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娃

2016-04-13 14:04谭玲娣
教育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娃娃校本民族

文/谭玲娣



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娃

文/谭玲娣

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是南京市唯一的一所民族小学,学校400余名师生中拥有汉、回、畲、彝、蒙古、土家、布依、侗族等8个民族。学校围绕“培养初步的民族素养,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的核心理念,以学校长期以来的民族教育为突破口和契入点,尤其是以校本课程建设为重要载体,辅之以氛围支撑、课堂融入、活动拓展,形成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民族教育中发现自我、扩展视野、认识世界,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儿童。

核心:体现民族精神的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民族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都算得上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一座富矿,而校本课程正好激发了这些民族娃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励志长大为民族做贡献,成为中国民族发展强大的时代传人。为了有效开展民族教育,学校在《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民族素养的研究》课题的引领下,着力进行体现民族精神的校本课程开发。师生共同搜集各民族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汇编,前期编印了《民族教育读本》,书中有作者自编的《五十六个民族对对歌》和十八个班级走进十八个民族,为孩子们提供了走进不同民族的窗口。与此同时,学校还围绕民族特色汇编了四本《民乐进课堂》系列丛书,从音乐的视角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

2010年开始,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将省编教材《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纳入校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完整的民族知识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素养,体现对民族教育的校本理解与追求,学校还组织师生精心汇编了校本课程民族娃系列——《民族娃——名胜古迹篇》《民族娃——杰出人物篇》《民族娃——爱生故事篇》。比如《民族娃——名胜古迹篇》图片精美、文字简练,突出了“赏中华名胜古迹,爱祖国锦绣河山”的编写宗旨;再比如《民族娃——杰出人物篇》把56个民族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杰出人物,按照作者自编的《56个民族对对歌》中的民族顺序进行了排列,以“学民族杰出人物,做祖国四好少年”为这本校本的编写宗旨。

此外,学校一直采用“民族+国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娃娃抓起”,将不同的民族知识和国学知识相融合,不断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于是,2015年就有了《民族国学》系列丛书。丛书规划根据教学需求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选用《三字经》和《弟子规》,着重进行文史通识和德行礼仪的引导;第二阶段选用《笠翁对韵》(上、下册),偏重历史人文和字词韵律的学习;第三阶段选用《论语》(上、下部),重点进行立意行文和谋篇布局的研习。

在实际操作中,本丛书真正实现了“教、学、研”一体化。首先,丛书中大量的故事、案例和游戏来源于本校实际的教学环节,保证了丛书读者和使用者在实施教学环节时不会脱离实际;由于本丛书的许多国学知识和民族知识超脱了教师编写组的现有学识范围,在编写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特别感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杨岗老师和金陵国学堂朱莉老师的倾情援助,以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钱文忠教授的学术启迪和帮助,很多内容都是大家一起研讨之后才最终成文。

支撑:充满民族气息的氛围营造

学校始终坚持创设环境,为校本课程实施营造浓厚的民族氛围。一楼大厅里的一根根精美的立柱,是民族文化特色墙,彩绘出各民族的人物画像、服饰、乐器及民族名称等;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了56个民族的人物画像及民族介绍,这些都是“民族娃”亲手绘画的作品。学校还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宣传阵地”“民族娃娃安全学习园地”“民族娃娃爱读书长廊”等宣传阵地。

此外,学校将国学经典渗透到民族文化校园环境中。三层楼梯平面墙分别设立了《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古色古香的图文宣传画和一些历史名人名言。校园环境处处会“说话”,班级文化也各具特色。每个教室前的走廊上是“我和我的祖国”“民族娃娃在成长”的民族知识宣传墙,班主任定期会更换内容。各班教室后墙上设置了民族文化展板、教师的一句爱生格言和“我们的成长脚印”班级文化特色墙,事务栏、荣誉栏以及特色班牌。各个班级还自建了读书角,在这个小空间里,读书成为了孩子最快乐的事。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整合:彰显民族意识的课堂融入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习的主阵地,更是民族教育的大课堂。学校将校本课程中的民族教育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实现了民族教育价值功能的放大。

民族乐器进课堂每个年级学习一种乐器,每周授课2课时,笛子进课堂、葫芦丝进课堂、二胡进课堂、琵琶进课堂,聘请专业民乐教师教学生学习民族乐器,让民族娃们了解民乐、享受民乐、热爱民乐,学校还被南京市挂牌“少儿民乐活动中心”。

民族书画进课堂中华书法与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学校将书法、国画引进课堂,进行诗配画的教学,使民族娃娃们从小就学习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

民族体育进课堂中华武术、腰鼓等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学校将中华武术、腰鼓等引入课堂,利用体育课,教学生学习武术操、太极拳,增强民族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传承民族体育,振奋民族精神。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滚铁环、趣味地滚球、拔河、划龙舟,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生龙活虎。

民族歌舞进课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学校对音乐教材进行整合,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各民族的歌舞,加深了民族娃娃们对民族歌舞的喜爱和对各民族的了解。

拓展:感受民族活力的实践体验

民族特色的主题班会有时小朋友穿着白族的服饰,品着白族特色茶水,在“感受白族”主题班会中体验感悟着白族人民的生活;有时小朋友们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布依族的风光,并亲手制作了许多布依族特色的装饰挂件;有时来到阿撒克族做客,可是件快乐的事情了,民族娃娃们戴上阿萨克族的帽饰,俨然就是几个阿萨克族的姑娘,翩翩起舞,多么快乐自在呀!

有趣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趣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娃娃们的课余生活,丝网花、荷花灯、兔子灯,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也悄然走进我们朝小的民族课堂,孩子们和他们的作品在一起非常开心,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着浓浓民族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着一块肥沃的土壤。

每年一届的民族风情节从2006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民族风情节,从“团结一家亲”“魅力朝小,民族风情”“幸福牵手,阳光成长”“相亲相爱,幸福花开”“活力青奥,精彩朝小”到2015年的十全十美民族风,相亲相爱中国情”的第十届民族风情节,不一样的主题,一样的爱国情。民族娃娃们用56张代表着56个民族的卡片拼连成了伟大祖国的轮廓,师生、嘉宾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民族风情节成了全体师生共同期待的精彩大舞台!

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探索,围绕“培养初步的民族素养,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的核心理念,通过民族教育这个视角,来丰富教育目标,让它更具有传统文化的意蕴,更具有民族文化的意蕴,从而培养孩子成为可爱的中国儿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 )

编写过程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完整性,尊重典籍本身,引用整部内容,但会适当引导和加以说明;故事性,在每个自然节内都会选择一些相关故事,用来启迪和引导孩子思考;互动性,通过特定环节引领孩子们参与进来,通过互动问答和游戏,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阶梯性,在知识编排上,始终坚持“听、说、读、写、思”五大基础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进行阶梯性设计,将听说能力、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机集合和阶梯实现。

猜你喜欢
娃娃校本民族
我们的民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