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非典型急速成长

2016-04-16 14:07郭美宏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预算法稿子选题

■郭美宏

一次非典型急速成长

■郭美宏

又到周一,报选题时间。上午9点,主任通知商量选题。每人至少得报一个,这是部门不成文规定。没想到好选题,只是报了条线索:最近全国人大组织记者去重庆了,里头应该有亮点可循。主任发话:那你仔细琢磨一下,做条稿吧。

三天内要从 “幼儿”成长为 “高中生”

领了任务,开始一门心思地查资料。半天时间,我从庞大的信息里捋出一个想报道的主题——以成为媒体报道热点的巴南人大为样本,邀请相关人士探讨如何做实人大预算监督。主题是宏大了些,只能希望采访中找到新亮点。

做新闻必须要找小的切入点,不能泛泛,要找到新意,也就是所谓的新闻价值。除了巴南人大消息可以做由头外,稿子接下来谈什么呢?查资料吧。从浩瀚的资料里肯定能找到想要的东西,于是百度成了最好的救命工具。大约查看了二三十条相关稿,在海量阅读过程中,我掌握了预算的基本常识,知道了谁是这一领域最著名专家,熟悉了预算监督最为诟病的地方,读懂了法律条文里某项规定所涵盖的价值以及给现实带来的影响,还得悉当年为修预算法,五位顶尖学者上书全国人大甚至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往事……在预算监督领域,我要在三天时间里通过阅读、提问、采访,从幼儿园里的孩子至少成长为高中生。

只有海量阅读后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只有吃透材料后才能提出有价值且符合本报特色的问题。记者最大的本事就是提问,从提问里体现你的专业水准。

我的问题不能提得太大路太细碎,又不能太专业太理论,我要把公众关切的和学者研究的问题很好地融合起来,而且要在法律合法和政治合规的大前提下。两天后,我摸出一点门道,拟出采访提纲。

像猎犬一样搜索采访对象

离交稿最后期限只有两天了,这两天内,我至少要找到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人大理论工作者、一名在预算领域最权威专家。通过我的提问,他们的回答,稿子才能完成。找人采访,是最头疼又最关键的环节。没有采访对象,我所有的提问都没有意义。

第三天凌晨4:30,心忧,起床,大开脑洞,像猎犬一样把所有关系圈搜索了一遍,同行双山和某省级人大杂志的田主编成为目标对象,向他俩发出求助。双山以重庆男人的义薄云天回复帮我找人,可是联系了多位 “关系户”,都不想或者不敢谈。

还好,一小时后,他的一位好友陈主任同意和我聊聊。提问发过去,他打起退堂鼓:我是基层人大工作者,没高度,我的回答可能达不到你的要求,还是算了吧。

做了十几年记者,我劝说采访对象的能力还是可以滴。 “我不要你的高度,要的就是你的基层经验,这样我的报道才能接地气。所以,我很需要您的支持。还有,我在稿子里可以介绍你们区人大的好做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相信你们领导对此会很高兴。不信,你试试。”果然奏效。 “挖”到第一个采访对象。

第二个采访对象是田主编。他敬业内敛,专业水平高,好帮人,我俩还是老乡。以为采访他十拿九稳,偏逢他出差。其间,我无数次在微信和QQ里骚扰他。或许出于同情心,或许确实不胜烦扰,中午他来电答应 “交流”。

大喜。草草吃了口饭,立马回办公室静候电话。田主编帮了大忙,解读精深,建议专业,还贴心地把相关文章和法律条文发给我。有了他的观点支撑,我心里有底了:稿子可以如期完成。

适时使用 “体己话”

可是,没有更高端人士的观点加入,我的稿子还达不到央媒高度啊,必须找到一位顶尖级专家采访。想起了在某大学任教的师妹小涂,通过她帮忙,我找到了第三个采访对象——著名财政预算专家、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院王雍君院长。

这么高级别专家不一定愿意接受采访,靠什么打动他?还是查履历,了解他的研究方向和最新观点,其间,知晓了一段往事——为让新预算法成为一部真正管用的“经济宪法”,他曾与四位学者 “忠肝义胆”上书最高领导人。

我发挥了自己的最大优势——真诚和煽情,恭敬地给他发了条短信。他竟然同意采访。惊喜。发提纲时,我特意附了几句 “体己话”:知悉您为预算法修改付出巨大心力,甚为感佩。士不可以不弘毅。作为国内顶尖学者,您的独立精神、专业精神、为国为民精神,尤让人动容……

一直忐忑地等回复,怕提问太浅,他不屑回答。他先是回复中午十二点半可以电话采访,后说下午五点半才有空。我那个急啊。要知道,这是第四天,今晚我必须写好稿子,哪怕通宵加班。这是最后期限。

下午,通过好友双山,我找到了一位两年前曾向财政部提过类似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她亦出差,听闻记者采访,一口拒绝。我当然不会 “放过”她。给她短信,诚恳表示其建议曾引起极大关注,很希望听到她对预算监督的看法,哪怕只是表态性的。不久她主动发来简讯,略述了其观点。

晚上五点半,电话采访到了正在出租车上的王雍君院长。

权威就是权威,不用任何准备,你的问题刚提完,他一刻不耽误就给出专业解释,简练直接,不枝不蔓,还从国家、民族发展高度和世界文明史广度给你分析乱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让你仿佛深山夜行时突然望见人间灯火。王雍君院长的观点支撑,足以让我的报道对得起央媒身份。

所有采访完成,剩下就是写稿。加班是加定了。外出买了两个面包当 “晚餐+宵夜”。整理录音,调整思路,赶写稿子。

初稿完成时,外面已是灯火阑珊,想起采写中的点滴,忍不住发了条微信:对于靠稿吃饭之人来说,采访对象即为衣食父母,回首来路,有几位贵人直达心底,真心让我感动。他们中有学养丰厚、抱负高远的王雍君院长、刘剑文主任,有执着传播法治、追求公义的陈舒老师,有真诚务实、朴素履职的李旭代表,有仁爱低调、没有半丝 “官气”的张焱处长,有专业敬业、极具君子之风的田必耀主编,有善恶分明、忠肝义胆的张双山同行……因为他们的支持、帮助,问答之间,采访变成一件颇有趣、很享受、值得付出的事儿。感恩,遇见你们。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原 《声音周刊》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预算法稿子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基于新预算法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