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简易方程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016-04-11 08:2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陆娴静
数学大世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天平等式代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陆娴静

小学简易方程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陆娴静

现在小学生简易方程的教学,主要是以等式的形式来解读,更具象地解释了简易方程的原理。它的本质是让简易方程的解答更加容易,以便提高小学与中学数学难度的链接。本文探讨了小学简易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简易方程;代数;对策

一、小学简易方程教学存在的困惑

1.老师不顺从新课标的改变,依照原有模式解读简易方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用等式的形式解读简易方程后,有可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又回到从前教学的模式上,只求教学效果的显著,而不注重小学简易方程教学的本质。

2.小学生的代数思想理解不深刻

以等式的形式解读简易方程,由于小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差距明显,利用代数知识的能力不高,造成学习简易方程很难。新教材在第九册的教学中出现对简易方程的解读,小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深刻理解代数思想的意义,在前几年的学习中没有学习到加减乘除的联系和未知数。但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们学习了相当多的加减乘除方面运算关系的知识,对于学习简易方程的难度不大。比如在小学刚学算数的时候便有:2+()=8,7-()=1,6+()=13等这方面的运算,运用加减运算关系解答未知数在之后的学习中出现,则会让学生容易接受。关于乘除法则的运算与求简易方程的学习过程相似,先练习乘除关系方面的练习,持续学习乘除法则的知识,等到熟悉了各个运算法则之间的联系,才开始学习简易方程的知识。

3.家长的“一厢情愿”未能起到预期效果

学生的家长毕竟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的理解肯定与教师有很大差距,况且由于小学的知识相对基础简单,家长帮助子女学习的难度很小,家长用自己的方式教学生学习,学生即使做对了答卷,却没有理解简易方程,达不到小学简易方程教学的预期。

二、对策

小学生学习代数的知识是有意义的,它是有利于简易方程的学习的,代数是方程产生的基础,代数思想影响着数学的发展,是数学的结晶。然而,无论我们获取什么能力,都要分阶段、分时间,并不是越早越好,合适的时间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小学生的大脑思维与接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这是必然的,可能并不适应现阶段接受某类知识,这是由认知和眼界决定的,如果一定要去学习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合理、适宜的进度才能为教育教学所认可。

1.学习等式是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

方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等式的认知,小学生对等式的理解不全面,造成运用起来不会得心应手。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预期的高度,当小学生只要求用短时间接受等式的性质,就超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小学生是比成年人容易接受新知识,但是这和理解能力是相对应的,当小学生通过简单的接触几次天平平衡的演示,不可能就认识了等式的性质,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强加在小学生身上,应选择符合其特点的进度教学。

小学简易方程的教学应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数学是抽象的,但是我们要想理解它,往往会从生活中寻找它的影子,给自己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天平上加砝码”这种演示,给学生一个具象的认知,从其中感悟等式的特点。通过变换不同的砝码,让学生猜想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或通过改变一边砝码的重量,让学生猜想怎样改变另一侧的重量使其重新保持平衡。第二个阶段,学生通过记录之前的猜想实验,给出自己的理解,总结等式的性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对于简易方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2.合理利用改编教材,学习简易方程

新课本对于等式方面的教学内容编排并不合理,容易妨碍教学的进度。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课本的利用率,增加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熟悉程度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根据2+x=7,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天平的左边有七个球,右边有两个球 ,要使天平维持平衡状态,需要在右边加几个球?或从左边拿出几个球?”学生通过解答这个问题,增进对“等式左右两边都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的性质的理解程度,理解x+2-2=7-2,得出x=5的结果。

当学习2x=12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天平左边有12个小球,右边有2x个小球,求x代表几个小球?”小学生在理解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要把没变的小球划分为两份,增进“等式左右两边都除以相同的数,等式不变”的理解,理解2x÷2=12÷2,得出x=6的结果。

3.运用对比,加强理解

虽然新教材的改编让简易方程的基础学习显得有些仓促,明显差别于原先的教学方式,然而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通过几年的学习,学习的基础已经打了下来,通过加大一些学习强度,迅速运用代数知识,也是可行的。学生充分学习到简易方程的解法后,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代数与算术法的不同,让学生对方程有一个更深层的认知。

例:x-2=11,学生列出x=11+2,老师写出x-2+2=11+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他们的联系,是否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认识到方程左边的-2+2抵消,得出x=11+2,两个等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当学生认识到两种思维方式的联系,就会得出代数法解答简易方程更方便的结论,更认真的学习简易方程。

总之,新教材的改偏使简易方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惑,但也是另一种要求更近一步的改变,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困惑,大幅度降低了简易方程的教学难度。

[1]羊振荣.浅谈小学数学解简易方程的意义[J].铁路采购与物流,中文信息,2013(12).

[2]夏彦.“四基”目标的落实,让课堂教学倍加灵动——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之感悟[J].新课程(小学),2015(8).

[3]张转梅,李文铭.对小学数学中简易方程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15).

[4]屈晓芬.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猜你喜欢
天平等式代数
说说天平的使用
两个有趣的无穷长代数不等式链
Hopf代数的二重Ore扩张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组成等式
什么是代数几何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天平的平衡
速填等式
一个非平凡的Calabi-Yau DG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