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6-04-07 09:27屠晓飞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实践信息技术

屠晓飞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一个创造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应贯彻“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理念,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践;学习;评价;能力

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端科技的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本世纪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天学习的能力就是明天的生存能力,因为“我们不是为学校而学,而是为生活而学,为将来的生存而学”。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的特点是凭教师的一只口、一只笔,加上课堂的尽兴发挥和学生的反应,靠老师的控制和学生的反应去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充其量是一台接受知识的机器,最多也就是动一动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信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从最基本的文字输入、编辑排版,还是电子邮件发送、网页浏览、网页制作等,都需要经过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尽管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比较先进的声控(语音)输入等,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通过使用键盘、鼠标等计算机输入设备,来操作、指挥计算机,与计算机打交道。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得天独厚的实践课程,为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了基础。如何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来,让学生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兴趣,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题。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教师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在操作过程中,特别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相同内容在不同操作中细微的不同之处,使他们学会观察,学会鉴别,真正弄懂、掌握所学的知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一些要求,让他们利用多媒体课件、个人网页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所需做的工作就是“指导”,而无须亲扑克动手。所有的实践操作均由学生来独立完成,让学生也能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胜利感。重要的是,这样做,实际上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谋生手段”,更是将来“乐生手段”。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里,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录像、录音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上课件制作生动、新颖、有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对该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可以让学生围绕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刚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启发,逐步过渡到学生在同一小组中展开讨论,互相探讨,互相帮助,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向老师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的对策、方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全都由教师解答,而可以通过讨论来寻求答案,还可以让成绩较好、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代为解答。当然,教师释疑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关键是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制定好一个切实有效的分层教学目标,即课时教学的总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水平选择与自己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相吻合的学习内容,从自己的头脑中原有的旧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入手,进行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较欠缺的学生,可以从低起点、低难度的内容开始学,而且智力较好、基础知识又比较扎实的学生,则可以直接选择与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水平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兼顾各类学习程度、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知识的学习,分别达到各自不同的知识目标要求,让学生真正动手又动脑。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评价能力

在上网络课时,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也就是说除了教学学生知识和技能,也积极开展有效的情感、意志、志趣等,与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文化方面的教育,增强自我识别、自律、自控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重多能力的一些具体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汇聚成教育合力,才有可能得以实现。而在这其中,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的实际功用,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教学设备的投入,使得我们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教育,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初中教学,这还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作更多地学习和尝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笔者也投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许多甜头,也走了不少弯路,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教学它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作为一种从传者到受者之间含带信息的物质工具,它的种类较多,有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有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有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有交互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等,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这就要求将多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去传递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不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犹如画蛇添足,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媒体的恰当选择,使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

语文教学的电教媒体选择应立足以下三点:

一、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各类、各种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特点

电教媒体总体上来看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表从教学内容的特点,但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投影利于表现静态的现象,而VCD对放映则利于表现动态的过程。掌握这些差异,对于媒体的正确选择是必要的。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性质

语文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教学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性质,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电教媒体;不但不会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会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我在实践中发现,讲授记叙文,散文,戏剧,诗歌单元适合运用录像带;VCD,图片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结合,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使学生变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在讲授议论文单元时,上述的组合方法就不适用了。我尝试将制作电脑教学软件当中的资料展示学生,让他们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议论思路,结构,还可将课外精短的议论文移入课堂,使学生获取理性的思考、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大大得益于恰当的电教媒体,文言文教学内容距现在的年代久远,涉及的资料多而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少慢差费”的弊端很明显,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能使这些现象完全改观、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常为大量的板书所累,文学常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等,无所不用板书,学生还觉得乏味。我在实践中发现,将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制的教学软件组合应用,效果相当好。

三、了解学习者的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只有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时,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转化为实在的教学功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习者的状态相适应。

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初次接触电教媒体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其中的程度便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革新,寻求最佳的组合方案,使学生以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春》时,我要求全班每人上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我校的校园网可实现校内联网和远程联网)将自己对《春》的艺术短评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批改电邮之后分别发送回学生的电子邮箱,第二天语文课在电脑室上、学生在网上阅读到教师发给自己的邮件,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此举有效地调低了学习者的状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效果很好。

虽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巨大的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二、处理好“辅什么”与“怎样辅”

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来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这都是概念上的错误,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即“辅什么”的问题,“辅什么”是制作课件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时效果不太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问题。明确了辅助教学目标后,如何发挥课件的功效,是教师要把握好的主要环节。“怎么辅”则要求课件具有可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进行选用或编辑制作,达到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使课件成为教师所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教学工具。

三、处理好教师与计算机多媒体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但那种认为机器能代替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计算机再怎样更新,它总需要有人去操作和管理的;课件需要教师制作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因此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处理好教师和学生

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即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紧密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五、处理好课件的构思与课件制作

针对目前市场上专业学科课件严重缺乏的现状,正确处理好课件设计者与制作者的关系尤其重要。对某一内容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对每一堂课,教学课件由任课教师设计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制作课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制作课件的计算机教师又对具体学课不是很熟悉,这样不利于教师对整体教学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要做好课件的构思,以便于更快捷更有效地制作好课件。

猜你喜欢
学习实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