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6-04-03 20:15丁国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腓骨患肢细节

丁国琴,赵 琴*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江苏 泰州 225400)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丁国琴,赵 琴*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江苏 泰州 225400)

目的 观察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Y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D组实施常规护理,Y组实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细节化优质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Y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D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优质护理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实践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肢的骨折愈合,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仅可行,而且值得临床参考。

胫腓骨骨折;细节化优质护理

胫腓骨骨折是下肢骨折,尤其是长管状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考虑到解剖和功能的关系,手术治疗往往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的创伤对肢体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护理能够从多方面减轻或者防止其发生。本研究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Y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5±1.2)岁;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6.0±1.5)岁;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Y组护理方法:实施健康宣教、伤口观察护理等常规护理。D组护理方法:在Y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健康宣教方面的细节化优质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家属常受患者伤口出血、疼痛等影响,也表现为惊慌失措。细节化优质健康宣教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住院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等。

(2)心理方面的细节化优质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常需要进行跟骨牵引,其带来的不适及相关不便,可引起患者的烦躁不安等情绪;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肿胀、疼痛等不适也是引起患者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避免由于患者的心理问题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近患者,采取和谒的态度与患者多交流,交待解释采用该方法的原因及必要性,通过这样的心理疏导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让患者更加配合医师治疗[1]。

(3)降低疼痛方面的细节化优质护理。术前患者骨折处的淤血和血肿,跟骨牵引可以减轻其肿胀,同时适当抬高患肢以适当减低疼痛。切开内固定术后常放置引流管和安置镇痛泵降低疼痛,另外细节化优质护理选用合适的器具抬高患肢,并用软的海棉垫置于小腿,在保持舒适的基础上悬空足跟,踝关节背伸90°,足尖朝上,确保患肢的外展位,并对伤口的渗血进行监测,若伤口渗血不止或血色变深,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2]。

(4)基础的细节化优质护理。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疼痛评分变化;观察和记载术前伤口肿胀和末梢血液循环情况,术后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情况及引流量的变化,切口敷料渗血、渗出情况,对患肢术后的末梢循环、关节的功能变化情况进行重点观察。

(5)舒适程度方面的细节化优质护理。尽可能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采用安全舒适的体位,专人辅导患者家属适度按摩肢体周围,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另外,对于活动不便、翻身困难的患者,需做好清洁照护理,使用气垫床,降低褥疮、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

(6)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细节化优质护理。术前伤口肿胀、跟骨牵引以及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不适,常可以引起肌肉的痉挛、萎缩、功能的部分减退。术后早期应该视患肢的情况,注重患者的耐受力,提倡肢体的早期康复训练。采取护理专职人员先行示范,包括如下:指导患者先行床上下肢的肌肉收缩与舒张交替训练,加强肌肉的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术后4~6天在床上进行患肢的主动升降锻炼,训练患肢股四头肌等下肢肌肉,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术后1周可以开始进行患侧肢体的负重锻练,此时可有家属参与或借助外力;2周后可逐步进行关节部位的局部功能锻炼,包括膝部和踝部等关节的主动屈伸和抗阻力能力。术后1.5个月进行X线片复查,达到骨折初步愈合标准后可辅助工具下进行负重锻炼,逐渐过渡到自行行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本研究中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采取分值制对患者就此细节化优质护理的态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值范围为0~10分;满意:9~10分,基本满意:6~9分,不满意:0~6分,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情况比较

Y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2.55±5.45)天;D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1.35±8.15)天。可见:Y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Y组护理满意24例,基本满意5例,满意率为96.67%;D组护理满意15例,基本满意8例,满意率为76.67%。可见:Y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胫腓骨骨折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下肢骨折类型之一,手术治疗方式和时间的选择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手术前后的护理,尤其是细节化优质护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手术的成败。文献表明:针对患者创伤应激源引发的不良情绪,重视心理状况的全面评估,敏锐观察病情,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遵医依从,发挥主观能动性[4-5]。

本课题中我们选择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拟行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在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上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实行细节化优质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无论是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还是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笔者体会到:细节化优质护理是以基础为切入点,健康宣教护理、心理护理为前提,舒适程度护理为基本准则,疼痛护理、肢体功能恢复护理为着重点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尤其是早期依照肌肉舒缩-上下关节功能锻炼-邻近关节功能锻炼-扶拐行走-弃拐行走的顺序进行练习[6];这种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进一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因此,细节化优质护理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实践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肢的骨折愈合,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仅可行,而且值得临床参考。

[1] 廖 静.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综合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8):1231-1232.

[2] 康丽娜,马秀凤,张凯南,等.胫腓骨骨折切开复内固定术38例护理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120-121.

[3] 毛 鑫.舒适护理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47-148.

[4] 张钟方.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50-151.

[5] 李紫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61.

[6] 袁 英.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5 0例[J].医疗装备,2016,29(6):162-163.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0.092.02

赵琴,女,E-mail:269616676@qq.com

猜你喜欢
腓骨患肢细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腓骨沟加深联合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治疗腓骨肌腱脱位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细节取胜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