快,故予持续心电、血压、呼吸、SpO2监测,严密观察患者面部口唇颜色、神志变化,及时询问患者主诉,观察患者胸闷、气促有无改善,有无咳嗽及胸部疼痛等不适,按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床边备抢救车、吸引器、除颤仪。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CVP的变化。及时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情况调整氧流量。本例患者有低氧血症,给予高流量吸氧,5~10 L/min,以储氧面罩的形式给氧,在提高氧气浓度的情况下还能避免高高流量给氧对患者鼻腔的冲击。给氧的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随时调整氧流量。如果发现患者胸闷和气促的症状逐渐恢复正常,氧饱和度升至正常范围再停止给氧。

2.2 心理护理

肺栓塞起病较急,一旦起病病情可能较危急,所以患者容易出现惊慌、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3]。本例患者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多表现为抑郁状态,既往曾有自伤自杀等行为冲动,住院期间需警惕患者原发疾病加重,自伤、自杀、伤人、冲动、外跑等情况。患者曾表现出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因此,对肺栓塞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4]。

医护人员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对待业务要熟练,抢救过程要镇静,切忌慌乱,以免加重患者的不安。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可采用暗示、抚慰等方式消除患者的顾虑,多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的信心,以放松的心情和最好的状态去配合治疗。

2.3 基础护理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栓子脱落。卧床期间所有的外出检查均要平车接送[5]。一般需绝对卧床2~3周。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以免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而该患者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者,在溶栓期间应患肢制动,不能使用热水袋,也禁止为患者做下肢按摩。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栓子溶掉后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4 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予吸氧,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排出,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病室每天要定时开窗通风,控制病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严格控制陪客数量,尽量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责任护士协助叩背护理,2次/d,患者能配合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2.5 抗凝治疗的护理

该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及华法林联合抗凝[6]。两者的共同副作用主要是出血。而患者本身这次是因为消化道出血住院的,应警惕再次发生活动性出血。注射时尽量多次更换注射部位,防止注射部位出现瘀斑、硬结,拔针后尽量延长按压时间。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牙龈、皮肤黏膜以及胃肠道有无出血,也要同时警惕内出血的情况,加强对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每次用药后加强药物反应的观察,如有异常立即向医生汇报,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告诫患者要预防损伤皮肤黏膜而引起的各类出血情况。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要选择易于固定的位置,尽量减少在留置针以外的部位穿刺取血。如果必须采取穿刺和注射,则保持对穿刺部分进行压迫止血10 min左右。

2.6 出院宣教

(1)患者带药华法林出院。出院前详细的介绍华法林的服药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凝疗程一般为3~6个月,这期间必须按时服药,切忌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服药过程中警惕有无呕血,黑便或血便等消化道再出血的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诊,服药期间不可食用影响华法药物的食物,如卷心菜、萝卜、菠菜、咖啡等。定期门诊复查凝血功能。在治疗达标前坚持每天测定INR,以后根据其稳定情况每周监测一次。

(2)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要加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监测,特别注意出血现象,如出现头痛、咯血、呕吐、肢体乏力、晕厥、突发呼吸困难、胸痛、下肢疼痛等情况应立即就诊[7]。

(3)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可有效预防肺栓塞。因此,指导患者避免长时间坐位、下蹲,不要做对下肢有压迫的活动,每2~3 h活动一下肢体,加强对血栓的预防。患者易穿弹力袜,避免血液瘀滞,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复发。

(4)护士应指导患者少量多餐,选择新鲜细软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忌食高脂肪食物,保证饮水量,多饮水可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出现便秘服用通便药物或外用软便剂,防止屏气用力的动作和下蹲过久。

3 小 结

急性肺栓塞疾病发病凶险,而且容易复发,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快速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更快的解决患者的痛苦,获得较好的预后[8]。而该患者又有急性消化道出血,与使用抗凝药是相冲突的,这就需要医生严格掌握用药指证,配合护士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出院后做好患者细致有效的出院宣教,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急救和护理。

综上所述,及时地做出诊断,规范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肺栓塞的复发,促进肺栓塞患者的康复,有效降低死亡率。

[1] 周 舸,胡 迪,黄丽红.8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急救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976-977.

[2] 袁连方,戴 璇,胡国华,傅 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578-581.

[3] 王洪丹,王月会.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6,7(3):274.

[4] 何国萍,戴 珩.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0(16):13-14.

[5] 谢京辰.急性肺栓塞的护理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59-160,161.

[6] 荣维娜,李 悦,王 丹,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7):242,250.

[7] 卢焕平.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6(16):209.

[8] 杨红梅.肺栓塞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7(16):192.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0.028.02

猜你喜欢
肺栓塞抗凝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