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与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推广

2016-04-12 07:15于艳波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观者载体媒介

于艳波

(长春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21)



微电影与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推广

于艳波

(长春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微电影作为当下流行的一种新的视觉文化颠覆旧有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文化传播格局,为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拓展了新空间,图书馆可以微电影作为新媒介,引领受众的阅读倾向,唤醒受众参与经典阅读活动。

[关键词]微电影图书馆经典阅读

21世纪人类进入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各种“微文化”如沐春风扑面而来,将人们带入到了微的海洋。2010年末凯迪拉克《一触即发》的发行,更是将微电影这种视觉艺术也带到了“微”世界里面来,并迅速为人们所热捧,一时间微电影热潮风靡全国。受这股热潮的影响,清华大学图书馆自2011年10月24日起陆续推出了“爱上图书馆”系列短剧,开启了微电影在国内图书馆应用的序幕。

1微电影在国内图书馆发展的现状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8-15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1]。它以形式简单、短小精悍契合了当下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引起了各行的广泛关注,自2011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爱上图书馆”系列短剧播出后,微电影开始引起国内一些图书馆的关注,相继拍摄出了《文明图书馆》(大连民族学院)、《天堂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遇见幸福》(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这些短片或以图书馆本身为素材,介绍其馆藏资源及服务;或以读者为主线,宣传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及使用方法;或以图书馆为主题,宣传图书馆可利用的价值等[2]。短片将以往看来比较枯燥无趣的内容,通过视觉的形式传递给受从,让观众对图书馆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率和利用率,也把更多图书馆界同行的视线吸引过来。纵观近几年国内图书馆微电影拍摄状况可以看出:图书馆微电影多以自我推介宣传及爱情为主题,以经典作品拍摄成微电影,进行阅读宣传推广的比较鲜见,笔者在网上仅搜索到中国人民大学在2015年3月举办的“读史、读经典”微电影大赛[3],涉入了以经典作品为题材拍摄微电影的内容。可见以微电影作为新媒介载体形态来宣传经典阅读推广,尚未在图书馆行业上得到充分认识。为此笔者欲从微电影在图书馆兴起的成因入手,探讨下微电影在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中所能起到的效用。

2微电影在国内图书馆兴起的成因

微电影是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碎片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之所以能在图书馆行业兴起,并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其成因在于全媒体时代阅读载体的变化、阅读方式的变化和阅读效果的变化。

2.1阅读载体发生变化:传统阅读载体受冷落,网络阅读盛行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类阅读载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纸字印刷品不再一统天下,取而代之的是电脑、电子书、手机、电视等多媒体阅读载体。一些移动终端如手机、PSP等已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工具,任何人在任何时刻、任何场景都可以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阅读。阅读终端的出现,让“每人坐拥一间图书馆”成为现实,也将人类从以印刷品为主体的“图书阅读时代”演进到以电子产品为载体的、以读屏为主的大阅读时代。据2012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其中,有31.2%的国民进行手机阅读,4.6%的国民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多数人会每天花15至6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手机上的深度阅读。由此可见新媒介已成为国人阅读的主要载体。[4]

2.2阅读方式的变化:碎片化阅读。

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加快,很难有大量的时间去接收信息,且面对海量信息也很难长久集中注意力,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所切分,从而也导致了社会传播语境的碎片化,在人民日报举办的有84987名人参与的第三届读者评报活动中:有近四成(38.35%)的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另有32.99%的人会“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人不到15%。过半数(51.56%)受调查者平均每天用于阅读报纸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只有17.44%的读者选择了“一小时以上”[5]。这说明当今社会许多人都不能静下心来入木三分的“读”,而只能是走马观花的“阅”,碎片化阅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3阅读效果的变化: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人类传统的阅读媒介载体为印刷品,它带给观者的只是一种感官享受,其信息载体的文字和图画是有序、静止地被固定在纸张上,是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不断重复,很容易让人疲劳,产生厌倦。而微电影则不同,微电影是电影的“缩写本”,它具有电影所具有的一切艺术形式,是一门将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它通过镜头的运动给观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影像画面,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环境”,使人们投入其中的感官比例发生了变化,影片中的场景、音乐、人物、人物的精彩语言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都可以感染观者,唤起观者的强烈欲求,从而引发观者的浓厚兴趣。这种表现形式让观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启迪了思想,较之以往的、静态的图文方式更能吸引观者。

3微电影在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中的效用

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是指对那些在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向社会进行宣传,吸引公众阅读。而微电影是网络传媒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作为融媒时代的宠儿,它有着其它媒介传播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图书馆如果能将这些优势充分的加以利用,将其作为经典阅读推广的新媒介载体形态,使其与推广经典阅读有效的结合,一定能开创出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新局面。

3.1微电影作为新媒介载体形态,利于经典阅读推广

媒介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工具,自始至终地对文化的传播、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文化是通过媒介的传播来对受众产生影响的,一种文化能否延续下去,不仅取决于文化本身的内在张力,还取决于它被如何传播,采用何种媒体、何种媒介形态进行文化传播,直接影响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和人们的接受程度。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日,以手机、平板电脑、PSP、移动视听设备等为代表的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些现代媒体改变了旧有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文化传播格局,为“微传播”搭建了平台,使各种以“微”命名的“微传播”媒介以新的传播路径和传播范式成为了文化传导的主流。而相对于微博、微信等众多的微媒介,微电影则以比其多了一份艺术情怀而倍受受众推崇,尤其是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青睐,若能以其作为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新路径,则势必会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就如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先生所说的那样:要激发人们的经典阅读兴趣,特别是青少年的经典阅读兴趣,重要的是如何以新的技术和新的方式去展现和传播传统经典,使传统经典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阅读对象[6]。微电影正是这种既顺应了由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利用电脑、电子书、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成为阅读平台的潮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因阅读而引起快感兴趣的新型视觉文化。它是能迎合受众心理、行为状态和生活习惯,广受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技术”“新方式”。以其作为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新方式”,既拓展了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空间,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说将微电影作为图书馆新的宣传媒介载体形态,有利于经典阅读推广。

3.2利用微电影引领阅读倾向,倡导经典阅读

微电影是门综合艺术,它打破了人类的时空限制,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画面,细致入微的表现出了各类人物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的将观者带入到特定的艺术情境中,将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和情感倾向潜移默化地灌输给观者,使观者原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发生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上熏陶和精神上的引领。如果图书馆能够将微电影用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推广上,让一部传世之作在微小的时间内呈现于观者面前,使观者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的转发、分享,使更多人看到,更多人看到之后继续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样不断的传播产生裂变式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作品;且在不断分享、转发的同时,作品还会引发观者的评论和探讨,使很多人对作品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从而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这种宣传推广方式,远胜于图书馆传统的说教式宣传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3年6月16日,由中央新影集团、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发的大型公益性传统文化普及项目——《唐代诗词故事108部系列微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正式启动,给图书馆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如何将微电影与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应该是图书馆以后努力的方向,图书馆要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自身的特点,利用现有拍摄微电影的经验,将重心转到以宣传推广经典阅读方面上来,拍摄出高质量的以经典作品为原型的微电影,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领略到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3.3利用微电影产生蝴蝶效应,唤起公众参与

所谓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 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7]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正确对等待一件新生事物,并利用良好的机制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使其良性发展,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比初始规模放大若干倍的、巨大的轰动效果。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将产生很大影响,以其作为文化宣传的推手,推广经典阅读,可以引发蝴蝶效应,因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年代,一张图片、一小段视频、一句短短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网络、电视传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等,以点——线——面不断扩张的方式很快就传遍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达到难以想象的影响力。以微电影《四夜奇谭》为例:该剧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讲述了年轻人的生活、爱情等,由于故事情节多方面展示出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细节,而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一时间评论四起,关注度居高不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创造出了2.1亿的点击率。由此可以看出,微电影在宣传造势方面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加以利用。如果图书馆能认识到微电影所能起到的效用,将其引入到图书馆经典阅读宣传中来,拍摄出高质量的、引人入胜的作品,必然会唤起公众的广泛参与,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微电影.百度百科[EB/OL].[2015-10-1].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VI33yqFxrWWS-qRsSzJF0fsyUP9M-pDndNiEeMIyq9DUn_AvQN0-YGU7w307eB9oc7C8jH8WiTuD-_UTRs_Sq

〔2〕郭瑞华.微电影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2)90-92

〔3〕中国人民大学“读史、读经典”大赛[EB/OL].[2015-10-1].http://xsc.ruc.edu.cn/node/3204

〔4〕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5-10-1].http://news.southcn.com/community/content/2015-02/05/content_117874334.htm

〔5〕《人民日报》第三届读者评报活动[EB/OL].[2015-10-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ERmOMV7hd1v9f2DVC-

mpnM72GMrZSrbkF5CK6couJLvPljeI9xRSS-kRgyG3RQbVPecj-jsOv45ROFT7JDHq-_

〔6〕程焕文.阅读多样化更能丰富经典阅读[EB/OL].[2015-10-1].http://news.163.com/11/1217/06/7LF44TPM00014AED.html

〔7〕蝴蝶效应.百度百科[EB/OL].[2015-10-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ZoIKTGX52Dk0CrlVFCq9j8xIVtOXyLgybV9Me2Vt8qFUuDLi4bwQkHhZ-xK37SFttZXsW-ZaS_b74C5qR2_0q

Micro Films and the Classics Reading Promotion of Libraries

Yu Yanbo

[Abstract]Micro film, as a new vision of current popular culture, subverted the old traditional culture propagation mode, broke the original pattern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expanded the new space for the library i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The library can take micro movie as a new medium to lead the reading trends of the audience and arouse their aware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classics reading.

[Key words]Micro film; Library; Classics reading

〔作者简介〕于艳波,女,长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观者载体媒介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端午节观龙舟赛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