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赴美留学百年变迁从精英化转向平民化

2016-04-20 00:56
工会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幼童留学生教育



中国人赴美留学百年变迁从精英化转向平民化

“我们一定要赢(Win)!因为我们有闳(Wing)!”19世纪5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的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加油口号。

“闳”即指容闳(粤语发音Yung Wing),“中国留学第一人”。1847年,容闳与同学黄胜、黄宽赴美求学。7年后容闳学成归来,并从此致力于西学东渐,开创了最早的中国留美教育事业。

如今160多年过去,昔日“筚路蓝缕”的求学之路已经成为了一条开阔大道。当人们正在为今日留美学生低龄化趋势担忧和探讨时,那些中国留美学习的“先驱们”彼时也不过是孩童模样。

大清留美幼童多出身贫苦

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大批官派留学潮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1871年,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联名上奏清政府:“挑选聪颖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师夷长技以制夷”。次年起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分四批赴美留学,留学计划长达15年。

当时,美国还是国人眼中的“蛮夷之地”。因此这些留美幼童,包括带队的容闳在内,大多出身贫苦。临行前,幼童赴美需要家长签字画押。其中幼童詹天佑的父亲就在保证书上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这句“生死各安天命”并非徒来的悲情。据记载,留美幼童个个学习用功,成绩优良。但他们因为用功过度,加之身体单薄,常常病倒。其中就有3人积劳成疾,客死美国。

早期的留美选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用李鸿章的话说,需选拔“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纭者”。这些幼童被选出后,还要再经考试选入预备学校学习中西文化至少一年才能赴美。到了美国后,他们每周都需要用文言文写一篇作文,如果写不出来,就会被先生打屁股。

但即便学业紧张,留美幼童中亦有能文能武者。一位耶鲁大学教授曾在自传中记述了他的中国同学:“这些男孩子穿着打扮和我们一样,只是头上留着长长的辫子。他们玩橄榄球的时候,会把辫子藏在衬衣里,或盘在头上……我们玩的所有游戏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们很快就成了棒球、橄榄球、冰球的好手,在花式滑冰场上技术更是超群……”

可惜的是,由于清政府唯恐这些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1881年夏,清政府将这些留美学生全部撤回。留美幼童计划随之夭折。

近代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百里挑一

留美幼童回国后,逐渐在外交、教育、矿业、铁路等各领域显现出非凡的才能。他们中出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唐国安、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留美学生中,许多人还在对外抗击侵略战争中奋勇当先,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据学者统计,在各类反侵略战争中,殉国的留学生有8人之多。

留美幼童之后,美国由于经济危机出现了一股排斥华工、华人的逆流,中国学生留美教育此后十几年间陷入沉寂。直到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采纳了国内传教士和学者有关“造就亲美人才,控制中国发展”的建议,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遣派学生赴美留学。中美双方约定:从1909年起,头四年中国每年选派留学生赴美,人数不少于100名,第五年起每年选派50名,直至1940年“退款”用完为止。

这促成了中国学生留美的第二次风潮。

史料记载,“庚款生”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以1909年8月的选拔为例,本有630人准备前往美国留学,但经过初试和复试之后,只选拔了包括梅贻琦(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在内的47人。

两年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帝国清华学堂正式建立。从此,庚款留美人员的选派和培养便进入了正规阶段。但不变的是,对官费留学生的资格要求依然严格,甚至越来越严格。

不过民国时期,随着官费留学生的竞争日益激烈,自费留美人数大大增加,因此留美学生家庭出身较好尤其是来自中上层文化富裕家庭的比例逐渐上升。

在当时“学习科技,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下,庚款留美学生大多选择了学习理工农医,以及工程技术,他们归国后对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影响十分深远。例如他们中涌现了经济学家马寅初、气象学家竺可桢、桥梁专家茅以升等杰出人才。

赴美留学门槛30多年来逐渐降低

中国留美教育的第三次高潮始于八年抗战结束后。数据显示,1948年在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总计2710人,分布于全美45个州。翌年,留美学生又增加了40%,学生多达3797人。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批战后留美学生较之以前留美学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受教育程度大为提高,研究生人数占全体留美学生的半数以上;年龄从17岁到41岁不等,来自社会各行各业;选择文科类的留美学生增加等。

但战后留美学习热也只持续了较为短暂的时期。随后而至的东西方“冷战”和“文革”几乎切断了中国人与外界的联系。

时间蹉跎而去,留美教育的转机与中国转型同步:1978年改革开放。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留美政策逐渐放宽。1982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规定》,打开了人们自费留学的渠道。1986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对公派留学做了制度化、系统化规定的同时,又对自费留学再次做了肯定。这时的自费留美已经可以不受学历、年龄和工作年限的限制。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刘亚伟选择于1986年赴美留学,直到被美国夏威夷大学录取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美国大学录取没有体检这回事。而当时在国内高考中,由于刘亚伟眼睛近视,被所有外语类院校拒之门外。

30多年来,赴美留学的门槛再次被降低,如2003年国家又提高了公派留学资助金,并废除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青睐也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显现出来,尤其是近些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高校对中国学生招生力度不断加大,以前的签证难等问题逐渐变得容易起来。

从精英化转向平民化

从2010年起,中国留美学生超过15万人,占到了美国全部留学生的18.5%,从此成为美国接收海外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地,而留美人数连年来还在激增,现已突破了27万。这其中,自美国2010年开放中国的中学生到本国读9-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高一、高二)的签证后,次年便有6000多名小留学生涌入美国。

美国《纽约时报》比较后发现,2013-2014学年,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留学生增量中的比例已接近60%。这意味着,“每3名留学生当中就有1人持中国护照”。同时,中国留学生变得“更年轻”还有一明证:十年前,超过八成在美中国留学生为获得研究生学历而来,时至今日,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接近1:1。

一位曾经的“老”留学生认为,年轻学子赴美求学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语言学习能力整体更强,生活条件更好使得学习压力小,性格较之上一代人更活泼开朗。

当然,也有人担忧,由于缺乏申请奖学金的压力,一些中国留美学生势必不会如之前的留学生勤奋刻苦,学术成绩表现也就自然良莠不齐了。

但在一些教育学研究学者眼中,中国留美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平民化,体现了中美民间交往的深入,未来赴美留学只会“更便利化”。而经历了30年飞速发展的留美教育后,国人对留学美国的认知也相对成熟起来。其中的一个表现是,中国留美学生如今在专业选择、发展选择上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表现出理性和务实。

相关链接

八大热门留学国家

1、美国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22000人。美国拥有世界一流学府,又是超级大国,而且让世人瞩目的好莱坞也在这里,虽然美国的安全局面不是蛮好,但这已不是很重要了。现在美国国内实际上有很高的呼声,希望尽可能多地吸引中国高素质的学生到美国去读书。

2、英国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20000人。作为发达国家,英国能为各国留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研究、生活、居住、交通条件。此外,英国是正宗的英语国家,从学习语言的角度看,也是理想的留学目的国。英国的教育事业相当发达,教育水平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全世界排名前100所名牌大学中,有四分之一在英国,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更是举世闻名,培养出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

3、澳大利亚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19000人。金黄的海滩、奇异的海洋大堡礁、蹦蹦跳跳的袋鼠……秀丽宜人的自然环境加上宽松的入学条件和一流的教学质量,这些都让澳大利亚成为留学的焦点。

4、日本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18000人。日本政府决定拨款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亿多元)设立日中留学基金,以便在近期引进大批中国留学生,促进日中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

5、法国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15000人。法国以悠久的历史,浪漫的气息,高质量的教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外国学生享有和法国学生同等待遇:缴纳同样的学费、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险。在欧洲,只有法国和德国实行相同的高等教育政府津贴政策。这两个国家的教学水平和文凭质量,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文学艺术等学科,都堪称优等。

6、加拿大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13000人。为吸引高科技人才,加拿大政府打算放宽有关移民政策,并提供优厚待遇,鼓励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高科技人才到加拿大定居,解决目前加拿大高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

7、德国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12000人。现在中国学生去德国留学后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国际化的教育手段,获得国际一致的学士硕士学位。

8、新加坡

近几年平均每年吸引中国留学生5000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最高学府,仅在这两所大学就读硕士、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就有3000多名,这些精挑细选的尖子学生,都能纳入新加坡政府一个特别奖学金的计划内,除提供两年硕士、两年博士的全额学费外,还每年发6000坡元,作为他们的住宿费和其他开支。政府希望享受这份优厚奖学金的学生在完成4年学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6年。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幼童留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
赞赏·奖掖·疏离:李鸿章、陈兰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帮不上忙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