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构建地理美育课堂

2016-04-16 15:53李小元林继枫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课堂

李小元 林继枫

(福州金山中学,福建福州350007)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构建地理美育课堂

李小元 林继枫

(福州金山中学,福建福州350007)

以构建地理美育课堂为切入点,分析美育教育在践行幸福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挖掘地理学科中的美育素材,并提出丰富地理美育课堂的实践手段,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美”带来的幸福感,为幸福教育、健美人生奠基。

地理美育课堂;幸福教育

随着多元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唯分数论、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模式受到舆论批判,体现人本主义的幸福教育逐渐走进学校,给教育注入活力。

一、幸福是人生归宿

托尔斯泰说过,“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1],幸福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是人主观的心理体验。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到,“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幸福”[2]。

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追求幸福教育的过程需要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做到知识讲解科学求真,品德培养积极扬善,最终达到唯美的教育,这是教育中的美育教育。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进步与成功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感。

二、构建地理美育课堂

地理学科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美育素材。有美妙神奇的自然景观和雄伟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些美育素材可以传递美的教学信息。

(一)呈现地理学科景观,感受世界之美

在自然地理景观中,有秘不可探的神秘天体,有变化万千的天气现象,有千奇百怪的各种山体(如雄伟的泰山、奇骏的黄山、陡峭的华山、秀丽的峨眉等),有光彩夺目的日出日落,有弯曲变形的褶皱断层,有一望无际的宽广草原,有远看成山的青藏高原,自然景观山水让人流连忘返,体现自然之美,感受到自然之美,通过这些美丽的景观熏陶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经过历史沉淀和能工巧匠雕凿,还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给后人留下无限的崇敬与思考。有充满神秘与浓厚艺术气息的世界七大奇迹,有奇特壮观的故宫长城,有历史价值极高的石窟文化,有以对称之美著称的园林风光,有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盛会等。教学中把这些美的事物传授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世界之美、生命之美,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探索世界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地理,爱上地理。

(二)理解地理学科中规律,感受科学之美

地理学科有很强的科学性。自古以来,有众多的名家伟人为追寻地理真理付出血汗甚至生命,布鲁诺宁死不屈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魏格纳躺在病床上还没有停止思考,从中提出“大陆漂移”假想,徐霞客云游各地足迹遍布名川大山,为后人的研究积淀宝贵的素材。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地球甚至地球之外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

地球上各种天体的运动发展、昼夜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大气的运动、地壳的变化、城市的形成、农业工业的合理布局等,这些地理现象都是有规律遵循的。人类社会应当尊重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人类需要的资源和产品,这是和谐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需要我们鼓励引导学生平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大胆探索,体验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引领学生走近地理、理解地理。

(三)展示地理学科成果,感受创造之美

其实地理学科中许多学说、理论的创立并没有那么顺利。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曾遭受“地心说”派系势力的长期非议、抵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刚提出并无人支持,这些学说从提出到成熟都经历了开创者的大胆想象、敢于坚持、勇于实践过程。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想象是无限的,正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执着的精神才有机会揭示地理的各种原理和规律。在生活实践中有许多先进设备的发明应用与地理原理有密切关系,如基于卫星系统的遥感探测、导航定位、数据分析、气象预报;基于太阳能应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应用地理原理的成果,是地理的创造美。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地理创造美的成果,让学生能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智慧,让学生运用美的原则去获取身边美的地理事物,领略地理创造美的内涵,让学生运用美的原则去尝试设计自己的家乡更合理布局,学以致用、不断优化地理的创造美。

三、丰富地理美育课堂的实践手段

地理美育素材丰富,对教学实践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从不同维度进一步丰富地理美育课堂,发挥地理美育课堂对幸福教育的催化作用。

1.创设美的地理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渐入状态

创设情境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丰富有趣,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听课状态。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给课堂创设一种美的氛围,课前的一张精美图片、一首优美歌曲、一段动听的视频都会给学生带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讲授《城市化》一节时,将各地城市化精美图片和优美背景音乐在课前播放,预热课堂,引领学生渐入状态。

2.展示美的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组合,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尊重学生,把教学舞台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采用“目标导学、问题导学、任务驱动”等模式,在无疑处设疑,在有疑处解疑,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加强知识的应用。如《山地的形成》一节,课前呈现丰富多彩的地形景观,明确学习目标,设置问题:1.背斜(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的?2.是不是所有背斜(向斜)都是山岭(谷地)?3.看不出岩层形态时,如何判断背斜(向斜)?中间穿插动画演示、实验探究、课堂练习等形式,最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美的课堂让学生轻松愉悦、收获丰富,充满幸福感。

3.应用美的地理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全神贯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3]。教师的语言决定学生的思维活动,影响课堂效率,严谨、生动、幽默的语言是地理美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典例的旁征博引展示教师对知识把握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迁移应用;通过形象比喻展示教师对知识把握准确到位,帮助学生理解转化;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示教师对课堂驾驭轻松自如,提醒学生专注学习;通过语言的准确表达,展示教师对知识理解科学到位,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地理语言还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可以让课堂更生动形象。如:讲到北半球气旋(反气旋)时,可用右手握拳示意,拇指向上(向下)表示气流垂直上升(下沉),四个手指指示方向为气流水平运动的时针方向。优美的语言展示、传递地理之美,构建了充满美育的地理课堂,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大大提升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和有效性。

4.设计美的地理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设计美的地理教学活动,是地理美育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可以在课堂、课后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有了活动的课堂就有了活力,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课堂乐趣,大大拓展知识面,还可以提升应用能力。

地理教学中可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组织课外气象观测小组,让学生体验气温的测量过程;利用学校的天文设备组织对太阳活动、月表形状及各种天体进行观测,了解神秘的宇宙;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现状,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合理建议;组织学生对福州内河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和评估建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责任。设计这些地理课外兴趣活动,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地理的魅力,为创造美提供平台。

地理美育课堂实践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丰富地理美育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负、增效,学习知识更快乐、更持续,体验学习中“美”带来的无限幸福感,为幸福教育、健美人生奠基。

[1]〔俄〕托尔斯泰:幸福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7.

[2]〔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周鸿.教育学教程[M].重庆:重庆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廖炽昌)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