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非连续性文本的整合与利用

2016-04-16 23:56卢佳地陈利灯尤溪县第七中学福建尤溪365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连续性政治课文本

卢佳地 陈利灯(尤溪县第七中学,福建尤溪365100)



思想政治课程非连续性文本的整合与利用

卢佳地陈利灯
(尤溪县第七中学,福建尤溪365100)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注重对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还要持续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和辅助文的整合利用。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过于随意、任意取舍教材资源和不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等现象,教师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科学地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认识新旧,除旧布新,根据课堂动态,择机而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非连续性文本;除旧布新;关注动态;整合利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强调以生活为基础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统一,要求把握时代特征,引领学生成长,具有鲜明的时政性、生活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也越来越多地生活化、趣味化,不再以单纯文字形式的连续性文本为主要呈现方式,更多的非连续性文本、辅助文等课程资源进入了教材。这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为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证。纵观新教材,不难发现,非连续性文本在新教材中占据极大篇幅,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涵盖案例、图示、漫画、凭证单、数据图表、时政会议图文等补充性文本资料,具有图文并茂、内容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的特征。其所承载的信息能更好地例证教材中连续性文本的理论观点,是对连续性文本的有效补充。

理论高度概括是思想政治课有别于思想品德课的重大跨越。如果思想政治教材只将理论内容以连续性文本形式呈现,那么教材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它在失去生活基础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课陷入纯理论的说教之中,体现不出思想政治学科生活化、趣味化的理念。而新教材适宜地嵌入多元非连续性文本,“无形之中将原本纯平面性的文字立体化,将深遂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生活化、情趣化,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补充和辅助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效率”。[1]

一、思想高度重视,追求效用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挖掘教材资源上对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并不重视,存在着过于随意、任意取舍等现象,不但造成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浪费,丧失其所承载的功能,而且还将思想政治课拖入繁冗枯燥的说教之中,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警醒。

1.可有可无,一种“无所谓”态度要不得

这种态度常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过于随意,东拉西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文连续性文本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理论性阐释,忽视非连续性文本提供的信息和探究情境,即使偶尔使用也是随机而从,生搬硬套,亦或是一笔带过,甚至干脆不理。这些做法必然导致了课程资源的严重浪费,最终结果就是课堂生硬枯燥,索然无味,究根到底本质上就是教师备课不充分。

2.照单全收,以图一劳永逸的心态要不得

可有可无的反面就是照单全收,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材是相对静态的资源,而思想政治学科时政化、生活化的特点却又要求课程资源与时俱进。显然,课程资源的这些相对静态的非连续性文本与当前日新月异的生活实际会存在“出入”,如果教师不能适时更新案例文本、图表信息等非连续性文本,就有可能造成教材案例与当前生活实际相左现象,对教师而言就有可能产生误判,给学生造成更大的疑惑,走入认识误区,达不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3.功能误判,主次不分的取舍态度要不得

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中多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它可以作为一个理论知识点的切入面,即创设探究情境使用,也可作为一个知识点的过渡衔接点,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阐释理论知识,是连续性文本的辅助和补充。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围绕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开展一系列的探究和研讨,课堂气氛也很不错,而在实质上这些做法却是忽视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功用。用理论来附合文本案例,而不是用这些文本案例去论证理论,如此舍本求末的做法,势必导致教学活动失去中心,功亏一篑。

针对上述不正确的态度,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进而科学地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充分挖掘,重组巧用,提高教学效果。

二、关注社会动态,除旧布新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设置情境通常是课堂自主学习导入的方法之一。这种做法不仅易激发兴趣,而且赋予了理论知识理解的附着点。很多教师常以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案例、图表作为每一个知识点导入或者过渡的探究背景平台,因为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案例、图表具有较好的典型性、代表性,在帮助师生置身于特定的探究情境之中,完成知识的桥接与理解功不可没。但是,当思想政治课程时政化、生活化的动态特征与相对静态的教材资源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时,适时对非连续性文本除旧布新、覆盖替代,实现与时俱进就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之一。

1.要关注时政信息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信息,而且要能领会到位,尤其是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最新的重大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外交往等动态精神。如《经济生活》的第10页,以人民币升值为案例,而当前我国的外汇实况是人民币贬值。因此,课堂上如果照“旧”全收,必与当下经济生活实际相左,违背生活化理念的同时也将学生认知带入误区,实不可取。

2.要关注社会人文信息、生活动态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较多地呈现了社科类的图片、表格、漫画等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它们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在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上,的确发挥着独特作用。”[2]因此,教师对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价值方向是不应置疑的,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内容中应该更新,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正引发学生共鸣,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例如,在《经济生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内容中,设置了两个图文信息观点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其中观点二是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图片为建国50周年的国庆游行图片。教师在课堂中若能将其转换成我国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学家屠哟哟的图片,则更能鲜活地反映当前时政,能最大程度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进而产生激励的效果。只有认识新旧,才能除旧布新,才能引领思潮,才能引发共鸣,促进生成,进而创建高效课堂。

三、关注课堂动态,择机而用

教育是个动态生成过程,不是简单的静态知识传授过程。不管是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或者是辅助文,都是以相对静态方式呈现在教材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大到学习小组、班级、学段的差异,以及课堂四十五分钟内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动态面”,[3]而要实现动态资源与相对静态的教材资源的相宜结合,唯有“以静制动”,其中“静”的寓意为,要灵活巧用静态资源以求适应动态课堂的需求,而非一成不变。多数的非连续性文本属于阅读型文本,供学生感知、收集信息使用,如图片、漫画等文本;而案例文本多为课文理论知识创设探究情境的平台,后者多数会被教师采用,前者往往一笔带过。

以《经济生活》第一课为例。在这一课中,一共有十个非连续性文本,其中漫画、图片七个,案例文本三例。其中的七个漫画和图片文本系学生一看就能明白的可视化非连续性文本,课堂上可以大胆放弃,让学生自行阅读即可;而另外三个文本案例是探究类非连续性文本,可引申作为课堂知识的探究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有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用与不用,应随课堂的动态需求而定,不能“一刀切”,教师要在动态中进行调整和整合,做到尊重而不拘泥,主动驾驭,唯有如此,才能让知识与学生的能力结构趋向合理。

当然,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已经开始全面呈现,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资源之外,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根据实际“最佳发展”需求,开发最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1]王秀华.开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一扇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0).

[2]徐菊红.“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10).

[3]吴飞,孙志满,程光龙.和易以“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丽萍)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高中学科教材二次开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h0598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连续性政治课文本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