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需要掌握的三种数学能力

2016-04-11 08:09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例题初中生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周 庞

初中生需要掌握的三种数学能力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周 庞

自学能力、生活化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三种能力,教师要从基本的数学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的结合。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初中生;掌握;三种;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这也就需要学生有相对应的能力,才能学好这一门课程。其实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有很多,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重要的数学能力,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

一、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由此可见,教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学生必须掌握自学的能力,教师也必须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顺畅,达到理想的效果。现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制力,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把基本能力过渡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学好初中数学,并且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完成教学进度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给学生一个例题,让学生在这个例题当中汲取自己所需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个例题的知识去做其他的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探究例题中的数学思维,并且把例题中的知识点转换成自己的内容,再运用到其他题目当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有这样一道例题:“180+(-10)”。这道题应该这样考虑:“两个数为异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即180的正号,再用较大的绝对值180减去较小的绝对值10,最后结果为170。”学生根据这一道例题,就能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并且能掌握做题的方法,进行学习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习题:“(-10)+330”。学生根据自学的结果,可以很快算出答案为320。学生可以从例题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帮助学生联系实际,锻炼学生把数学生活化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归于生活,这都是大家熟知的道理,但是,很多学生只把它当作一个道理而已,而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把数学生活化的能力。数学题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学会了数学知识,也要用在日常的各个领域当中,所以,把数学生活化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可以作为引子导入新课,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也可以作为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更能理解数学存在的意义,并且把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熟练,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有这样一个贴合实际的问题:“养牛场原有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一天约用675kg饲料;一周后又新添了12头大牛和5头小牛,这时一天用940kg饲料,饲养员估计每头大牛一天需要的饲料为18~20kg,小牛约为7~8kg,同学们能帮他验证一下吗?”设每头大牛和小牛一天所需饲料分别为x和y,得到方程组:30x+15y=675,42x+20y=940,计算可得x=20kg,y=5kg,所以,饲养员对大牛的估计是正确的,而对小牛的估计则出现了失误。如果,饲养员不进行计算的话,直接运用他的估算结果,牛就可能会出现饿肚子或者过饱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个养牛场的收益。由此可见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地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注重平时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要有灵活的数学思维,也要有基础的计算能力,在考试时,很多学生会因为不细心而导致失误,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计算习惯,很多学生在打草稿时不注重书写,认为只是草稿不需要太认真,可是书写的太潦草,就很容易出现抄错、看错的情况,从而导致后续的步骤全都出错。其次是计算的方法,数学知识越学越多,题目也越来越难,但是解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灵活,学生可以从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步骤,也就能大大降低出错的几率。在平时的讲课中,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计算方式,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规范、严谨的形象,学生才能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计算习惯,才能在后续的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在处理不等式的题目时,就一定要注意计算方法的运用,有一点不注意就会出现失误。例如计算这一个不等式:“-4x<3”。很多学生得到的结果是x>-3/4,这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那么是哪里出错了呢?经过分析可知,这些学生都忽略了一个概念:不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x<-3/4。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就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才能保证在考试的时候不出现失误。

总而言之,自学能力、生活化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三种能力,教师要从基本的数学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最终的数学成绩。

[1]薛志坚.我国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5).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摘登)[J].云南教育,2001(16).

[3]陆书环.略论数学运算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00(01).

[4]简洪权.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Z1).

[5]田中,徐龙炳.数学基本技能测试结果的性别差异分析[J].数学通报,1999(07).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例题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