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路径及策略研究

2016-04-19 18:46何群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风教学管理

何群

【摘要】在当前体育热、政策支持突出的新形势下,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开展普遍、效果明显的趋势,就体育类专业学生群体特殊性,学风建设差异性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学风建设情况,对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特点、差异、不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宣传力度与学生听取执行力度有明显差异性;2.专业特殊性与文化内涵建设形成冲突;3.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教师上课积极性形成纽带。

【关键词】体育专业 学风 教学管理 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9-03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凸现学校群体的办学理念、文化品位、精神诉求,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对学校的主体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它体现着群体的习惯,展现出群体的精神力量。体育专业学生因为专业特殊性,群体差异性,在早期的学风建设上造成了很多弊端,例如文化基础差而导致的“教、学、管”各方面问题的出现,近年来,伴随相关研究的增多,对策、手段、方法等也与时俱进,规避了不少问题,但是就近两年体育专业受到体育产业政策,足球改革政策以及近期“十三五”规划的初窥的影响,新形势下,新一轮的学风建设需要与时代结合,探究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新路径与新策略,是新时期学风建设演进下所必要的。

1.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长久以来,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在近年来,高校扩招,生源增多,以前的“精英化”教育早已成为了“大众化”教育。学生素质特别是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以及文化基础的薄弱,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该专业学风建设正遭受严峻的考验。

通过笔者查阅与整理文献发现,近几年,就关于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研究少,研究多以学风建设中的单一方面作研究,多数以学校为个案作研究,在李会明、陈文荣所写的《高校体育院系加强学风建设的迫切性》中指出:“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状况主要存在以下特点:①学习目标不够明确;②学习欲望不强烈;③竞争意识弱;④心理承受能力低;⑤不喜欢理论课程,喜欢术科课程;⑥学习懒散、,生活自由散漫、违反校规校纪等现状特点。”陈阿娜所写的《新时期体育院系学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到:“体育院系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② “重体轻文”思想严重;③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旷课率较高;④治学不严谨,考风不端正。”[2]通过这些文献研究,可以看到存在问题基本大同小异。就相关研究归纳出学风建设现状和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现状。

1.1 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现状

通过文献归纳总结,当前体育院校体育学生的学风建设现状突出,方法多样,在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中,学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诚信意识、社会风气影响等这些方面。研究主要从学生方面与学校措施方面来思考(如图1)。

从体育专业学生自身来说,由于体育生招生中,文化要求低,体育类学生在高中时期虽然训练刻苦,但是上大学后这种心态差异化明显,刻苦精神一落千丈,学习习惯差造成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定位不清晰,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同时,整个大环境下,都是相同专业,没有比较优势,学生大多很被动。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开办较好的体育专业院校,由于招收学生生源质量高,学生学风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迎合新形势新时期的学风建设很有必要。

从学校采取措施来说,新时期下,伴随高校扩招,高校教育条件的不断提高,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环境改变,入学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第一课,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同样为各体育院校首先的重头戏,入学教育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各体育专业院校还采取了班级管理,品德教育,诚信教育等多手段、多形式的策略来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学风建设,在黄浩军、屠萍所写的《体育院校建构学习型校园的思考》中提出:“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考试风气、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方面都是体育专业学生突出表现的学风方面。”该研究全面概括了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风现状的各个方面,也对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以上,从学生、学校两方面描述了当前的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现状。

1.2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现状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五个大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其中,学生因素主要从自我意识、学习习惯与榜样作用这些方面来研究学生自身;教师因素主要从教师态度、教学手段、教学引导等这些方面来对学生起导向作用;学校因素为研究中重点的研究因素,其主要从学校管理、学校制度这两方面着手,并且这两方面是高校长期研究的重点;家庭因素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近年来逐渐突显作用,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演进,信息化时代通讯交流方式的增多,大学家委会等相关组织应运而生,通过向家长传达学风建设意志并灌输给学生,这是新兴影响因素的一个新的突破口;社会因素在时代化的进程下对学生的导向作用越来越严重,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高校学风建设的优劣,因此,这一因素也是近年来主要研究的又一因素。

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息息相关,近年来的研究中,结合体育专业学生而做的研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现状有:“①生源质量较低,学习基础较差;②学生自身因素:新环境,新方式,新的社交,容易产生满足感,失去奋斗目标,同时专业课训练量大,人容易疲惫,懒散等;③社会因素: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超前消费意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学校文化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浮躁、功利、散漫、虚荣等不良学风现象。”除此之外还有,教与学关系处理不很融洽的影响等等。基于以上,与普通专业学风建设也存在略微差异性,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导向,针对性细化了影响因素(如图2)。

2.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新问题

通过现状分析,结合当前的多元化教育与时代性,从学生自身、学生专业特殊性,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新形势下的路径创新四个方面来探究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新问题,同时对路径研究与策略研究提供方向。

2.1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宣传力度与学生听取执行力度有明显差异性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大数据时代的冲击,高校在校园学风建设宣传上有了更多的渠道与办法。无论是从学校还是学生自身来看,都是很好的。学校通过更多的方法宣传学风建设,同时,这些方法在高校的效果也特别显著。就目前体育专业学生,从相关研究分析来看,基于学生生源质量,与学生个性化特点,体育专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园后,对于这些教育宣传听取力度是很大的,但是,执行力度由于学生专业课多,训练量大,疲惫、懒散等现象导致执行力度差,此现象伴随年级的升高,专业课的减少而有明显好转,所以针对低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就此差异化显著问题来进行引导教育,是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一大突破口。

2.2专业特殊性与文化内涵建设形成冲突

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是双同向实行,即既有专业运动课程,也有理论学习课程,此课程设置是由于体育专业特殊性造成的,当前体育专业学生是高中狠抓专业成绩,而忽略文化成绩进而被高校录取的,存在了文化功底差,学习习惯差的特点,所以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一定的困难性,目前,有相关体育院校已经采取了新的招生办法,有效的提高的学生的文化成绩,但是,专业素质又上不去,进来后学习体育专业技能很是吃力,因此,就文化建设和专业特殊性形成了冲突,如何抓住这一平衡点,是做好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又一关键点。

2.3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教师上课积极性形成纽带

学风建设方面教师作风起主导作用,要让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在高校教师中,体育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学生无论如何也不敢迟到、早退、请假,更别说旷课。但也确实存在极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对自己要求不严,教学缺乏艺术性。由于准备不充分、讲课简单、讲授水平有限,授课无趣,课堂索然无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不严,学生来去自由,不查勤、不问因,随其自便,只管将一堂课讲完。久而久之,不能自控的学生自然对教师就有了了解,趁其弱点、钻其漏洞,所以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和学上存在这样一些纽带:①了解教师后,专业课必上,理论课选上;②老师自身教学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上课散漫、旷课等现象,这种教师只教学,不管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③学习体育协调性要求高,学生专业课由于教师的有色眼镜,导致学生不自信现象出现,进而转化为厌学。这些都是体育专业学生在教和学上存在的纽带。

2.4学风建设路径时代契合度差,缺少前瞻性

学风建设路径传统化严重,就近几年研究来看,学风建设路径出现了换汤不换药,有想法不落实的现象。面对一个高校新时代老生常谈的问题,契合时代,创新发展很有必要,通过高校间的比对,一流大学、二流大学间学风建设差异性主要存在于路径建设与设施的创新力度,体育院校中的体育专业多为二本院校,因此在路径建设实施与创新上相对缺少相应的创新性,在新常态的要求下,创新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与时俱进,瞻望未来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新方向。基于以上分析,对学风路径建设提出新的探索。

3.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基于学风建设的系统化理念,以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索分四个阶段进行,并且四个阶段都已经实施,效果显著。

3.1强化学风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长期经历了高中的教育观念(好好努力吧,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甄别社会不良风气,摆脱大学是乐园的错误认识。采用多渠道多平台宣传,通过当前新媒体、新技术,透过微博、微信等新兴通讯工具,从入学教育着手,狠抓平时学风工作宣传,利用体育专业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利用高年级榜样作用,达到全方位、全域覆盖化。使体育专业学风建设达到了四个明显“提高”和三个明显“减少”:①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③学生的纪律性明显提高;④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三个“减少”:(1)旷课、迟到、早退、晚归不归等现象明显减少;(2)违纪行为明显减少;(3)不良班级现象明显减少。

3.2 强化文化引领,加强学院文化内涵建设

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为载体。一要充分利用了多种渠道,开展信息交流、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学术讲座、技能大赛以及优秀人才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二要结合了体育专业学生好动的特性,举办多项赛事,在强化专业展演的同时,发挥体育的凝聚力、生命力价值功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三要加强了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用制度文化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自尊自爱,自省自律。

3.3 强化成果展示,收集阶段性学风成果

收集活动开展中出现的优良现象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成果的展演,强化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的学生价值目标诉求。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热爱体育专业,体育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践行价值目标。

3.4 物化成果及其转化

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学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优化学生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形成物化成果,将相关活动开展与制度建设制定成册。在学风建设中落实并提升内涵发展,寻求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特点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并内化为学院内涵发展的基石。

4.新形势下的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新策略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从严管理抓学风、丰富活动促学风、榜样示范导学风,做到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形成五种建设文化,结合体育专业学生新形势下的特点与新时期的体育专业院校环境,新形势下的体育专业学生学风建设新路径为:

4.1积极动员,统一思想、凸显生态育人文化环境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宣传计划,制定宣传方案。二是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班团活动、竞赛活动、专项教师、简报、板报等,积极营造加强学风建设的舆论氛围。召开专门的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彻底解决学风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问题,明确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主要任务以及对学生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切实调动每位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为大家树立好的典型,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4.2以管理育学风、强化制度育人文化

建立“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 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困难,加强对学生的文明、卫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科学合理作息制度。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和全程辅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毕业生文明离校,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开展如“大一习惯养成”、“大二潜心立志”、“大三拓展素质”、“大四实践成才”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学业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阶段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三是实施学长制。充分调动各年级优秀同学的积极性,实施党员同学带非党员同学、高年级同学带低年级同学、成绩好的同学带学习困难的同学等等,在学习上、思想上甚至生活上,人人相互帮助,构建交互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真正形成对不同基础层次,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都有上进的内在机制。

4.3 以教风促学风,构建全员育人文化

使教师在教学中既传授学生知识,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努力使“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 通过建章立制,从制度上明确教师参与学风建设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建立学生事务通报制,通过学院大会、教学研讨会通报学生的学习状况,建立辅导员、教师座谈会制等等,使教师了解学生课堂之外的情况。在学生评奖评优、推优入党、资助减免、保研选调等事项中,学生工作组充分听取专业教师的意见。通过扩大教师对学生事务的知情权,提升教师参与学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形成辅导员和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学习、生活的局面。继续举办一些专家教授学者的讲座、报告等活动,通过这些高水平学术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接受到良好的学术文化熏陶,形成较强的专业意识。

4.4以活动促学风,营造行为育人文化

学院把学风建设放在内涵式发展的高度来抓,以开展主题班会为抓手,融主题活动为路径、通过举办励志讲坛、学术报告、就业指导、体育竞赛活动、演讲、辩论、学习经验交流等特色活动。用好体育励志案例,用体育之精神化师大学子之灵魂。

4.5 家庭教育是教育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家校立体化育人文化

大学以前,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注度是众所周知的。进入大学以后,一则相距较远,二则以为孩子已是成人,所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基本不太过问,这也是部分习惯于家长管束的学生自我放纵、学习懒散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学院学生工作组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每学期至少与每位学生家长联系1-2次,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赢得家长对学风建设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会明,陈文荣.高校体育院系加强学风建设的迫切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240-241.

[2]陈阿娜.新时期体育院系学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24-25.

[3]黄浩军,屠萍. 体育院校建构学习型校园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6):5-9.

[4]王秀英.浅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十大发展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90-91.

[5]刘献君.大学德育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6]张婷婷.学风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J].理论与实践,2013(10):9-10.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学风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