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6-04-11 08:09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钱秀云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5期
关键词:观察力平行线图形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钱秀云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钱秀云

教师要认识到观察力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初中;数学;学生;观察能力

学好数学需要学生有一个超强的观察、感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换言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就是让学生看到别人看不到方面,用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思维,由外及里地分析数学原理。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观察力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一、挖掘数学的美,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

数学中形形色色的符号、图形、数字其实是具备生命的,这些数学元素本身是具备美感的,但是很多学生对数学没能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得他们难以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不用谈主动去观察数学了。教师不仅要自己挖掘数学的美,还要将这种美的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当他们有了兴趣后,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数学,他们的观察力才能得以提高。

教师要利用生动有趣的引导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数学原理进行思考。为了更加有效地引入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元素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认识到数学的美。比如在讲解“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中弧的概念时,我说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自然中有很多的数学家,比如月亮,它的形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大家都知道此时月亮的形状是一个圆形。那么,当月亮残缺的时候它的形状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们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没能想出该如何描述这种形状。然后,我引出了弧的概念,告诉学生“一弦把圆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叫做弧。”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们去探索生活中的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在这个课例中,我将一个很普通枯燥的概念,用一个比较有趣的语言引入,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对学生进行了启发,让他们从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存在,让学生们认识到了数学的美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意识,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做好了铺垫。

二、传授正确的方法,建立学生观察力

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后,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因为,很多学生在观察的时候都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要么观察时毫无收获,要么只能从表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观察效率太低,这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观察力是一种能够通过表面看内涵的能力,不能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是无法建立良好的观察力的。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注重观察的顺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养成观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组平行线和一组相交线。然后,我说到:“你们通过观察,能够找出这两组线的区别吗?”平行线和相交线,能够让人很直观地看出区别,这也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观察,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再然后,就要从局部进行观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明确平行线是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又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时,我引导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图像进行横向观察,然后我又让学生结合一次函数,对比二次函数进行纵向观察,让学生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到两种函数的区别,既引入了新知识,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又巩固了学生的旧知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由此可见,观察并不是简单的“看”,而是要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对问题进行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横向到纵向的分析,用多种角度去看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观察有顺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提高了观察力和数学思维。

三、明确观察的目的,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个大脑急速运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定观察的目的。观察不等同观赏,观察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认知所进行的一种活动。如果没有观察的目的,盲目地去观察,是无法探究数学的原理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讲解知识时,要让学生通过现象去挖掘事物的本质。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完全给学生界定观察的范围,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地探索观察的目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力才能提高。比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两种图形的区别,给他们一个大方向,具体细节让学生自己把握。学生们通过观察后发现,中心对称图形并不是沿着一条线对折就能重合的,而是绕某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接下来,我告诉了学生“某点”就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在这个课例中,我明确了观察目的并进行了简单的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探索,初步认识到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

总之,观察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并提高观察力,使每个学生都能长出一双慧眼,对数学原理进行探索。

[1]盖群.巧用“做数学”,创新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

[2]赵晓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J].学周刊,2014(11).

[3]李亚君.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4(14).

[4]周俊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07).

[5]顾友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07).

猜你喜欢
观察力平行线图形
平行线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