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2016-04-03 20: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摘除术腰腿痛孔镜

崔 娅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崔 娅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 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 对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指导,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结果 45例因护理干预具体到位,无并发症发生,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 结合规范的护理,PE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

微创;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1]。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是通过椎间孔途径进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及去除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具有手术切口小、椎旁肌肉损伤轻、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推动了中国微创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结合规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56岁。L3-4椎间盘3例、L4-5椎间盘12例、L5-S1椎间盘21例、L4-S1椎间盘9例,患者均有典型的腰腿痛症状,术前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简称VAS)评分6~8分。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术后VAS评分2~3分,术后一年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日常活动均无腰腿痛。

1.2 方法

完善常规准备,患者取左/右侧卧位于导管床上,连接心电监护,采用椎间孔入路,定位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皮肤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用18G穿刺针穿刺至上关节突,并用1%利多卡因自18G穿刺针行穿刺通道及小关节突麻醉,正侧位透视下定位穿刺到位后,经穿刺针置入细导丝,沿导丝用扩张套管逐级扩张穿刺通道,送入一级汤姆针,穿刺上关节突尖部,穿刺成功后分别用2、3级骨钻钻磨穿刺通道,后分别用4、6、7、8 mm骨钻逐级扩张穿刺通道并钻磨上关节突尖部,钻磨成功后顺利将工作套管经椎间孔送入;正位透视下见工作套管头端近后正中线,侧位透视下位于腰椎体后缘连线后椎管内。连接成像系统及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经工作套管送入椎间孔镜成像系统,图像清晰,组织结构辨识明确。采用髓核钳钳取部分碎骨片及软组织碎片,射频电凝显露手术视野,可清晰显示行走神经根、硬膜囊及突出物,取出椎间盘层面及椎间孔上下部位突出髓核组织及部分黄韧带,受压神经根及硬膜囊成功减压,术中采用双极射频消融适当止血及消融部分突出组织,观察神经出孔根及行走根活动正常,硬膜囊搏动正常。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下肢活动及感觉良好,无其他不适。术毕,拔出工作套管,切口处缝合一针,加压包扎,查直腿抬高试验正常,平车返回病房。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指导

介绍医院环境、患者住院规则、探视陪护制度、各级医生、护士,使患者了解本科室的人员结构。

2.1.2 疼痛护理

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就诊的首要症状。通过入院评估,运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由患者在10分制标尺上根据疼痛自评:0级为无痛,1~3级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10级为重度疼痛。对于患者不能耐受的疼痛,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予药物止痛,并同时采取激光、按摩、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2.1.3 心理护理

由于知识缺乏,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易出现紧张、恐惧。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运用各种沟通方法,做好术前宣教,包括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并告知患者手术全程是在局麻下完成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可以随时与医生沟通。向患者介绍病友,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配合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2.1.4 术前训练

术前协助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耐受训练,按照90°侧卧位的标准和要求摆放,持续1 h以上。正确指导及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及正确的翻身方法,减轻术后的不适。

2.1.5 预防感染: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术日晨沐浴更换干净的病员服,术前30 min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术后仰卧位2~3 h,可压迫伤口、防止渗血,有利于伤口愈合。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4 h,协助患者每2 h翻身一次,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避免弯曲。24 h后可戴好腰围后下床大小便,以卧床休息为主。

2.2.2 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6 h内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腰腿痛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严密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穿刺区敷料有无渗血,如有变化立即汇报医生,协助医生更换,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2.2.3 饮食

患者若无胃肠道反应,可以立即进食,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2.4 功能锻炼

直腿抬高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3]。术后指导患者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3次/d,3 min/次。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时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老年人采取俯卧位上身后伸,50岁以下年龄可以采取三点或五点式支撑锻炼,早期要慎重,循序渐进,常规腰背肌锻炼3月以上,最好养成习惯终身坚持。

2.2.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不要连续使用腰围3个月以上,以免造成肌肉萎缩;术后3~6个月以内避免久坐、跑、跳及剧烈活动,避免睡软床;患者出院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继续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强肌肉及脊柱稳定性;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如有不适,及时复查。

3 小 结

PE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的护理。运用专业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1] 耿田军,赵 静,丁莉莉.中国医疗前沿[J].护理园地,2011,6(12):74-75.

[2] 周 跃.中国骨伤[J].2011,10(24):799-801.

[3] 何丽英,赵金彩,魏 杰,等.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J].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5,21(4):10-11.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0.083.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腰腿痛孔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