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达夫与自然及酒的关系

2016-04-12 23:14鲁守广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郁达夫

鲁守广, 马 维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文学与新闻系, 云南 丽江 674100)

●文学研究

论郁达夫与自然及酒的关系

鲁守广, 马 维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文学与新闻系, 云南 丽江 674100)

在郁达夫的诗文中,随处可见其对大自然的描写以及纵酒哀吟的场景。论文着重分析了郁达夫为何与自然及酒如此亲近,梳理了中国传统文人热爱自然和酒的原因以及自然与酒和文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探讨郁达夫和酒及自然的关系,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郁达夫的文人性情,并且更为理解他的狷介品行。

郁达夫; 自然; 酒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自然有多种解释,此处谈及两种,一是自然界之自然,一是和人为之“伪”相对的天然之自然。先谈第一种。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的人们。“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于大自然的迷恋,似乎是我从小的一种天性。”[1]秀美明丽的江南水乡孕育出了敏感细腻,浪漫多情的文人郁达夫。我们知道郁达夫是个“卑己自牧”的人,但是,在大自然中,自然无需如此。因为大自然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接纳的。所以说,郁达夫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的,是适得其所的,是暂时解脱了尘网的。每当在现实之中受到了欺辱打击,他总是会躲入大自然中。而在大自然中,他自认为是睡在慈母的怀里,躺在情人的膝上,大自然是郁达夫的“桃花源”。《沉沦》中的主人公“每捧了一本爱读的文学书,跑到人迹罕至的山腰水畔,去贪那孤寂的深味去。在万籁俱寂的瞬间,在水天相映的地方他看看草木虫鱼,看看白云碧落,便觉得自家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2](P.43-44)。郁达夫也借主人公的口说出了自己内心里的话:“这里就是你的避难所。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还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罢。”[2](P.40)郁达夫的这种思想与中国传统士人一脉相承,他们在黑暗污浊的残酷现实中,不能有所作为,一次次的挫败后,“处江湖之远”,便寄情于山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当然,郁达夫这么说,也只是一时激愤,并不会,也不可能与自然融为一体,甚至于无情无欲。

郁达夫在人世太孤独了,他把大自然认作知己,向她倾泻自己无法抑制的情感和解脱不了的痛苦。郁达夫自小孤僻,体弱多病,寡言少语。两位兄长,年纪比他要大很多,早已在离家很远的书塾去念书了,故而郁达夫也没有什么玩伴。祖母已看穿人世,吃斋念佛。母亲顾里忙外,无暇管他。他只能跟风说话,和草相对,望一望远处的山,看一看富春江前面的流水而已。在郁达夫上小学的时候,他便常去江边去玩儿,“因为在那里有的是清新的空气,浓绿的草场,和桑槐的并立排着既不知从何处始也不知在何处终的树影,而从树桠枝里望出去的长空,似乎总是一碧无底的在这些青葱蓝碧的中间,记得还有许多渣渣唧唧和悠然长曳地沁的一声便踪影全无的飞鹰的绝叫声听得出来。置身入这些绿树浓荫的黄沙断岸中间,躺着,懒着,瞩目望望江上的帆船——那时这清净的钱塘江上是并没有轮船的——和隔江的烟树青山,我总有大半日白日之梦好做。”[3]

自然是郁达夫理想的处所,只有在自然之中,他才是自由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无所顾忌。在自然之中,我们都好像再次回到了纯美无猜的童年。郁达夫曾这样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4](P.227)进而,郁达夫认为山水美景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净化人的污念邪思,减淡人的功名利禄之心。他认为中国官吏的腐化堕落,以及政局动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许是在于为政者昧了良心,忽略了自然之所致。郁达夫对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产生的诸多城市问题和病症很是反感。他从当时的“东方巴黎”上海迁到杭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杭州自然的山水美景和相对恬静闲适的日常生活吸引着他,而上海的繁华喧嚣,当然不是他的喜好所在。

在杭州的这段时间,随着郁达夫年岁的渐长,名声逐渐稳固,俨然社会之贤达名流。身上的狂狷之气渐渐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名士之气。对于自然的喜好之态度也不甚相同。先前,在自然之中主要是寻求痛苦的解脱和逃避在社会上的失败,所描写的主要是主人公见花落泪,对月遣怀,自然景观也是低沉凄迷的。而前往杭州之后,则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喜好和享受自然美景了,文风转而潇洒飘逸,超脱放达。可谓其风景也温润秀丽,其心境也平静祥和,转与严子陵、竹林七贤、王维、晚年白居易、林逋、袁宏道一路了。

生长于杏花春雨江南,游走于奇山异水之间,再加上喜好自然的禀性,深深地影响到了郁达夫的为文。郁达夫的小说大都格调不高,但他是一个很有诗情画意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词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不能说没有出其右者,但也是屈指可数。而他的诗词写作,还情入景,由景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郁达夫的文章喜欢“兴”:先描述一段或悲凉或孤寂或明快或清幽的自然情景,而后,文章中的人物出场。“人案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5]。郁达夫以风景渲染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又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寄托在风云山水草鸟虫鱼之上,使整篇文章的情与景一气贯之,浑然一体。他那篇写黄仲则借以向胡适泄愤的《采石矶》便是如此写法的典范之作。《采石矶》中:“门外又是一个晴冷的好天气。绀碧的天空,高得渺渺茫茫。窗前飞过的鸟雀的影子,也带有悲凉的秋意。仲则窗前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则无风,也萧索的自在凋落。”[2](P.43-44)这一段自然描写写于黄仲则贫寒落魄,郁郁不得志,对于多蹇难耐的世事又无可奈何的时候。这段如画的自然描写与黄仲则当时的心境是契合的,贴切的。“天上没有半点浮云,浓蓝的天色受了阳光的蒸染,蒙上了一层淡紫的晴霞,千里的长江,映着几点青螺,同逐梦似的流奔东去。长江腰际,春螺中一个最大的采石山前,太白楼开了八面高窗,倒影在江心牛诸中间;山水,楼阁,和楼阁中的人物,都是似醒似痴的在那里点缀阳春的烟景”[2](P.43-44)。这幅映画是黄仲则生了一场病之后,了悟到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6]他对于自己在人世间的繁华已不抱期望了,而自信自己的诗文还可以传诵与后世,“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此时的黄仲则心里想到的怕是以《登幽州台歌》万古留芳的陈子昂吧。造化弄人,他们都想着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但是,天下升平,非用人之际,只能写些文章发发牢骚,借以传世,让世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雄才伟略,志向远大的人存在过,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消逝了。此情此景,念之断肠。这里的黄仲则又是郁达夫“附体”了。以上两段,如果郁达夫没有一颗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迷醉于大自然的赤子之心,没有一种与大自然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性情,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其他如《迟桂花》、《寒宵》、《烟影》、《东梓关》、《碧浪湖的秋夜》、《瓢儿和尚》等自传体式的小说,及《感伤的旅行》、《钓台的春昼》等性灵散文,和其自传均有这种特点,不再赘述。

谈一下郁达夫的后一种自然。钱穆在《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一书中这样解释自然之意,“‘自然’二字,乃道家语,谓其自己如此,即是天然这样。这是中国道家诵述最所贵重的。又称之为‘真’。儒家则称之为‘诚’。不虚伪,不造作,人生该重。”[7]这几句话真像是为郁达夫量身打造的一样。许多人对郁达夫的印象都是如此,陈翔鹤在《郁达夫回忆琐记》中说:“达夫兄初次所给人的影响,是天真,潇洒,真诚,自然,而微微带点神经质。”[8]郭沫若也说郁达夫的坦率是惊人的。郁达夫的这种性格当是受了卢梭等人和魏晋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影响。四处口诛笔伐的鲁迅和郁达夫的交情却一直都是很好的,这个很难得。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中写道:“我一向很回避创造社里的人物。这也不只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身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的一副‘创造脸’。虽然他们之中,后来有的化为隐士,有的化为富翁,有的化为实践的革命者,有的也化为奸细,而在‘创造’这一面大纛之下的时候,却总是神气十足,好像连出汗打嚏,也全是‘创造’似的。我和达夫先生见面得最早,脸上也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所以相遇之际,就随便谈谈。”[9]“创造脸”是什么样的脸,笔者不得而知。但鲁迅说郁达夫的脸上没有那种“创造气”,应该可以理解为郁达夫是自然的,坦诚的,谦逊的。

没有女人郁达夫将不成其为郁达夫,而没有酒也是如此。

酒与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与后者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酒是中国骚人墨客写作诗文时笔墨纸砚外的必需品。诗中蕴含着酒,酒中隐藏着诗,酒是水中诗,诗是心中酒。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酒的话,中国璀璨耀眼的文学历史就得是另一副模样了,就会变得味同嚼蜡,寡然无味了。酒对于文人与文学是功是过,无需多论,只举陶渊明一人足以论证:陶渊明困顿到举家食粥的境遇,依然是常常赊酒来喝。即便如此,酒又何尝辜负了陶渊明呢?他的诗文和操守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像他这样的一类知识分子,不能致君尧舜,使风俗淳,不能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但他们在酒的迷醉之中,把心中积郁的情感和那无法实现的理想幻化成古今传诵的诗文又何尝不是“事功”?甚至是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上的“事功”。千秋功业,终成黄土,而汉赋南骈,唐诗宋词,依然是与日月争光,真可谓经国大业,不朽盛事。其他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魏晋风度,李杜,王孟,元白,韩柳欧苏辛等,不胜枚举。

文人纵情于酒大都是因为他们或者认为岁月苦短人生无常,应醉酒当歌及时行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10](P.22);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10](P.38);“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樽酒,日往烟萝。花覆茆檐,疎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11];或者寂寞压抑壮志难酬,进而愤世嫉俗借酒浇愁,“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12]或者因酒而解愁快意,而消灾避祸,而任诞放达,而与道不行之世划清界限。唐伯虎《桃花庵歌》:“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13]前者大都为一定程度上已经功成名就的士大夫,末者多为隐逸之高士,中者大都为失意的落魄文人,达夫当属中者。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郁达夫很早就饮酒成性,还曾戏言喝酒可以找回初恋的感觉,果真如是乎。在《批评家与酒》这篇文章里,郁达夫这么说喝酒之后的种种感觉,“最初的一杯两杯,喝下去只能润一润喉,暖一暖胃,使你感觉到一点生气。直到一两斤落肚,满身血液里都融合着酒精的时候,那你周围的世界会完全换一个面目,你的脚和身体也会得轻起来,脸上的筋肉忽然一张忽然一放,笑神经和泪腺便同装上了电气一样,稍微一拨,就会起完全的作用。到了这时候,悲哀,喜乐,生死,得失,在你就都是一样的了,你所感到的只是舒服,舒服,解放的舒服,自由的舒服。就连没有饭吃的这一件事情都不能够苦你,更还有什么良心不良心,世界不世界,这些事情是别人的事情,还去想它干什么,喝,喝,喝,越醉越自在,越醉越放心,这才是世上的乐园,这才是梦里的游仙。”[4](P.41)这段对酒的玩味真是精道,深刻,郁达夫确实是感官异常的敏锐。他最后在苏门答腊开了家酒厂,可见其对酒的爱恋,愈老愈深。

在郁达夫的一生中,总是在醉境中麻醉自己,借以暂时摆脱现实中的痛苦。郁达夫心中的块垒外化为狂饮酣醉的行为,而大醉之后,就更为恣肆不羁了。在醉境中,一切冷峻的理智和严酷的存在都被狂醉冲刷得荡然无存,一切必然的、逻辑的、道德的和伦理的东西都被酒醉后的狂放所代替,精神和肉体洋溢在高度的欢畅和自由之中,生命获得了彻底的解放。郁达夫太清醒了,以至于他不能正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郁达夫太痛苦了,以至于他须臾不能没有酒,不能没有酒的醺醉。郁达夫当然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在堕落,正是因为他堕落的时候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在堕落,他才会那么痛苦,那么狂狷。他是那么的清醒,又是那么的痛苦,以至于痛苦到了变态的程度:通过酒自伤自残,自我折磨,在自虐之中缓轻自己的痛苦。而郁达夫之所以一生纵酒,根源就在于他找不到理想中那永久的爱,更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去爱,如何驾驭自己的感情。没有爱神维纳斯的眷顾,只好从酒神巴吉斯那里寻求慰藉了。可是饮酒并不能浇灭他胸中的愁绪郁结,清醒了之后,只会更加的怨恨自己,更加的愤愤不平,更加的放荡不羁,堕落消磨,自暴自弃。但是有一点,再怎么样,郁达夫依然没有泯灭掉自己有所不为的狷介品行。

[1]吴秀明. 郁达夫全集(第七卷)[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98.

[2]吴秀明. 郁达夫全集(第一卷)[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吴秀明. 郁达夫全集(第十卷)[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吴秀明. 郁达夫全集(第十一卷)[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刘勰. 文心雕龙注释[M]. 周振甫,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8.

[6]龙榆生. 东坡乐府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45.

[7]钱穆.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98.

[8]王自立, 陈子善. 郁达夫研究资料[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84.

[9]鲁迅. 鲁迅全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

[10]隋树森. 古诗十九首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55.

[11]弘征. 司空图〈诗品〉今译·简析·附例[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89.

[12]苏仲翔. 李杜诗选[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61.

[13]唐寅. 唐伯虎全集[M]. 北京:中国书店,1985:97.

Analysis Yu Dafu’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and wine

LU Shou-guang, MA Wei

(The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Tourism and Culture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Lijiang 674100, China)

In Yu Dafu’s poetry, you can see its description of the nature and drunken sorrow Yin scen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writer Yu Dafu why so close with nature and wine, and combed the inextricable link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i love nature and wine causes and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e and literati. Yu Dafu and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e and nature,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Yu Dafu literati temperament, and more understanding of his conduct is upright.

Yu Dafu; Nature; wine

2015-06-24

鲁守广(1986— ),男,河南濮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I207.22

A

2095-7408(2016)01-0043-04

猜你喜欢
郁达夫
郁达夫的“公共棉衣”
郁达夫在汉寿撰写抗战檄文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郁达夫一语成谶
论郁达夫小说《沉沦》的艺术特色
个体欲望表述中的国家意识——论郁达夫小说《沉沦》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