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2016-04-21 01:05杨笑天张建华杨笑宇王柏欣王显钢孟德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杨笑天 张建华 杨笑宇 王柏欣 王显钢 孟德欣 李 晶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杨笑天张建华1杨笑宇2王柏欣1王显钢1孟德欣1李晶1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糖基化终产物(AGE)和其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MT组和高剂量MT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MT组和高剂量MT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配合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低剂量(10 mg·kg(-1)体重·d(-1))和高剂量(20 mg·kg(-1)体重·d(-1))MT灌胃16 w。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AGE和RAGE表达的变化。结果16 w后,HE染色观察,低剂量和高剂量MT组视网膜病理改变程度均较模型对照组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低剂量和高剂量MT组AGE和RAGE蛋白阳性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MT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并可下调AGE和RAGE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褪黑素;糖基化终产物;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DR的发病机制复杂,糖基化终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在DR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3〕。褪黑素(MT)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具有调节睡眠、生殖及昼夜节律等生理功能。研究发现,MT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作为高选择性电子供体,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4〕。本实验观察MT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AGE和RAGE表达的影响及保护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体重180~200 g(长春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链尿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MT,浙江黄岩延年褪黑素有限公司;RAGE单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AGE多克隆抗体(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超敏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和浓缩型二氨基联苯胺(DAB)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模型的建立和分组大鼠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MT组和高剂量MT组,每组20只。模型对照组、低剂量MT组和高剂量MT在给予高脂高糖饮食4 w后,禁食24 h,按50 mg·kg-1·体重·d-1腹腔注射STZ,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给药后72 h,以空腹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造模后,每天10∶00至14∶00灌胃一次,低剂量MT组灌胃剂量为10 mg·kg-1体重·d-1,高剂量MT组灌胃剂量为20 mg·kg-1体重·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6 w。

1.3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束时,无菌手术取出完整眼球置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μm连续矢状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病理改变。超敏二步法检测AGE(一抗1∶100,4℃过夜)和RAGE(一抗1∶50,4℃过夜)表达改变。应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AGE和RAGE的阳性染色平均灰度值。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

2.1各组视网膜HE染色正常对照组视网膜HE染色切片可见,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各层排列紊乱,节细胞缺失,神经纤维层变薄,颗粒细胞排列紊乱,网状结构疏松。低剂量MT组和高剂量MT组视网膜各层结构较清晰,排列较整齐,节细胞缺失少见,颗粒细胞排列较规整。见图1。

图1 各组视网膜HE染色(×200)

2.2各组视网膜AGE、RAGE含量变化AGE阳性表达见于视网膜各层内,棕黄色阳性表达物质无特殊表达部位。RAGE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棕黄色阳性表达物质多见于细胞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低剂量MT组和高剂量MT组AGE、RAGE表达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剂量MT组和高剂量AGE、RAGE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见表1,图2和图3。

表1 各组视网膜中AGE和RAGE阳性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P<0.05

图2 各组视网膜AGE免疫组化染色(×400)

图3 各组视网膜RAGE免疫组化染色(×400)

3讨论

DR病理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功能障碍,甚至凋亡,毛细血管基底膜增生、微血管闭塞和无灌注微区出现,动脉瘤生成、眼底出血和渗出,增殖期表现为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纤维血管增殖及收缩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5〕。正常人体的各种组织中有少量AGE形成,且其形成水平随年龄增长可缓慢增加;对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AGE的形成可被加速。氧化应激参与AGE的形成,且形成的AGE可使超氧自由基转变成为活性更高的羟自由基,从而使机体内的氧化应激进一步增强。RAGE是AGE介导其病理损伤反应的信号转导受体。AGE-RAGE相互作用可激活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引起氧化应激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合成,导致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促进DR发展〔6,7〕。MT因其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可直接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可能进一步影响AGE的形成及其与RAGE的联合作用。本实验证实MT对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4参考文献

1Fried LF,Emanuele N,Zhang JH,etal.Combined angiotensin inhib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N Engl J Med,2013;369(20):1892-903.

2陈百华,姜德咏,唐罗生.糖基化终产物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2):143-5.

3Curtis TM,Hamilton R,Yong PH,etal.Müller glial dysfunction dur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rats is linked to accumul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nd advanced lipoxidation end-products〔J〕.Diabetologia,2011;54(3):690-8.

4Tan DX,Chen LD,Poeggeler B,etal.Melatonin:a potent,endogenous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er〔J〕.Endocrinol J,1993;1(1):57-60.

5Chen M,Curtis TM,Stitt AW.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J〕.Curr Med Chem,2013;20(26):3234-40.

6Yamagishi S,Amano S,Inagaki Y,etal.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induced apoptosis and over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bovine retinal pericyte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2;290(3):973-8.

7Caldwell RB,Bartoli M,Behzadian MA,et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3;19(6):442-55.

〔2014-12-19修回〕

(编辑杜娟)

〔中图分类号〕R5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7-1580-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7.019

通讯作者:孟德欣(1973-),男,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046);佳木斯大学人才培养项目(RC2010-018)

1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第一作者:杨笑天(1973-),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眼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eNO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