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95周年纪念

2016-04-12 07:15吴稌年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清华图书馆

吴稌年

(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 214122)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95周年纪念

吴稌年

(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 214122)

[摘要]1920年8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开创了中国图书馆界在职人员业务教育、培训的历史。通过对以美国图书馆学理论与实际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与培训,与会人员回到各馆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成为中国图书馆界“以美为师”的标志性事件。讲习会集中了当时图书馆界的主要核心力量,奠定了创建首个图书馆界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基础。

[关键词]图书馆学教育暑期讲习会图书馆学史

1920年8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成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教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其意义重大:(1)图书馆学教育作为新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社会认可;(2)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了关键阶段,急需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的人才;(3)开展针对图书馆职业者的业务培训的条件已成熟,标志着引领图书馆发展潮流的代表群体正在逐渐壮大。

1起因

民国初期,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据教育部调查显示,1913至1914年,各省图书馆有23所[1],1918年时,“教育部统计全国图书馆176所”[2]。此一时期,通俗图书馆的发展更快,1916年时已达237所[3],此外,各省还有巡回文库、公私阅报所1800余所,时势需要大批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

最早在公众场合大力呼吁高校培养图书馆管理专门人才者是李大钊先生,他于1918年执掌北大图书馆后,深切地感到具备图书馆科学管理知识的重要性,除了到清华图书馆参观学习外,还通过国外一些学者,搜集相关对国外图书馆的体会、看法及论著。欧美等国图书馆事业发达的根本,即是人才培养的优势。李大钊意识到,当时的中国,高等师范中设置相关图书馆学课程,以培养图书馆人才是十分适宜的。1919年他应邀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作演讲时,就提出了“贵校是研究教育的,所以我希望贵校添设图书馆专科,或是简易的传习所,使管理图书的都有图书馆教育的知识”[4]。并认为“觉得贵校是最相宜的”。

最早设想创办图书馆学校者为韦棣华,她认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图书馆专业人才,图书馆亦应该由专业人才创办,“故自文华公书林创立之后,女士之心虑,即在创办一图书馆学校以应此项需求”[5],并资助沈祖荣、胡庆生留美专攻图书馆学,既作图书馆专业人才之培养,又作师资之储备,一旦条件成熟,即于1920年创办了图书馆专科。稍后,又有清华学校创办图书馆专科之打算。1914年,戴志骞执掌清华学校图书室后,悉心改良,使清华图书室的影响越发增大。1917年,校方利用庚款安排两位人员留美专攻图书馆学,一位是戴志骞,他于是年8月前往美国留学,秋进入纽约州立图书馆专科学校学习,“又前本校图书管理戴志骞先生来函云。现入纽约图书馆大学四年级。同时并习三年级功课。大约今夏即可毕业”[6]。他以一年的时间学完了两年的课程,毕业后留美工作,至1919年回国。另一位是庚款留学生童锡祥,1917年8月18日,清华高等科毕业同学35人,专科生6人,由时任周寄梅校长及周辨明先生护送赴美,在上海乘船。童锡祥是赴美留学生之一,其留学之校名为“卡尔登”,所习学科为“图书馆管理法”[7]。尽管后来童锡祥并未返回清华,但校方在一年中同时送出两名人员专攻图书馆学,肯定是有所考虑的,李大钊的演讲给出了答案:“从前清华学校拟设图书馆专科,后来因经济不够,所以不办”[4]。这里至少透露出几层意思:其一,清华学校确实拟办图书馆专科,在准备过程中,首先是人才和师资的储备,由此可见,1917年同时送出2名人员留美专攻图书馆学,应该是拟创办图书馆专科中的重要一环。尽管当时条件还不够成熟而没有办成,但清华创办图书馆学专科一事,在一段时期内一直是追求的目标之一。考虑到当时高校设图书馆专科者仅武昌的华中大学,“年来图书馆增加极多,人才更形缺乏。本校专门科有鉴于此,拟于专门科内开设图书馆学一门,以为养成图书馆员之所”[8]。根据当时的条件成熟与否,“闻已拟定下列各组尽先筹备,其余则决从缓”[9]。在尽先筹备者中就有“九,图书管理组”。其二,反映出了当时北京地区图书馆界的交流活跃。李大钊了解清华拟办图书馆学专科的设想,得益于当时北京地区图书馆界的交流的活跃氛围。1918年12月21日,在北大文科事务室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学术组织——北京图书馆协会,尽管由于缺少经费,不久停止了活动,但是,协会的活动停止了,各学校图书馆间的交流活动却更加活跃了,在了解到清华拟于1920年创办暑期传习所后,李大钊认为培养图书馆职业人员的教育活动已经成熟,考虑到更方便、影响更大等因素,李大钊提出建议,“他(指清华)想明年暑假办一个图书馆教育传习所,但是他在城外,也有许多的不便利,所以我们仍是希望贵校举行”[4]。由于李大钊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号召力,最终,1920年的暑期讲习所的地点就设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但是讲授内容和主讲人仍以戴志骞为主。

2创办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开创了中国图书馆界在职人员业务教育、培训之历史,为规范、加快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专业人员的培养、教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1讲习会名称的确定

清华在当时创建图书馆学专科无望的情况下,拟办图书馆学暑期讲习会,后由李大钊建议在北高师进行,这一建议为北京图书馆界所接受,并迅速商讨、落实讲习会的相关事项。这一在图书馆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不是某个人、某个学校、某个图书馆开创的,而是集当时北京地区图书馆界的主要力量而成,“今年上春北京图书馆联合会,鉴于社会上这种情形,就有意要在暑假的时候设立一个图书馆讲习会”[10]。此时联合会的会长即是时任清华学校图书馆主任的戴志骞,书记则是高师附属中学主任程伯卢,尽管北京图书馆协会因经费等问题而停止活动,但是,作为北京地区图书馆界的交流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这一优势,在创办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中充分地展示了出来,他们聚集了一批热心图书馆事业的学者,“经过狠有几次的磋商,才定意要用北京图书馆联合会的名义来设立这个讲习会”[10],开创了利用一个地区的资源,创办图书馆职业人员教育的历史。

当时北京地区图书馆界的优势主要有三:其一,人才的优势。有长期服务于图书馆,又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戴志骞,有从事图书馆职业的民众运动领袖李大钊,以及程时煃、李贻燕等;其二,图书馆科学管理的示范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以清华、北大等图书馆为代表,形成了在全国图书馆界领先的态势;其三,高校集中,尤其是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清华在图书馆建筑、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学校图书馆的经费相对较有保障,经费的筹措,就成为能否举办讲习会的关键要素之一。“款项一层,就预备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以及清华学校三个大学:每个大学里捐一百元来办这个事业”[10]。创办之事正在按计划协调进行之时,时任北高师校长,以“诚勤勇爱”为校训的陈宝泉赴美国调查教育回到上海,得知这一计划后不禁大喜,当即决定讲习会所需经费由他来解决,讲习会“可用北京高等师范的名义”,故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讲习会”。

2.2讲习会的组织

第一,制订章程,规定了讲习会各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为何要办讲习会?“本会以利用假期讲习图书馆学,谋图书馆事业之发展为宗旨”[11]。规定了内容、时间、地点、与会对象、人员、授课教师等。在与会对象中明确不分男女,这是图书馆界大型活动中最先揭橥男女平等思想并付诸行动者。明确参加讲习会的对象要么是从事图书馆教育者,或者是中等学校以上毕业而本人有意于研究图书馆教育者,表明了这次讲习会的与会者,可以是图书馆在职人员,也可是中学以上毕业者,这部分人在参会后就可加入图书馆工作,这是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事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当时通过留美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界内先行者已了解到美国等国举办的暑期图书馆讲习会的对象即是图书馆工作者,而对于中国图书馆而言,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人员很少,新建图书馆的步伐又很快,急需具备条件的新鲜血液加入到图书馆事业中来。中学以上毕业者,就成为当时新鲜血液中的重要群体。第二确定课程及师资。在课程方面,有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组织与管理法、图书分类和编目等,按计划讲习时间为8月20日至31日,另有临时讲演幻灯讲演,以及参观调查等,实际有三个星期,据全程参加讲习会的杨昭悊记载:“这次讲习会规定三个星期,除三个星期日,和参观调查三天外,讲演的日子只有十五天”[12]。讲习会的实际时间大致为8月1日至21日。据部分听过这次讲习会的查修记载:“可藉这机会于八月一日起每日去赴那个盛会。可惜我们来得太迟,闭会期就在廿一号,以致不能日日来饱聆各演讲员的雅致”[10]。据《北京大学日刊》记载,“十四日上午,八时许,北京高等师范图书馆讲习会来本校图书馆参观”[13]。确定的授课教师分别是:文华图书馆馆长沈祖荣、清华学校图书馆长戴志骞、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前北高师图书馆主任李贻燕、北高师图书馆主任程时煃等。按计划,沈祖荣讲授图书馆管理法和组织法,戴志骞讲授分类和编目,其余3位共授图书馆教育,另加邓芝园,因此,图书馆教育有4人讲授。

沈祖荣应邀在讲习会上授课,由程伯卢引荐。1917年起,沈祖荣开始在各地讲演图书馆事业,在这过程中,与程伯卢会过面,由此,沈祖荣对现代图书馆的见解深为程伯卢所重,在北高师举办讲习会之时,程伯卢加以推荐,后正式邀请:“公书林协理沈祖荣先生应北京图书馆研究会之请,于暑假内赴京演讲”[14]。正准备出发,直皖战争爆发而交通中断,“直等到八月十五号才得着最后机会”[10]。查修等3位同学由韦棣华主任和其余教授所遣,前往政治学会图书馆实习,至17日下午才到北京,原拟由沈祖荣授课的图书馆管理法和组织法改由戴志骞代上。18日上午,沈祖荣即登台演讲“我们何以要提倡图书馆呢?”其要点有四:图书馆对个人;图书馆对社会;图书馆对教育;图书馆对国故的作用。参加此次讲习会的人员,据戴志骞在《图书馆学术讲稿》内写明:“莅会听讲者男女约计八十余人”[15]。而参会人数每天还有不同,如杨昭悊记载8月9日时,参会人员“共有五六十人”,查修在记载8月18日参会人数时有“计这天到会者,共有八十四人,女生就有七个”[10]。目前,通常认为参加此次讲习会的人员有78人,主要原因大致在报名、签到者与旁听等的原因。如查修等3人,即是临时参加的,参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赴会有自满州来的,江西来的,甘肃、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天津、北京,以及其余各地方来的”[10]。可见区域之广。

3社会氛围

北京暑期图书馆讲习会的创办,可谓是大势之必然,中华民国教育新宗旨是“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共和精神者,“一,发挥平民主义,俾人人知民治为立国根本。二,养成公民自治习惯,俾人人能负社会国家之责任”[16]。新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民主主义的推进基础上的,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展以后,“政治的结果,是‘大……主义’失败,民主主义战胜”[17]。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成为推行民主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1918年10月,全国教育会在江苏省教育会召开第三次联合会,通过“今后教育之注重点”的议案,主张发展平民主义教育,“教育救国”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教育为立国之根本。欲解决中国种种基本问题,教育其一重要方法也”[18]。教育能使人发达自由精神,享受平等之机会,图书馆事业则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夫图书馆教育,则以图书馆文库及图书室之建筑物为中心,图书与阅览者为要素。而其目的,则在增进阅览者之知识品性。故比之学校教育,教育之意义为广”[19]。经沈祖荣等的宣传,图书馆是市民大学的观点已在学界进一步传播,并产生出了很大的影响,“而图书馆实为补助教育之一大机关。图书馆之设施,足以促教育之普及,输教育之精神”[20]。北京图书馆学讲习会的开办,因此而得到若干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有的甚至还发文,令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如江苏省教育厅专门为本省各中等以上学校发通知,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发给该省的公函和开办图书馆学讲习会的简章印送各校,并将欲参加讲习会者报送省教育厅[21]。浙江省教育厅专门发“令”,并认为“吾国办学者对于图书馆多年未研究,故校中设立图书馆者甚少,即有设立者亦或未尽合法,图书馆教育前途难期发展”[22],值此开办图书馆学讲习会,要求各校派人参加并“遵照此令”。福建省教育厅则直接“令省立第十三中学校校长”,同意选派“前教员余超前往北京高师图书馆讲习会听讲”[23]。正因各省教育厅的重视,参加首次图书馆讲习会的有9个省、地区以上的相关人员。

4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在职人员培训的里程碑

北高师创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在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摆脱了以个人的力量宣传、教育图书馆事业的历史,从此,过渡到集合地区和各地的力量,宣传建设图书馆事业的阶段,成为规范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开创性事件,从而将“新图书馆运动”的宣传期推向高潮,为创建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潮期奠定了基础,它的核心意义是满足了当时急需的图书馆管理人才的较大规模地培养,从而在一个相当的“面”上,推进了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建设步伐,成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示范之一。“这种讲习会,在外国本是图书馆教育辅助机关,在中国实在是发展图书馆教育的基础”[12]。通过讲习会的学习,促使到会者知道图书馆学是一种科学,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无论是图书馆组织法、管理法、分类编目,还是图书馆教育等,都是这一科学的组成,大有研究的价值。在图书馆事业大力发展时期,图书馆界也找到了一条快速培训图书馆职业人员的有效途径。图书馆教育在一些省教育厅的关心、组织下,亦开始了创办图书馆讲习会的活动。1922年,广东省教育委员会通令全省中等以上学校派员前往由杜定友在广州创办的图书馆管理养成所,1928年湖北教育厅在汉口举办暑期图书馆学讲习科,安徽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等都在以后举办过图书馆讲习会,表明了图书馆教育一直为近代教育机关所重视。中华图书馆协会在1925年举办的图书馆学暑期学校,更是提高了图书馆教育的知名度,以后社会上的一些机关、团体亦纷纷设立图书馆学讲习班。在近代,通过这一形式培训图书馆职业人员的团体和机构,至少在39个以上,举办的图书馆讲习班至少有近50次,可确定受这一途径培训的人员在1890人以上,充分显示出了北高师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的开创之功。

5为促进图书馆学科建设产生了极好的推进作用

192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成为正式的一门学科而诞生。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一个科学领域,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人才群体”的产生和学科力量的凝聚,显然北高师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对推进图书馆学科的产生起到了极好的推进作用。

学科建设的要素主要有三:一,构成各个分支;二,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队伍与设施[24]。中国图书馆学的学课体系已由文华首先创建,文华创办图书科之初,仿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制度,课程亦颇与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类似,这是一种通过正规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学术体系,仅有这一体系,显然在当时图书馆事业大力发展过程中是不够的,中国图书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各类型的图书馆学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文华图专的正规教育途径外,包括函授、普通学校、职业教育、实习途径、讲习班、国外留学和交换馆员等途径。尤其是讲习类型,由于它时间短、学员对象明确、授课内容灵活并极有针对性,见效快,有些讲习会,如北高师举办的讲习会“再加上临时讲演,和幻灯实习,好像是一个速成学校”[12]。这些讲习班通常讲授的是图书馆学的核心课程和当时急需掌握、普及的课程及知识,如图书馆管理法、组织法、分类编目、图书馆教育等课程,形成了一个适合在职人员速成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与传播,无论在时间、地域、空间、学术界等各领域,其影响非常迅速且广泛,促使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图书馆学科的主要知识体系的构成,进而推进了图书馆学科建设。授课的内容,本身就形成了图书馆领域有体系的专门知识,通过演讲与研究,其成果亦成为形成研究队伍的标志。

6奠定了创建首个图书馆界全国性组织的基础

学术团体的诞生,是学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图书馆领域最早的学术团体,于19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文科事务室成立,即北京图书馆协会。尽管这一组织成立不久就因经费等原因而停止了活动,但是,它谋北京各图书馆间之协助互益之宗旨,推进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前进步伐。北高师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实际上就是以北京地区为主的协助互益的重大活动事件。

192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改组成功,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中的主要机关之一,作用日益明显。在1922年召开的第一次年会上,大会共分20个组,各组都有被邀代表出席,图书馆教育组作为第18组,被邀出席会议者5人,分别是沈祖荣、杜定友、洪有丰、戴志骞和戴志骞的夫人[25]。在会议小组讨论过程中,戴志骞为会议主席,在他因病未出席讨论会时,则由沈祖荣为主席。由此确立了当时图书馆教育组的核心。图书馆教育组议决案有“请中华教育改进社组织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案”,图书馆界的研究成果暂由《新教育》发表[26],经同意后,图书馆教育组推选戴志骞为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主任,洪有丰为副主任,成为图书馆界第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应邀参加第一次年会的代表,除戴志骞夫人外,都大力开展图书馆教育,杜定友1922年在广州举办图书馆学讲习所,洪有丰在东南大学大力举办图书馆学暑期讲习会,可见当时图书馆学术团体的组建主要是以“教育”事业凝聚的,可说北高师暑期讲习会引领了图书馆界的这一潮流。

7奠定了“以美为师”之大势

清末民初,“盖当时朝章制度多步武东邻,图书馆事业,自莫能外”[27]。社会氛围,同时也决定了图书馆的“以日为师”的阶段。这一阶段,以北京通俗图书馆翻译日本图书馆协会所编的《图书馆小识》为代表,顾实亦根据同一来源,增加首尾二章,翻译成《图书馆指南》一书。中国学界转向“以美为师”的拐点是杜威于1919年4月30日到达上海,开始为时2年又3个多月的讲学活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界影响巨大。胡适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评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28]。在图书馆界,专攻图书馆学专业的沈祖荣留美归来后,拉开了宣传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帷幕,通过在各省的演讲,在学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图书馆精神开始为社会各界了解,开始了图书馆职业人员“以美为师”的起点。造成图书馆界“以美为师”的转折点,则是北高师的讲习会。讲习会以授课的形式向与会者较为系统地讲授了以美国图书馆事业为主的理论与实践,明确了图书馆学的学术性和科学性,以及如何科学管理图书馆等问题,在较大范围中造成了一批“以美为师”的专业人才。

当时新潮发轫于北京,“今日吾国之新潮,发轫于北京古城,犹文运复兴之发轫于意大利古城也。其弥漫全国之势,犹文运漰湃全欧也”[29]。图书馆新潮的拐点,也同样形成于北京古城。戴志骞在美国专攻图书馆学,此外,“骞参观美国各种大小图书馆百余处”[30]。他深为美国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先进的管理所折服,深切地感受到,办理图书馆,不在馆舍宏丽庄严、藏书有汗牛充栋之富,首要者在于图书之管理法,“如要国民有终身智力生长之机,除图书馆外,则别无较良美之法。故图书馆,可称国民之终身学校也”[30]。由于当时关于图书馆学术的中文书籍没有善本可以参考,戴志骞“不得已选择西文图书馆学术之纲领,临时译成中文,作为讲演之资料”[15]。以翻译资料作授课讲义,这在当时是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全程听完讲习会的杨昭悊,在后来《图书馆学》一书的“序”中也明确表达了当时亦是“主张译的”[31],这些主要来自于美国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指明了与会人员办理图书馆的方向,在图书馆界,“以美为师”阶段迅速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进入了创建“中国的图书馆学”的阶段。

8结语

时至今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暑期图书馆学讲习会已有95周年。世事变迁,今非昔比,但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忘却和低估的。它最早在中国图书馆界开展职业人员的在岗(或拟以图书馆为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与培训,它是中国图书馆界“以美为师”的标志性事件。通过教育与培训,将78位接受专业培训的人员洒向9个以上的省、地区,开创了以创建美国式的图书馆的风标。它将当时图书馆界的核心力量联合起来,为创建全国性的、地区性的图书馆学术团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考察,通过多个省的教育厅,促使学术界、教育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图书馆是社会教育中重要的机构,是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有着比学校更有优势之处,它不分时间、地点、年龄、男女,为所有想利用图书馆的读者提供免费的服务,是一所终身学习的场所。这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特征,对图书馆事业建设将具有永久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各省图书馆一览表[J].教育公报,1916,3(10):4-7

〔2〕陈源蒸,张树华,毕世栋编.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1840-2000)[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28

〔3〕各省通俗图书馆调查表[J].教育公报,1916,3(10):8-10

〔4〕李守常讲,予同笔记.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G]//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9-131

〔5〕毛坤.悼韦棣华女士[J].文华图书科季刊,1931,3(3):335-338

〔6〕海外佳音[J].清华周刊,1918(127):18

〔7〕校闻.同学游美[J].清华周刊,1917(112):15-19

〔8〕大学专门科筹备处.图书馆门[J].清华周刊,1925(360):16

〔9〕大学专门科筹备处.开办专科[J].清华周刊,1925(361):15

〔10〕查修.北京图书界见闻记录(未完)[J].文华温故集,1920,15(4):32-37

〔11〕图书馆讲习会简章[J].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1920(5):附录,18-20

〔12〕杨昭悊.我对于图书馆讲习会的意见(未完)[J].晨报,1920,8,18:第7版

〔13〕本校新闻[J].北京大学日刊,1920,8,21:第2版

〔14〕赴京演讲[J].文华温故集,1920,15(4):43

〔15〕戴志骞.图书馆学术讲稿[J].教育丛刊,1923,3(6):1-49

〔16〕中华民国教育新宗旨[J].新教育,1919,1(3):封3

〔17〕李大钊.庶民的胜利[J].新青年,1918,5(5):436-438

〔18〕今后之教育[J].新教育,1919,1(1):2

〔19〕天心.图书馆主义之教育[J].教育杂志,1918,10(10):138-143

〔20〕洪有丰.图书馆问题(未完)[J].出版界,1917(44):7-11

〔21〕致各中等以上学校转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办图书馆讲习会书[J].江苏省教育会月报,1920(7):2

〔22〕厅令:浙江教育厅训令第七○六号,令公立图书馆、公众运动场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函知开办图书馆讲习会请派人到场讲习由[J].浙江教育,1920,3(7):20-22

〔23〕厅令:指令第八百六十九号:令省立第十三中学校校长[J].福建教育行政月刊,1920,1(5):38

〔24〕学科建设[J].百度百科,2014-06-05

〔25〕邀请员一览表[J].新教育,1922,5(3):702-708

〔26〕图书馆教育组[J].新教育,1922,5(3):561

〔27〕刘国钧.现时中文图书馆学书籍评[J].图书馆学季刊,1926,1(2):346-349

〔28〕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G]//袁刚等.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43-744

〔29〕学术进步之好现象[J].新教育,1919,1(3):225-226

〔30〕戴志骞.论美国图书馆[J].留美学生季报,1918,5(4):121-129

〔31〕杨昭悊编著.图书馆学: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编书人的序

声明

本刊近接多位作者咨询电话,发现有人假冒《山东图书馆学刊》名义录用稿件并收取高额版面费。为了维护本刊名誉,保护作者利益,清明学术风气,本刊在此郑重声明:第一,本刊对录用稿件不收取任何费用;第二,迄今为止,本刊尚未开通网站,作者需向本刊专用投稿信箱sdlibjk@vip.163.com投递,来稿必复;第三,对盗用本刊名义、私刻本刊公章以谋取不当利益的个人及代理机构,本刊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编辑部联系电话:0531-85590726

《山东图书馆学刊》编辑部2016.3.15

The 95 Anniversary of Summer Library Science Workshop by Beijing Higher Normal School

Wu Tunian

[Abstract]In August 1920, Beijing Higher Normal School held a Summer Library Science Workshop, which ushered in a new era of library staf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With American library sci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the participants returned to their libraries to apply what they learnt into practice, which became the hallmark event in Chinese library world. The seminar gathered the main force of libraries at that time,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the first national academic library organization.

[Key words]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Summer workshops; 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

〔作者简介〕吴稌年(1954-),男,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史。

[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清华图书馆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图书馆
清华,北大,我来啦
去图书馆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