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6-04-04 18:05车艳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北大学就业率毕业生

□车艳芳

( 中北大学 信息商务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山西省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车艳芳

( 中北大学 信息商务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山西省独立院校的就业现状差强人意,就业率低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等几个方面是影响省内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面。如何提高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势在必行,这对促进我省独立院校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独立学院;就业;现状分析;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些年来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热点话题。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只增不减,呈现直线递增态势。2003年独立学院正式成立,独立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更是壮大了毕业生就业队伍。2014年曾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毕业生达727万人,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749万人,又达历史新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更难。

一、山西省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从就业去向看

就2015年山西大学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山西大学本科毕业生4311人,其中1360人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4301人,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的人数892人。在以学历为就业门槛的社会环境下,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的人数要多于独立院校,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大多数以灵活就业为主,主要工作单位为民营企业。

(二)从就业单位性质看

2015年中北大学本科毕业生6410人,其中签约国有企业的人数为1510人,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2896人,签约国有企业的人数仅为194人。中北大学2015 届本科毕业生考入各类事业单位的为 101 人,而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独立学院)考入各类事业单位的为 12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或知名的民营企业为主,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性质以不知名的中小企业为主。

(三)从升学率看

2015年山西大学国内升学人数为1966人,中北大学1165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独立学院)升学(含出国)的人数为257人,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独立学院)101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升学率要远远高于独立学院。

山西省独立学院不论从就业率上还是就业质量上都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生源的质量决定着独立学院毕业生能否就业及就业质量。2015年山西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19.4万人,比2014年净增1.2万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人数约2.3万人。不断庞大的就业队伍使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二、原因分析

根据山西省独立学院的就业质量调查报告,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就业理念尚需转变

虽然学校每年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教育,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学生的就业,但囿于传统就业观念、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异、行业差异、地域观念等因素,从就业情况看,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转变不大,学生真正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等出发选择职业的比例不大,甚至有部分学生还存在等、靠等思想,寄希望于父母、亲朋,还不能独立地进行人生规划、职业谋划。部分学生一心考取公务员、研究生,不能及时就业,这也影响到就业率。客观地讲,考公务员、考研究生本身并没有错,学校也不必追求高就业率,关键是学生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用句俗话说,不能一棵树上吊死。部分学生受父母的影响,认为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享受种种体制内的优惠政策,非要进入父母所从事的行业,而又受限于重重关卡,迟迟就不了业,不能跳出问题看问题。

(二)培养目标、手段缺乏针对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从录取分数看,不能与二本A类、B类相比,更不能与一本学生相比,他们的入学分数普遍偏低,即使同是独立学院学生,分数差距也很大。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难易程度、教学与实验实践配套等方面脱离独立学院学生实际,简单照抄照搬二本A、B类学生,甚至一本的学生,使人才培养目标失当,明显高于学生的实际。在课程设置上,独立学院学生所授课程与二本A、B类完全相同,教学上,时常也是相同的老师授课,同样的试卷。这些,都超出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完全忽视了他们的实际,都有待进一步调整。

(三)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讲,由于高考的失利,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阴影。大学的四年,他们大多数都是在自卑的阴影下度过的,在别人面前总是低人一等似的,不能从根本上战胜自己,再加上就业时所谓的就业歧视,一些用人单位明确拒绝录用独立学院学生,甚至连考研究生,有的高校也要看第一学历,把独立学院学生拒之门外,这些,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四)缺乏创新创业锻炼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务院的文件要求相比,与一本甚至二本A类、B类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在实训基地、创新平台、专业指导、政策支持、财力支持等方面,远未达标。从配套政策看,独立学院普遍缺乏系统的实施计划,更重要的是,缺乏配套资金的支持。从省内看,几所独立学院几乎没有一所有专用于学生实训的基地,从教师的角度看,广大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与社会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创新的需求,更不要说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学生实践基地的数量、质量看,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基地等都无法与二本A类、B类相比;从支持力度看,大多数二本A类、B类学生都有专用于创新创业的场所(基地)、配套资金等,但独立学院学生明显欠缺。

(五)学术氛围不浓

独立学院都是独立院校,有独立的法人,幕后有投资主体,法人在办学的过程中,掣肘于办学经费紧张,往往不注重学术活动、人文素质报告等,且独立院校与主体学校相距甚远,使独立学院学术交流缺乏。据统计,省内独立学院中,某些学校每年做学术报告、人文素质报告仅数场,不仅数量上屈指可数,从质量上看,做报告人员的职称、学历相对不高以及在所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也不大。

(六)校园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

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指实验室、图书馆等对教学有极大促进作用的保障性设施。对工科专业来讲,实验室建设很重要,从省内几所工科独立学院来看,实验室建设力度远远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图书馆是书的海洋,是满足学生课外知识需求的宝库,在以往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中明确规定:“综合、师范、 民族、语文、财经、政法类院校要求生均图书 100 册,其他学校要求生均图书 70- 80 册;年进新书量 4 册( 工科、农林、医学和体育院校为 3 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按这一要求,即使加上电子图书,省内几所独立学院都不能达标,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更不能满足他们扩展知识的需求。

(七)隐形就业的影响

隐形就业是指已经找下工作单位,从事有酬劳动,但因种种原因,就业协议未能签署,无法纳入统计渠道的就业。对独立学院学生,隐形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率低,但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就失业了,实际上,他们毕业后,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由于用人单位(不具完备资质等原因)或毕业生自身原因(档案放在人才市场,未来流动起来比较方便),就业协议没有签署,在就业统计时,根据就业协议的签署情况,被认定为未就业,实际上是隐形就业。正是因为有大量的隐形就业存在,拉低了独立学院的就业率。

三、解决对策

从学生自身角度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锻炼。一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独立的精神,远大的目标,不断进取的雄心,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保持旺盛的精神,在大学阶段圆满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二是广泛参加各种社团,利用社团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博得团队的认可,为日后的竞争积累经验。三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广泛涉猎本专业前沿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管理、经济、互联网+等各方面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四是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根据自己专业情况,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日常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协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紧紧抓住国内外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检验自己的创新成果。五是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俗话说,独木难支,众擎易举,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仅凭个人的一己之力,很难成就大的事业,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融入团队,依靠团队,共同实现宏伟大业。

从学校角度来讲,一是学校要制定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切忌不符实际的照搬照抄。二是各种配套设施、设备要跟上,为学生成长提供便利,重点是教学所必需的实验室、图书馆、实训中心等配套设施要满足日常教学所需。三是制定切实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不仅给予政策支持,还要加大财力支持。四是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社团,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个社团,并在其中发挥作用,通过社团培养其合作、社交、实践锻炼等各种能力。

从企业和社会的角度讲,一是在日常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和社会要肩负起应承担的责任,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岗位和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做到学练结合,学练相长。二是企业要经常深入到学校进行宣传,使学生明白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三是企业在录人时,条件适中,尽量降低门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也利于企业优中选优,招到真正优秀的人才。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基本的民生工程,就业率的提高,不仅仅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需要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归根结底,要靠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卿石松.大学生就业决定因素分析——基于多层模型的方法[J].人口与经济,2012(1).

[2]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

[3]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

[4]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 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

本文责编:董 娜

Analyses and Strategies on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Shanxi Province

Che Yanf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Business,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Jinzhong, Shanxi, 030600)

The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Shanxi rarely meets expectations. From the view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students, colleges, teachers and society,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low employment rate. Therefore, strategies and action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must be enforced, which will definitely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Shanxi Province.

independent colleg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strategy

2016—08—31

车艳芳(1979—),女,山西临汾人,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硕士。

G640

A

1008—8350(2016)04—0029—03

猜你喜欢
中北大学就业率毕业生
柠檬酸辅助可控制备花状银粒子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
中北大学信创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有机相化学镀铝法制备Al/石墨烯复合材料粉末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