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析“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价值内涵*①

2016-04-11 14:09杨清清
实事求是 2016年5期
关键词:访惠民情民心

杨清清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析“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价值内涵*①

杨清清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认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典范,是建设和谐新疆的应有之意,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

马克思主义 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 价值内涵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内地19个省市的大力援建下,新疆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从2014年至今,新疆抽调20万名机关公职人员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及各族人民群众身边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典范,是建设和谐新疆的应有之义,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

一、“访惠聚”活动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典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P599)鲁迅先生也曾说:“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2](P134)大道至简,“访惠聚”诠释了实干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发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1.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3](P16)马克思的认识论明确告诉我们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是否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尚书·五子歌》也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了人类实践的本质与主流。因而要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更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我们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事关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把我们记在心里,当做亲人。

2.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3](P82)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统筹兼顾,扑下身子,走进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剖析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成效。目前从新疆范围内看,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较为贫困,年收入水平较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范围较小,因而满足新疆基层少数民族的基本利益需求是“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只有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才能和谐进步、健康发展。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扑下身子,做到权为民所用,筑牢群众基础,维护好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二、“访惠聚”活动是建设和谐新疆的应有之意义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稳定和谐发展,切实有效地解决新疆广大基层存在的现实问题。

1.“访惠聚”活动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如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共产党正开创着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实践的新局面。其中,1954年《宪法》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这样使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得到制度和法律的保障。[4](PP114~115)之后,历届中央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从西部大开发到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四个全面”提出的目标任务,党员干部深入到新疆基层乡村和各族人民群众中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从实践中得真知,抓实干,切实帮助基层人民群众解决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真正做到体察民情、惠及民生、凝聚民心,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这些都是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观,共同维护了新疆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2.“访惠聚”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思想。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整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正如“访惠聚”工作,由于现实中存在各方面的原因,“访惠聚”工作组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工作组集中起来进行民主讨论,集思广益,达成统一意见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访惠聚”工作人员真正将改革释放的红利惠及到新疆的各族群众。因而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与自治区区情的有效结合。该活动既秉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赋予其新的理论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

三、“访惠聚”活动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紧紧围绕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断吸取中国历史上治理边疆地区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做好民族工作方面的优秀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7]首先,民族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主要体现在:一是不论各民族人口数量多少、居住地域面积大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各个民族的地位一律平等,不得对少数民族有任何的歧视;二是各个民族不仅享有在政治方面和法律上的平等,同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享有平等的权利,例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三是各民族人民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也即各族人民可以依法享有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赋予公民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公民应该履行的正常义务。其次,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少数民族群众聚集区为基础,建立各级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能够充分行使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第三,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渐得到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众所周知,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与我们国家的发展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只有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推动各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9]

而自治区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始终本着民族平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事关民生、民心的问题落到实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切实把广大基层劳动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处理好,以实际行动践行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因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也正是坚持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

四、“访惠聚”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社会效应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制定相关的民族政策来解决实际的民族问题,并把民族政策转化为社会实践,才能取得理论的社会效应。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不仅在于解释民族和民族问题这个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在于对这种现象的有效控制和掌握,也就是解决好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总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访惠聚”活动恰恰体现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社会效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贯穿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方针政策,通过“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的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定能为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不懈努力。

总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它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联系新疆的具体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也即“访民情”体现了从实践中来,“惠民生”体现了到实践中去,而“聚民心”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聚民心”又促进了“访民情、惠民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观。也即“访民情”是一个发现矛盾的过程,而“惠民生”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聚民心”则是解决矛盾之后的必然结果,而且,这一结果又推动着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并逐步走向和谐。因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规律,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各族人民群众中去,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并在“访惠聚”工作中不断创新、有所突破,才能真正体现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真正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典范,真正成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固本之举。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鲁迅选集:第3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材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Z].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6]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EB/OL].http://www.qstheory.cn/ books/2016-06/14/c_1119040688,2016-06-14.

[7]中国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09-08-03/163416059299s,2009-08-03.

[8]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材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Z].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9]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编辑:李洪涛

D614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6.05.05

①*本文系自治区社科项目“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5BKS001)、自治区教育厅西域文明发展研究基地2015立项重点课题“新疆高校大学生国家观教育问题研究——以新疆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访惠民情民心
张国华看望慰问南疆访惠聚驻村干部及第一书记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党心民心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暖心煤真暖心
一〇四团“访惠聚”工作队篮球联谊赛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皮山农场三连迎来自治区驻村“访惠聚”参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