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细节的“大意义”
——追记检察日报“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

2016-04-16 14:07郑博超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总编室日报检察

■郑博超

挖掘历史细节的“大意义”
——追记检察日报“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

■郑博超

近年来,通过策划组织大型采访活动,打造品牌影响力、锻炼队伍战斗力、扩大新闻传播力的做法,已经成为中检报业的新常态。2015年,检察日报社从年初开始谋划,跨越大半年时间,推出了 “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对各级检察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开创性努力进行深度挖掘,集中展现检察机关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突出成效,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反响。

策划

按照编委会要求,总编室在2014年底谋划2015年度工作时,就对组织一次大型的采访活动进行了初步构想,计划在2015年全国两会后,启动 “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经党委会、编委会研究后,这项活动被列入报社2015年度采编实施方案和报社2015年重要工作安排,并初步确定了活动的基本主旨和思路。

制定一个完善的活动方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2015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报社编委、总编室主任李国明就把细化思路、拟定活动方案的工作摆上了案头。他和总编室几位二审编辑反复琢磨,从选题确定、采访组织、报道安排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考虑,在当月底就拟定了详细的方案,并提交报社编委会审议通过。4月上旬,活动启动,并组织记者分头进行采访。4月15日,第一篇稿件在检察日报一版刊发。

为了确保采访活动始终紧紧围绕主旨展开,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总编室对选题的确立严格把关。 “法治中国”是宏观立意,新闻选题要求微观切入,如何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他们在选题标准上突出把握源头性和标志性。在方案中就明确了选题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范围,即2008年以来各地检察机关探索开展的、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法治影响的创新工作,或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产生重大影响的检察事件 (包括所办案件)和检察人物。为了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总编室按照报社编委会要求,通过记者站向全国检察机关征集选题线索,并多次与最高检相关部门沟通,确保了选题的源头性和标志性。

落实

注重新闻稿件的故事性、鲜活度,注重细节和现场感,是活动策划之初,报社领导就反复强调的。因此,活动方案明确要求记者采访到创新举措的亲历者,通过人物和故事展开叙事,真实还原创新举措出台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该项工作的发展进程。

从记者写来的稿件看,记者在采访时正确把握了这样的意图。一是突出了故事性。记者王地在稿件 《无锡北塘:涉罪青少年有了回归社会领路人》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2015年羊年春节前夕,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检察官周庆圆给远在云南的傈僳族女孩小叶寄去一封信。信中满是作为大姐姐的鼓励和细心关怀。

去年这个时候,小叶同样用一封真挚的来信向大姐姐细说自己的情况: “亲爱的周姐姐,虽然我以前做了错事,但你们让我迷途知返,我现在通过努力已在一家工厂里找到工作。工作之余,爸爸妈妈会带我跟弟弟一起到公园里面玩。现在村里的人对我都很友善,邻居们还帮了很多忙,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每年用热情的来信代替简单的贺卡问候,现在已经成了周庆圆和小叶之间的约定。而小叶的 “回归”,与北塘区检察院7年前的一项创新之举密不可分。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其他记者稿件中比比皆是。

二是注意记录细节。细节可以让稿件温润可读。记者郑智、杨彰立的稿件 《贵州瓮安:犯罪记录封存让失足少年 “无痕回归”》开篇写道:

暮春时节,沥沥细雨连绵一周,润透了贵州瓮安这座黔南古城。4月21日清晨,兴隆西路酣睡如婴,巷子深处7楼的一户人家早早亮了灯。

三是记者亲历现场,让眼前人、眼前事 “说话”,真实可信。记者张灿灿在稿件《在监狱上班”的检察官都在忙啥》里的现场描写,让读者如在现场,当时情景历历在目:

跟随驻狱检察官,记者走进了正值休息日的三监区。这里并不幽暗阴森,反而热闹有序。服刑人员都在忙自己的兴趣活动,打篮球、敲架子鼓、弹电子琴、下象棋,文体活动丰富。食堂里,新一批的超市货品正在分发。

热闹背后,离不开稳定安全的监管秩序做后盾……

对影响法治中国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标志性人物进行历史挖掘和细腻讲述,是“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的独特追求,也是其展现出的鲜明特点。为了弥补感性讲述的不足,编辑在编排稿件时,特别设计了 “链接”和 “点评”两个子栏目。“链接”注意选用权威资料,勾勒创新举措推动法治进程的积极效果,把个体举措重新置于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 “点评”是特邀全国人大代表对报道的重大创新举措进行客观评述,从全国人大代表这一独特视角展现其重大影响和意义。

影响

“细腻讲述+权威资料+代表点评”,这种风格独特的组合拳法,让 “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不断积聚影响力。从4月上旬采访活动启动,到11月中旬活动结束,检察日报记者 (含驻站记者)共在检察日报发稿44篇,中检报业下属的正义网和两微一端也及时跟进。随着活动的进行, “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下面这段文字就摘自一家媒体的报道:

近日,检察日报记者到瓮安县检察院就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进行采访。据了解,此次采访是该报开设的 “法治中国”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专栏,对各级检察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开创性努力进行深度挖掘,集中展现检察机关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突出成绩。

打造报社品牌活动,是提升报纸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从前期的“宏策划”,到活动开展后“微操作”抓落实,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队伍,产生了一系列原创的新闻作品,而且在更广泛的领域产生热烈、持久的反响,达到了塑造报社品牌形象的目的。

回顾这次活动,最大的意义应该就在于此。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 《声音周刊》编辑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总编室日报检察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探析总编室人员应注重修炼的意识与能力
总编室视觉艺术部 介是一个魔性的团队
灵感日报
关于新时期出版社总编室服务职能的思考
总编室工作的“五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