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排尿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04-03 20: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枢尿管尿潴留

王 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精神科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排尿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 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出现排尿障碍的原因,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排尿障碍的原因,采取护理对策。结果 神经外科患者排尿障碍主要源于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结论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尽早拔除尿管,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排尿障碍;护理

排尿障碍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神经外科疾病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外,常常伴随排尿功能紊乱[1],有报道显示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中约有80%与留置尿管有关,留置导尿的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2]。现将我科收治的133例留置尿管患者纳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术后留置尿管进行跟踪、归纳、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分析其发生排尿障碍的因素,对术后排尿进行早期干预并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颅内肿瘤:额顶部占位病变术后患者排尿中枢功能易受影响,护理人员关注病情恢复情况,结合临床遵医嘱及时拔除尿管。

颅脑外伤:李文等人对颅脑外伤男性患者进行研究认为,当GCS评分大于8分时,夹闭尿管后患者出现明显排尿反应时拔除尿管是对一种行之有效的拔管方法。对于意识昏迷患者,应在膀胱充盈且尿道口有溢尿时拔除留置尿管。

帕金森:拔除尿管的同时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美多巴,左旋多巴类药物对运动障碍和排尿障碍有改善作用。护理人员加强对药物的指导,保证发挥疗效。

脊髓损伤:损伤后因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肾积水、泌尿系感染以及慢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间歇导尿是辅助逼尿肌无反射或低反射患者膀胱排空的“金标准”。嘱病人4 h导尿1次,以不发生尿失禁,膀胱不发生过度充盈为原则;做好饮水计划,指导患者按时饮水排尿。

由非神经源性因素引起的排尿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病情的观察,保证出入量平衡;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排尿障碍护理人员需做好相关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顾虑。

2 结 果

133例患者中,男69例,女64例,疾病分类为:颅内肿瘤58例,脑血管疾病47例,颅脑创伤14例,帕金森4例,脊髓肿瘤4例,脑积水3例,其他3例。术后实施早期干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顺利者有125例,重置尿管有8例,其中意识昏迷患者4例,脊髓肿瘤患者4例,留置尿管患者住院期间每周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和培养,未发生尿路感染现象。

3 讨 论

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骶2-4),当膀胱充盈,冲动由脊髓把膀胱信息上传至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包括额叶和额顶叶皮质),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机体产生排尿或憋尿行为。患者产生排尿障碍是由于排尿中枢或传导通路受损。

3.1 神经源性因素

(1)颅内肿瘤:累及额叶、基底节或中脑时,会出现排尿异常现象。临床上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也有少数病例表现为尿潴留。肿瘤累及鞍区时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而引起中枢性尿崩。

(2)脑血管疾病:如发生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破裂出血等时,排尿反射下传受阻,会产生逼尿肌亢进。患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

(3)脑外伤:大脑皮层受损时,意识丧失,不能对下级排尿中枢脊髓发出排尿指令,常表现为尿失禁。

(4)帕金森病:25%~75%的患者有膀胱功能异常,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刺激症状为尿频、尿急、夜尿症,而梗阻症状为尿不尽、尿线细、尿间断及排尿费力。通常以刺激症状为主,其中夜尿为早期症状。

(5)脊髓损伤病变:脊髓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排尿中枢受损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尿潴留。

3.2 非神经源性引起的排尿障碍

(1)尿管堵塞: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应用脱水药物治疗,如尿量多且未及时补充液体,易产生结晶导致堵管,若患者意识不清不能及时表达,则会导致膀胱充盈不能及时排尿。

(2)排尿方式的改变:神经外科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需要适应床上排尿。患者会因为术后排尿方式和习惯发生了改变、担心影响伤口、浸湿被服等问题而引起尿潴留[3]。

(3)尿道黏膜的损伤:各种原因造成的尿道黏膜损伤,尿道的炎性反应,排尿时尿道口疼痛,患者因疼痛不能及时排尿,容易导致尿潴留[4]。

(4)其他:如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和女性患者充溢性尿失禁;抗高血压药、抗胆碱能药会引起反射减弱,导致膀胱张力减弱形成充盈性尿失禁。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需尽早拔除尿管以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风险。胡晓昀[5]等研究结果显示,拔管前夹闭尿管并没有缩短正常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我科对意识好转同时排除以上病种,对患者实施早期直接拔除尿管,结果显示拔管后有10例患者首次排尿延迟,这可能与术后排尿中枢反射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有关,经热敷、按摩、听流水声、改变体位等措施后顺利排尿。

4 总 结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排尿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排尿中枢及反射传导通路受损会对患者排尿产生影响;患者的意识状态、觉醒程度以及肿瘤的部位也和排尿密切相关。护理人员要增强术后早期拔除尿管的意识,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1] 司周洁.10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3(5):124.

[2] 周素萍.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拔管后首次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59-60.

[3] 朱 翔,胡世俊.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74-75.

[4] 李 文,牛新芳.男性颅脑外伤患者尿管拔管时机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5):408.

[5] 胡晓昀,李秀萍,方海云,汤磊雯.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69-270.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

B

ISSN.2096-2479.2016.10.163.02

猜你喜欢
中枢尿管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小儿推拿治疗中枢协调障碍163例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