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特性的探索

2016-04-05 03:24江苏陈金宝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氯气方程式考查

江苏 陈金宝 张 静

卤素特性的探索

江苏 陈金宝 张 静

卤素是非金属元素的代表,在高考考纲中有明确要求,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就近年各地高考试题看,除了考查卤素常见的性质及制备知识外,还常以信息的形式或生活常识的形式考查卤素的特性。下面笔者就卤素的一些特性,结合例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高考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氟的特性和考查

①单质氧化性最强。

②F元素无正价,氟无含氧酸。

③AgF溶于水,CaF2难溶。

④HF水溶液呈弱酸性,而HCl,HBr,HI水溶液为强酸性,HF在HX中沸点最高。

⑤HF酸腐蚀玻璃,可存于塑料容器或铅制容器中。

例1:工业上利用H2SiF6溶液制备BaF2,同时可得到副产品SiO2,其工艺如下:

(1)焙烧的气体产物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质A,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能进行完全。该反应需降温冷却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热解的另一产物是含两种元素的气体,该气体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iO2可用于制作________,该物质在信息传输中具有重要应用。

(5)为保持该过程的持续循环,每生成1mol BaF2,理论上需补充原料H2SiF6_______________mol。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分清流程中每一个反应,从流程图和已知看,突围点在“焙烧”处(NH4)2SiF6与BaCO3反应。在H2SiF6溶液中加入A生成二氧化碳和(NH4)2SiF6晶体,生成的NH3、CO2、H2O又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质A,所以A是碳酸铵,可进行循环利用,进行热解生成BaF2和另一产物是含两种元素的气体应为SiF4,水解可得H2SiF6和SiO2,H2SiF6可循环利用。

(1)A的化学式为(NH4)2CO3。

(2)氨解反应需降温冷却的原因为(NH4)2CO3受热易分解、减小(NH4)2SiF6晶体的溶解度。

(3)热解的另一产物是含两种元素的气体为SiF4,SiF4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3SiF4+2H2OH2SiF6+SiO2。

(4)SiO2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二、氯的特性和考查

①HClO4是酸性最强含氧酸。

②凡能生成次氯酸的物质均有强氧化性[如Cl2水、NaClO、Ca(ClO)2]。

例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可以制备氯气

B.用装置乙分离泥沙中的碘单质

C.向碘酒中加入CCl4,静置后分液,可以分离碘酒中的碘

D.用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解析】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要加热,A错误;利用I2的特性升华,B正确;四氯化碳与酒精都是有机溶剂,相互溶解,C错误,次氯酸根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测其pH,D错误。

例3: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溶液经多次循环使用后,ClO-、ClO含量会增加。

已知:Ⅰ.NaHCO3固体50℃开始分解,在溶液中分解温度更低。

Ⅱ.碱性条件下,ClO-有强氧化性,ClO性质稳定。

(1)氯酸盐产生的原因可表示为3ClO-2Cl-+Cl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测定电解盐水中ClO-3含量的实验如下:

步骤1:量取盐水样品V mL,调节pH至9~10,再稀释至500mL。

步骤2:取10.00mL稀释后的试液,滴加5%的双氧水,至不再产生气泡。

步骤3:加入饱和NaHCO3溶液20mL,煮沸。

步骤4:冷却,加足量稀硫酸酸化。

步骤5:加入amol·L-1FeSO4溶液V1mL(过量),以如图所示装置煮沸。

步骤6:冷却,用c 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标准溶液V2mL。

①稀释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__。

②步骤2用双氧水除去盐水中残留Cl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还原剂不用Na2SO3的原因为________。

③与步骤5中通N2目的相同的实验是________(填写步骤号)。

⑤为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解析】(1)由离子方程式3ClO-2Cl-+ClO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①量取盐水样品V mL,调节pH至9~10,再稀释至500mL,是配制500ml溶液,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玻璃棒,答案为500mL容量瓶、玻璃棒。②次氯酸根离子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过氧化物被氧化生成氧气,步骤2用双氧水除去盐水中残留ClO-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2Cl-+H2O+O2↑,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残留物会与氧化剂反应,造成实验误差。③通入氮气防止亚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赶净装置中的空气,分析步骤可知,步骤3中需要排净装置空气,避免干扰测定结果。④Fe2+是常见的还原剂,酸性下,ClO被Fe2+还原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6Fe2++6H+6Fe3++3H2O+Cl-,用c 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标准溶液V2mL,是高锰酸钾氧化剩余亚铁离子,依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据此结合离子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还原的ClO-3离子的物质的量,

⑤为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需要重复几次试验使测定结果更准确,为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将实验步骤1~6重复2次或不加盐水样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空白实验。

三、溴的特性和考查

①溴为深红棕色液体,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易挥发;保存液溴要密闭,冷暗处,液(水)封。

②腐蚀皮肤、橡胶,用玻璃塞。

③AgBr见光分解用于照相术。

④HBr能被浓硫酸氧化,用P2O5干燥。

例4:工业上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Br2常温下呈液态,易挥发,有毒;3Br2+3CO5Br-+BrO+3CO2。

(1)上述流程中,步骤①~③的目的是________。

(2)反应釜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使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上述过程。A装置中先通入Cl2一段时间后,再通入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B装置中导管D的作用是________;C装置中溶液X为。

(4)对反应后烧瓶B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相关实验步骤。

限选用的试剂为:稀硫酸、四氯化碳、澄清石灰水。

提取反应后烧瓶B溶液中的溴单质。

向烧瓶B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酸化;_______________。

(2)从流程看3Br2+3CO5Br-+BrO+3CO2在反应釜2之前,反应釜2之后又产生Br2,所以反应釜2中加入稀硫酸只是在酸性条件下Br-与BrO归中反应,即5Br-+BrO+6H+3Br2+3H2O。

(3)溴常温下液体,易挥发性,所以热空气是将液溴带出,D管是常见的平衡气压导管,溴有毒最后一定要尾气处理,用碱液。

(4)利用溴的易挥发或溴在CCl4特殊的橙红色可以判断。

【答案】(1)使海水中的溴元素富集

(2)5Br-+BrO+6H+3Br2+3HO2

(3)使A中的Br2进入B瓶中 平衡气压 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4)将酸化后的溶液加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得到溴;或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并分液后蒸馏

四、碘的特性和考查

①紫黑色固体,易升华(保存需密闭,冷暗处)。

②遇淀粉变蓝(KI-淀粉试纸检验Cl2的存在)。

③HI有较强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④AgI用于人工降雨。

⑤I2+FeFeI2,I2+2Cu2CuI。

例5:工业上用碘酸盐(碘酸为强酸)制备高碘酸(H5IO6,属于弱酸),并用高碘酸在酸性介质中氧化Mn2+生成MnO,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Ⅰ是将碘酸钠氧化为不溶于水的Na2H3IO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反应Ⅱ得到的是不溶于水的黑色Ag5IO6,过滤Ⅱ的滤液呈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2)无色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白色滤渣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工业上为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整个流程需要控制加入氯气和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l2)∶n(AgNO3)=________。

(4)氧化Mn2+过程中,消耗1mol H5IO6时,转移2mol电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解析】由题目中的流程可以看出(1)碘酸钠与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Na2H3IO6,氯气被还原为NaCl,3NaOH+Cl2+NaIO3Na2H3IO6+2NaCl;又问反应Ⅱ得到的是不溶于水的黑色Ag5IO6,所以是Na2H3IO6和AgNO3反应,反应中同时生成HNO3,所以呈酸性。

(2)因为Ag5IO6与氯气、水反应,氯气是氧化剂,在Ag5IO6和水中失电子的元素只可能是氧元素,所以为氧气,同时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

(3)整个流程需要控制加入氯气和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从流程中看出反应Ⅰ和Ⅲ消耗氯气,反应Ⅱ消耗硝酸银,由(1)的方程式1mol Cl2产生1mol Na2H3IO6,1mol Na2H3IO6消耗5mol AgNO3转化为1mol Ag5IO6,而1mol Ag5IO6消耗2.5mol Cl2生成5mol AgCl,所以n(Cl2)∶n(AgNO3)=3.5mol∶5mol=7∶10。

(4)氧化Mn2+过程中,消耗1mol H5IO6时,转移2mol电子,说明H5IO6转化为碘酸,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2++5H5IO62MnO+5IO+11H++7H2O。

【答案】(1)3NaOH+Cl2+NaIO3Na2H3IO6+2NaCl 酸

(2)氧气 AgCl

(3)7∶10

(4)2Mn2++5H5IO62MnO+5IO+11H++7H2O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高级中学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

猜你喜欢
氯气方程式考查
巧配化学方程式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挑战一级方程式
氯气的制备实验探究
教养方程式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低浓度氯气综合利用的探讨
优化氯处理工艺,提高氯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