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编辑素养提升新途径

2016-04-04 18:05钟晓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互联网+

□钟晓红,罗 义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西 南昌 330046)

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编辑素养提升新途径

□钟晓红,罗 义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西 南昌 330046)

“互联网+”时代要求编辑具有更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要求编辑具有人文情怀。而自主学习是编辑提高业务技能最实际的学习方式,也是提升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自主学习,编辑可以掌握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同时获取学术资源、产生学术灵感。编辑可以利用手机微信关注“中国新闻出版”“国家出版”等微信公众号进行新闻出版知识学习;利用微博、高校学报同行QQ群等进行业务沟通交流与学习;阅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业内有影响力的刊物;在中国知网通过查询关键词,搜索行业热点文章自主学习;在审稿专家的审读意见中吸取营养,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术交流会议自主学习;勤做笔记,将心得体会整理成文章,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互联网+”;高校学报;编辑素养;人文情怀;微信公众号;专家审稿;学术会议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因为知识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合工作岗位的需要。

高校学报编辑是高校知识分子的一员,重精神追求,期待获得尊重和认同,同时,由于岗位的特殊性,高校学科类别多样及新的学术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等现实性,“互联网+”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必须不断学习,提升素养,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提出了“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主题,这标志着世界已正式步入一个“互联网+”时代。在这一时代,网络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对高校学报编辑检索信息获得所需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同时,“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也容易使编辑产生一种“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的不适感。于是,如何提升编辑的素养,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提升刊物的水平,加强高校学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值得每个高校学报办刊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要求编辑具有更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学术研究无禁区,学报发表有禁忌”。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科研成果展示的平台,对于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有特别的要求。在媒体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在海量的投稿之中,如何甄选出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反映最新学术前沿的科研成果,又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要求的优质稿件,对编辑(主要指社科版学报的编辑)的政治水平是一个检验。有学者曾言,编辑首先要是一个政治家。[1]这句话的深意是,编辑必须知道学报发表的禁区,即有关涉及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的文章要慎之又慎,更不能信谣传谣,发表传播不实言论。高校学报编辑在“互联网+”时代要主动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

(二)“互联网+”时代要求编辑具有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

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是集多种学科和多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脑力工作,既需要编辑出版的专业知识和所分管栏目学科的专业知识,又需要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英语阅读交流能力及多媒体技术知识。[2]对于作者的投稿,编辑从文章的选题、文章观点或研究方法、文章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来确定文章是否有创新。然后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看文章是否存在学术伦理失范现象。对于引用明显超出一定比例且没有注明出处等存在学术不端或无创新的文章,编辑有责任给出“不予采用”的初审意见,把住入口关。

(三)“互联网+”时代要求编辑更具人文情怀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世界形成一个“地球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效率,但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互通,阻碍了人们因直接交谈而可能产生的思想火花。因此,“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学报编辑更具有人文情怀。[3]

在2015年12月浙江乌镇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总书记演讲的题目是《天下兼相爱则治》,呼唤的是复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召唤美好的人文情怀。现在高校编辑部基本都有自己的收稿系统或电子邮箱,作者不需要跟原来那样亲自拿打印稿去编辑部交稿,甚至不需要与编辑直接见面交流。在这时,编辑在处理稿件或接听作者咨询电话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让作者体会编辑的素养,同时争取作者对学报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二、 自主学习在“互联网+”时代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4]

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不断学习者,从一定程度上说,学习者或者说学生的角色将伴随我们终身。即使是高校教师,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开拓学术视野,以应对新的挑战。高校学报编辑同样如此。伴随高校改革,新的专业设立,新的学科也不断出现,甚至交叉学科的产生,都促使编辑不断自主学习,以适应岗位需要。

(一)自主学习是编辑提高业务技能最实际的学习方式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高度发展和变化着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在动态的发展中,一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不再仅仅是修改字句、校对等简单的工作,而是一种充满挑战和创新性的工作。尤其是现在,多学科的交叉,对于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通才,这就决定了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自主学习以提高业务技能。

(二)自主学习是编辑提升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自主学习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随时进行。可以利用点滴的碎片化时间,通过看报、读书、上网,或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进行时势政治热点问题的关注和学习充电。[5]高校学报的编辑,尤其是社科版的编辑,必须对于政治方向有正确的把握,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而政治觉悟的提高不太可能通过较长时间的集中来完成。一方面是高校学报编辑部通常人员较少,每人身兼多职,难得有集中脱产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时势是日新月异在变化着,集中学习不可能永远处在进行时,所以自主学习才是提升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自主学习是编辑获取学术资源、产生学术灵感的坦途

作家海明威曾说“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现实”。[6]学术人生同样如此。高校学报编辑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一定专业方向和专业特长的知识分子。但自走出校园,学术之路通向何方则完全是自主选择。曾有一位编辑同行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由于负责心理学栏目的组稿和编辑工作,长期的工作实践使他对于心理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心理学论文和著作,于是成长为心理学栏目的资深编辑和这一行业的专家学者。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则是常常与兴趣结合在一起的自发的学习形式,凭借爱好,贯穿于工作的实践,收集资料,查找真相,弄清问题,结识名家,苦也不觉得,因为乐在其中。通过日积月累,获取学术资源,产生学术灵感,自己也得到成长提高。

三、 “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手机微信关注“中国新闻出版”“国家出版”等微信公众号进行新闻出版知识学习

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很便捷地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现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在智能手机里关注与新闻出版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看相关热点或知识,只需十几或几十分钟,就可以获得最新的讯息,了解热点问题或出版界动态及新的规范。这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的变化,高校学报编辑须紧跟这一时代,利用网络优势,主动紧跟热点和潮流,站在时代的前沿,用全新的视角与眼光做好高校学报编辑工作。

(二)利用微博、高校学报同行QQ群等进行业务沟通交流与学习

现在的高校学报编辑基本都加入了同行QQ群,有的还有微博,会关注一些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微博号。这都是“互联网+”时代很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在编辑工作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通过QQ或微博等工具,与高水平的编辑同行探讨交流,对于字、词、句,甚或标点符号,都可以不停推敲,找到最佳答案,或去伪存真,将逻辑修辞、文字规范弄得更加精确。长此以往,积累下来,编辑将从一个业务新手成长为编辑骨干。

(三)阅读《编辑学报》《咬文嚼字》《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业内有影响力的刊物

高校学报的编辑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需要较高的逻辑修辞及洞察文章谬误及发现文章语病的能力。要提升这些能力,可以多阅读《咬文嚼字》这样的小刊物。32开本,方便携带,里面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文章,对于提高编辑的文字能力很有益处。尤其是每一期都设《文章病院》《一针见血》《火眼金睛》等栏目,让人在日常所见的错别字中识别错误,去伪存真。对于社科版的编辑,还可以关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通过这些刊物相关文章的阅读,可以掌握前沿的学术热点问题,便于挑选有影响力的稿件,选出论述热点问题的高质量的文章,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四)在中国知网通过查询关键词,搜索行业热点文章自主学习

中国知网早在若干年前就发布了“数字优先出版系统”,即各学术期刊的文章经三审三校定稿后传给中国知网数字优先出版平台,获取一个唯一的DOI文献标识码,在网上优先发表。[7]学报的纸质刊物在其后按正常时间出版。这是出版行业的一个革命。现在各家期刊都追求质量,强调首发权。在媒体强调内容为王的传播发达的今天[8],这不仅对于作者的著作权是一个变革,使科研成果(对科技期刊尤为重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提前了首发时间,同时这对于高校学报编辑来说,关注本专业热点文章,搜索学术前沿文献,提供了一个大的便利。编辑可以利用关键词搜索,在中国知网查找最新文献,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数字优先出版的文献,对于自己在挑选稿件及审稿当中有很大的帮助。经常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了解行业热点问题,是高校学报编辑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在审稿专家的审读意见中吸取营养,进行自主学习

高校学报的审稿专家通常是该领域有一定学术专长的学者,高校学报的作者与审稿专家两者可以相互流动。优秀的学有建树的作者经学报一定时间的观察或培养,可以聘请为审稿专家,甚至为学报组稿推荐学术新人或好的文章。在审稿专家的审读意见中,高校学报编辑可以汲取营养,学习专家审读文章的视角,体会其观点和角度,从其高屋建瓴的意见中学习。[9]有心的编辑会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把对自己有益处的建议记下来。日积月累,这种在专家审读意见中的自主学习对于编辑的成长很有益处。

(六)通过学术交流会议自主学习

人们常说,暂时的休憩是为了走得更远。编辑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案头的劳累有时会让人忘了远方,迷失方向。所以,编辑要紧跟学术前沿,必要的学术交流会议是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编辑部的培养是编辑成长的基石,学术会议交流则是编辑成长的助推器”。[10]编辑走出编辑部,参加全国甚至世界级的学术会议,在与名家大师的会议学习交流中,获得学术前沿动态信息,对于自己所负责的栏目组稿、对于稿件的甄别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通过学术会议,结识一些同行,对于以后作者队伍的建设及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七)勤做笔记,有体会时整理成文章,进行自主学习

人们常把编辑工作比喻为“为他人作嫁衣裳”,[11]这是从一个角度讲述了编辑工作的默默无闻与辛苦付出。但高校学报编辑也是社会的一个个体,也有自身的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需求。所以,编辑人员自己要善于把自己工作中的灵感与体会及时记录下来,积累到一定时候,挤出时间,整理成文章,这对于编辑人员来说,是另一种自主学习,同时这种编辑与作者的角色转换,更有利于编辑在工作中,站在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好沟通。编辑人员每年为自己做几件高质量的嫁衣裳,长此以往的这种自主学习对于编辑素养是一种很有效的积累和提升。

四、结语

高校学报质量要提升,编辑素养要同步提高,而编辑素养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互联网+”时代为编辑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心的编辑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同行QQ群、阅读编辑类刊物、中国知网、专家审读意见、学术会议、自己撰写文章等多种渠道自主学习。在这些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中,做一个心中有目标、内心有追求的“有心的编辑人”,而不是一个只满足于遇到事情解决事情的“编辑匠”,带着理想带着职业憧憬去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工作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大潮中更好地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

注:在由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征文比赛中,本文获三等奖。

[1]郑春晔.领导者公共形象与大众媒介互动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钟晓红.数字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角色探析[J].赣南师范学报学报,2014(4):71-74.

[3]钟志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管理思想[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9-21.

[4]自主学习:360百科[EB/OL].http://baike.so.com/doc/5411158-5649256.html

[5]梁丽.自主学习:科技期刊编辑再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J].编辑学报,2014(5):488-489.

[6]程培英.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D].上海:复旦大学,2013.

[7]王雪萍.优先数字出版的科技论文DOI标注分析[J].编辑学报,2014(6):541-544.

[8]曾伟明,钟晓红.技术革新与内容为王——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办刊问题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4(6):539-541.

[9]张鲸惊,韩健,黄河清.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素养的自我修炼之路: 补充·更新·总结 [J]. 编辑学报,2013(1):86-88.

[10]钟晓红.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自我修炼之路:碎片化学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5-138.

[11]李德复.不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J].新闻前哨,1998(6):22.

本文责编:赵凤缓

Self-study: a New Way for Editor in “Internet +” Era

Zhong Xiaohong, Luo Y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Jiangxi TV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Editors is requested to have higher of politics theoretical level, bette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bility and more humanity feelings in the “Internet +” era. Self-study is the most practical way of learning for editor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ir politics theoretical level. Through self-study, editors can master bette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bility and gain academic resources and inspi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Editors can follow China News Publication, National Publication etc. on mobile Wechat to learn news and publication knowledge; exchange and learn by Weibo and QQ group of classmates and peers; read influential publications such as China Social Science Digest, 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 and Reprinted in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 of RUC; self-study by searching key words on CNKI for hot spot papers; self-study by absorbing ideas from peer review; self-study by attending academic conferences; self-study by keeping notes occasionally and organizing your notes and reflections into articles.

self-study; “Internet +”;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 quality; humanistic feelings; WeChat public number; expert review; academic conference

2016—08—30

钟晓红(1972—),女,江西鄱阳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硕士,副编审; 罗 义(1960—),男,江西上犹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教授。

G232

B

1008—8350(2016)04—0072—04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互联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