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6-04-03 20:15张军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内科细节理论

张军燕

(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军燕

(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阳泉 045000)

目的 对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10月接诊心内科患者32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成观察组在护理中使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对照组依照常规方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坠床等护理不良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人为性拔管事件8例,对照组为15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按照细节思维理论给予护理,可实现对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故的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细节思维管理;心内科护理;运用

本次我院就将该护理管理方式运用于心内科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10月接诊心内科患者320例,按照入院先后分成观察组,在护理中使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对照组依照常规方式护理,各60例。对照组男87例,女73例,年龄25~89岁,平均年龄(60.72±1.79)。观察组男80例,女80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63.31±1.9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本次治疗中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按照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实施各项护理,细节包括以下几点:

制作制度流程图或图册要求护士统一按标准执行,减少执行误差,服务语言规范化,使患者感受到服务与关怀。

重病患者交接。细化交接班护士位置、沟通标准语、规范交接班顺序、现场检查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是否到位、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而患者心理问题回护办室交接等。

在新重病患者交接基础上将使用注射泵,患者也作为交接班重点,泵入速度,避光效果,注射泵余量交接,进行每班检查注射泵性能等,保证特殊药物精确给药。针对没有避光头皮针及避光留置针的现状,特利用避光输液器制作简易避光套,进行头皮针及留置针外露部位避光,使需要避光药物的避光效果更加有效[1]。

使用注射泵患者护理:新患者或病情变化患者在10 min内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根据血管活性药物医嘱要求血压范围及患者主诉5~10 min调泵、记录、测量血压速度一次,尽快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冠脉供血供养、减轻患者症状。

对日常护理排班情况进行完善。护士长需对内科护理中每一项操作的细节进行掌握,并了解每班次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特点。了解每班流程漏洞,或工作薄弱环节,同时体会护士工作量,操作弊病,对工作流程,工作分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对护理记录工作严格要求。护理记录书不仅涉及到护理操作的完整性更反应着患者恢复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进行记录时需做到简明扼要,做到记录无漏洞。

强化对心电图的认识。心内科患者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心电仪对心率等进行严格检测,以免在治疗中出现异常。在进行心电仪安置时,心电图机导联线缠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操作速度,为此在细节思维管理中需要不断改进电线整理方法,制作分线步套,平均每次操作减少用时1 min[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在治疗中仅出现并发症12例(7.5%),输液局部渗出3例、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瘀斑2例、静脉炎5例,其它2例。对照组为26例(16.25%),输液局部渗出8例、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瘀斑5例、静脉炎4例,其它9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人为性拔管事件8例(5%),对照组为15例(9.3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出血3例(1.87%),对照组为12例(7.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87%(147/160),对照组为62.5%(100/160),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41±1.32)d,对照组为(13.87±1.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治疗重要作用,优质且全面的护理工作能起到加快患者恢复的作用,相反若护理工作存在欠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更易导致护患纠纷。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近几年逐步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主张从护理文件书写、交接班以及规范护理流程等各个角度出发,实现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3]。

护理工作为医院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护理质量为医院发展的基础,更与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必然联系,针对心内科患者更是如此。护理工作涉及到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护理,病症观察以及心理指导与共同等。但在实际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疏忽,导致部分护理工作存在较大欠缺,进而导致护理安全事故以及护患纠纷等频发。本次我院就将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运用于心内科患者治疗中,实现对并发症以及坠床、非人为性拔管等护理事故的有效控制。可见,该理论对于提升临床对心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各个科室以及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1] 杨红莲,杜梅芳.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2,44(2):154-156.

[2] 潘北玲,王立兰,李莎莎,等.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4(33):27-28.

[3] 赵桂芝.层级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9):159-160.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6.10.173.02

猜你喜欢
心内科细节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