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与载体设计

2016-04-11 07:56
运动 2016年2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

张 强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职业院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与载体设计

张 强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现今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剧增。但是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素质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的可能性在技术人员需求剧增的背景下仍有变高的倾向。在现在较高强度工作环境下,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当下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研究提出职业院校学生以校本教材内容为载体,体育课堂为主,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社团锻炼为辅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的建议。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健康水平;体育教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职业院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与载体进行研究。对职业学院体育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态度等进行调查,本次对不同地市10所职业院校学生发放1 000份问卷调查,回收947份,回收率94.7%,有效947份,有效率100%;对职业院校体育师资情况做调查,共对10所职业院校体育师资调查,共计发放3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据研究分析,结合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标准要求,以及根据职业院校实际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提出应建立适合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 职业院校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相对较弱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由于高考失利的问题从而在高等院校选择上,不得不选择职业技术院校。而高考失利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高中时期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对于学习无法静下心来安静的进行预习、复习工作,所以才会在高考中失利。这种自制力更多的是指对于自身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相对于一本院校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就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和体育锻炼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加上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人身管理强度较低,调查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有过通宵泡吧、夜不归宿的情况。经常性地泡吧(网吧、酒吧)易使学生产生浮躁心理,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通宵上网以及存在夜不归宿的现象会造成职业院校的学生产生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甚至产生黑白颠倒的生活规律,长久之下必然会降低身体素质,降低学生整体素质。

2.1.2 职业院校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度较低 高等院校出于人性化管理,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任何活动的参与与否都较为遵从本人意愿,不采取强制措施。职业院校学生的自制水平与其他院校的学生自制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更多的情况下是低于其他院校学生自制水平。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忽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对体育运动认识不够,这是职业院校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2.1.3 职业院校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方面师资不足 职业院校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现在的大部分职业院校由于师资引进上存在障碍、资金引入上存在一定问题,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在师资有限的情况下,正常的思维模式都会先选择主要内容授课师资的落实,相对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职业技能授课师资的落实。相应,在职业技术院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师资就会出现相对薄弱的情形,而且为了节约成本,很多职业院校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任职教师有很多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大多是各院校的退休教师以及大学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如表2。

兼职教师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退休教师存在年龄偏大,在动作技能教授等方面不能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二是年轻的大学体育毕业生由于其工作性质的不稳定,在教学中的敬业精神不够,随时可能会考取并转到别的工作单位,造成体育教学的不延续性。这2种状况直接会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到的体育技能相关的指导细致性和延续性相对弱化,也是限制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相关活动展开的阻力、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2 对职业院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设计

2.2.1 开发校本教材,构建职业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其他类高校的首要特征之一即为“工学结合”。所谓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 。围绕职业需要,根据各专业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形成特定的“职业人”素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体育课程作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相对深刻。因此,职业院校体育的任务是在关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需要,发展学生生存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职业发展素养,更注重伴随职业生涯特性下的终身体育观。

表1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态度调查 n=947

表2 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师资情况调查(10所) n=306

2.2.2 组织集体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职业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并通过与学分或者其他奖励相关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强制力,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比如,一些耗时短、专业性较低的集体体育活动,如课间操、密集跑等。这类体育活动有个特点,就是开展时间需求短,可以仅仅利用课间时间就可以开展,最长耗时也不会超过40min,一方面不用耽误正常专业知识课程的教授,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同的专业课之间穿插进行从而调整学生精神状态,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够促进专业技能的学习进行。在体育与健康师资缺失的情况下,这类活动由于所需专业性不强,同样可以展开。

2.2.3 引进专业性师资,提高体育与健康相关指导科学性 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师资体育运动项目专业化程度较低,从而对于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项目专业课的指导技术性含量就会降低,可行性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引进体育与健康方面的项目专业性师资力量(教职人员),同时开设更具专业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2项措施双管齐下。师资的引进能够很好得解决体育与健康教职人员不够专业的问题,而开设更具专业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多是指将一般化体育课程更改为专门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比如,传统的体育课教授内容设计田径类项目、沙坑类项目、球类项目,这种传统的体育课对于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专门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将其中的多个或每个内容抽出,单独设立为独立课程,如足球课、篮球课、长跑训练课等。这样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上更多样化,并且可以出于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那么在参与时就会更具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促进课程进行,另一方面有益于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有很多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机构设置,仅由体育部负责。而学生数量却很庞大,现有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全体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而且由于不是体育类专业学院,学院的专业技能较强的体育与健康教职人员较少,引进新的专业性强的师资力量很有必要。另外,学校本身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上存在偏差,对于体育课的督查、督导工作进行较少。所以,在体育课开设上,可以采取现在学生群体中对于NBA的向往,对于亚冠中超的向往还是较为强烈的形式来进行体育课程设计。因为,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在职业院校中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要比一般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强得多。这也是响应了国家新课改的号召,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他们在毕业后社会上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努力。

2.2.4 以《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指导设立体育课程标准 《标准》内容涉及到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运动能力指标,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为主,实现学生关于《国家学生标准健康标准》测试的“达标争优”目标是体育课程及评价体系的设计起点和基础。依此设计体育课程路径如下:其一,根据各专业学生实际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构建全面的、有层次的、针对性强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其二,根据学生体育学习能力调整体育课程结构,建立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弹性课程结构体系。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保持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参与意识,使不同性别、性格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方式和运动技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三,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辐射效应。以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对象,建立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各种体育社团、兴趣小组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就《标准》而言,其测试的累积效益更多地来源于体育课常之外的学生体育锻炼。其四,应建立职业院校学生以校本教材内容为载体,以体育课堂为主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社团锻炼为辅的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根据实际职业院校的实际,来构建适合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及载体设计,才能有效对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3 结 语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他们身体健康也影响着整个国家国民的素质,所以,在现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也应该跟紧时代发展步伐,尤其是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设置方面,要符合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需要,方法不仅要科学还要合理。总之,职业学院在对于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开展工作上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达到完全落实国家“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长寿五十年的”号召,还需要院校院校体育教育者们做出更多的更大的努力。

[ 1 ]张雪梅,丁璐,拜建林.新疆体育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0):93-97.

[ 2 ]白砚吉.重庆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分析[ D ].重庆:重庆大学,2012.

[ 3 ]宋继东,宋晓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J ].教育与职业,2015(22):117-119.

G804.49

A

1674-151X(2016)12-13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67

投稿日期:2016-10-26

张强, 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人文。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