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典型研究

2016-04-22 01:34梅巧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关键词:高新技术

梅巧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 35020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典型研究

梅巧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 350202)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大势所趋,文章在分析研究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模型,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目前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为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

[关键词]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评价模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国内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延续了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唐杰、王君通过对天津主要工业部门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状况和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1]。梁琦的《产业集聚论》通过系统的实证分析解释了我国产业集群的三大因素——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外部性,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影响产业集群的其他因素,进一步探讨了知识溢出问题[2]。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因为政治、历史等因素,省内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沿海省份已经落后一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海西经济区已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示范区获得批准建设,为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福建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摆在战略高度大力扶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福建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未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体系,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沟通与合作较少;集群内企业知识外溢效应不足;集群内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本土化不明显,未能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省内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选择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分析方法选择与理论概述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典型特征是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进行测量,了解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区域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范德成教授根据评价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计量性将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的因素分为四大方面九个小项构成一个指标体系[3](见图1)。

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有两个层次,九个详细指标。一级指标由产业集群贡献集聚程度、产业集群度、产业集群增长潜力和科技投入集聚度组成,而九个详细指标的具体表示和计算方法如下。

A1:高新技术产业利税集聚度是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创税占整个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创税总额比重;A2:产业增加值集聚度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A3:产业出口额集聚度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占整个区域内技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总额比重;A4:产业销售收入集聚度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整个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总额比重。上述四个指标测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

图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B1:企业集聚度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占整个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比重;B2:产业产值集聚度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整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比重。这两个指标是考察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水平的基本指标。

C:新生企业增长率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增加数占整个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比重,用来度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潜力。

D1:研发人员集聚度指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数占整个区域内从业人数比重;D2: R&D投入集聚度指产业集群内R&D投入费用占整个区域投入费用比重。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来测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技投入集聚水平。

三、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的测度最关键的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福建省地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因而在做这个测度评价的基本思路是将福建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与东部沿海省市做一个横向比较,定性分析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所以用省、直辖市为单位来进行统计分析是科学合理的。在统计数据的时候获取有关各省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从事科研人数和科研投入经费上存在难度,因而这两个指标的数据做零处理,选取了东部沿海省市以及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数据作为统计分析依据(见表1)。

表1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评价指标数据(单位:%)

选取东部沿海五个省以及三个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数据作为样本,相应的将8个区域作为聚类评估单元,记为i=1,2,…,8。将选用的评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详细指标中有数据资源的7个作为聚类项目:x=1表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x=2表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聚度;x=3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利税集聚度;x=4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集聚度;x= 5表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出口额集聚度;x=6表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集聚度;x=7表示高新技术产业新生企业增长率。将灰聚类具体分为“高、中、低”三类:k=1表示第1灰类“高”;k=2表示第2灰类“中”,k=3表示第3灰类“低”。

为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分析,将原数据矩阵按列,即将每一列中的各数值除以该列中最大数值进行标准化得出新的样本数据(见表2)。

表2 标准化数据矩阵

按照灰色聚类方法,白化权函数的转折点成为阈值,我们采用相对阈值的赋值方法,将样本矩阵中的最大值作为上限,中等值作为中等阈值,最小值作为下限。则有:第1灰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高”);第2灰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中”);第3灰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低”)。

由此可以得出各省市的灰聚类序列σi,如北京:

我们可以看出k∗=1,表示北京属于第1灰类,即属于高新技术产集群水平“高”的区域。同理,我们可以得出其他各省市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灰聚类测度值(见表3)。

表3 各省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灰聚类评估值

从上述的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与东部沿海城市的比较中处于中等水平,相比较而言,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产业集群水平的提高则可以更好的发挥规模效应和外部效应,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因而针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四、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基于QSPM模型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一是福建智力资源匮乏;二是特有的区位优势,闽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实现交流与合作;三是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缺乏大型核心企业;四是福建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地区间差距拉大。结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集群内主体规模状况、主体联系状况、集群周边资源环境为考察主体,从多角度综合考虑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将发展模式备选方案划分为三类:基于政府政策导向的协作网络模式,基于技术模仿扩散模式,基于价值链裂变模式。

福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本土化,即所选择的模式能够适应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色,能够促进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演进;二是合理性,即所选择的集群模式能够结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三是科学性,即所选择的集群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福建的资源禀赋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

西安交通大学的魏玮教授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时候建立了“四因素钻石模型”[4]。其中的四因素包括企业因素、禀赋因素、行业因素和政府因素。本文根据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现实性、可获得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构建了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指标体系(见表4)。

表4 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指标体系

在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目标层为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准则层由集群内主体规模情况、集群内主体联系方式、集群周边劳动力分布情况、集群所处产业区情况和集群周边资源分布情况五个部分组成。相对应的,本文选择大、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以及相关服务机构所占比重三个指标作为衡量不同模式下产业集群组织结构;选取纵向、横向联系主体所占比重两个指标来衡量不同模式下产业集群内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选取生产型、技术型劳动力所占比重两个指标来比较不同规模模式下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选取传统产业区、新型产业区隶属程度两个指标来衡量不同模式下集群内产业背景情况;选取自然资源、智力资源丰富程度两个指标来衡量集群不同模式下产业集群对于资源禀赋的需求情况。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综合评价不同模式下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为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提供依据。

(二)模型构建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从多方面、多维度进行综合考察和衡量,属于多属性综合分析。目前在研究分析中常用到的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模糊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分析法。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选择分析指标因子的不确定新、信息不完全性和数据获取的困难性,对于模式选择的分析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尤其是在对部分定性指标确定组合权重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常用的分析方法往往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平均化处理,丢失了重要信息,因而本文选择三角模糊分析法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

对于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分析除了要考虑各指标因素影响外,主要是为选择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需要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常用的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模糊评价法等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工作量太大。因而本文选取了操作性比较简单,数据处理比较容易的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方法(QSPM)来对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尽心比较和分析。根据上文的分析,结合了三角模糊数赋权和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模型(见表5)。

(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

1.确定影响集群模式选择关键因素权数

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邀请五位专家对所选择的影响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指标进行打分,打分范围[0,100],得到专家评分矩阵(见表6)。

设定专家评分权重集为[0.18,0.24,0.19, 0.23],利用M(R,⊕)算子模糊合成矩阵,通过公式dj=(aj+4bj+cj)/6确定指标j的模糊权重并归一化得:

W=(0.100,0.109,0.087,0.075,0.083, 0.098,0.104,0.074,0.068,0.097,0.105)

表5 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模型

表6 专家评分矩阵

2.集群模式比较分析

分析中采用定量方法用数值表示每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备选方案的可取性,首先邀请多位专家(为数据的权威性和计算的方便性,选取二十位专家)对不同的备选方案下的指标因子进行评分,其中1代表没有吸引力; 2代表有一些吸引力;3代表比较有吸引力;4代表非常有吸引力。然后对所有专家的评分取平均数作为最后的分数,带入构建的模型可以得出分析结果(见表7)。

3.确定集群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对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基于技术模仿扩散模式和基于价值链裂变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后,评分最高的是政府政策导向的协作网络模式,结合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现有状况及特点,包括资源禀赋、社会文化、管理体制、环境建设以及区位特点等各种因素决定着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5]。

表7 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选择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

表6可以看到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在大型企业所占比重、相关服务机构所占比重、横向联系主体所占比重、劳动力所占比重、周边资源分布状况关键因素上都比模式一和模式二获得评价要高。首先,在政府政策导向模式下,各地能够进行统筹规划,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而政府提供的提供优惠政策,能够快速引导众多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形成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集聚;其次,在产学研紧密协作模式下,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能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和设备商品化和市场化,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且集群内主体之间的广泛合作能够促进集群内部主体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进而形成一体化的网络模式。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一是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二是各地政府各自为政,独立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浪费资源;三是福建智力资源比较贫乏,缺乏有效利用;四是集群内主体孤立,未形成有效的网络体系。在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过程中,结合福建本土化特点的发展模式选择十分重要,而政府政策导向的协作网络模式适应了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因而所获评价最高,也是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最适合的模式选择。

基于技术模仿扩散模式以诸多中小企业通过相互竞争,追踪模仿国外先进技术以及独立研发导致技术外溢、扩散为主要特征。此种模式首先要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其次,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快速追踪和模仿最新的技术,能够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并拥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次要求集群内各行为主体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能够形成有效的技术扩散路径和渠道。此种模式对于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毕竟刚刚起步,中小企业的独立研发能力薄弱,不能有效地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更多的还是依靠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而且大多数集群内行为主体还处于自身发展的初级阶段,相互之间未形成有效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交流、合作渠道,因而基于技术模仿扩散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福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

基于价值链裂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要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众多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构成,集群内企业之间形成了完善的分工协作网络体系,如专门提供技术支持的研发型企业、专门从事投资的风投公司、专门从事咨询的服务公司等。集群内各行为主体之间联系紧密,交流频繁,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体系[6]。此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已经发展趋于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是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都不成熟,大多企业囊括了从研发到生产销售所有业务流程,各行为主体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和有效的协作网络,这就导致此种模式暂时不能适应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4.模式效应

由定量战略计划矩阵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是目前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为政府政策导向协作网络模式,选择此种模式可以带来如下积极效应:一是明确发展目标,由于各地方资源禀赋的相异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特色进行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单位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政府政策导向产学研协作模式则充分发挥了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的优势,能够保障在集群建设初期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是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选择适合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能够指引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扩展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三是能够带来巨大社会效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型,无论是从社会文化还是生活环境都会带来积极的正面效应。

五、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现状,构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模型,由于主客观上的原因,文章在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分析中,只选取了政府政策导向产学研协作模式、基于技术追踪模仿扩散模式和基于价值链裂变模式三种备选方案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在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方法单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做了一定的取舍,这对于模式选择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都有一定的影响,有关福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采用更全面、更细致的方法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唐杰.调整产业组织政策、提高经济效率——对天津组织政策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评论,1998(7):28-30.

[2]梁琦.产业集群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范德成.计量经济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4]魏玮,叶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长三角,2009(15):1-4.

[5]谢启标.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63-67.

[6]葛红.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 2008(34):331-332.

Analysis on the Options about Development of Fujian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Mode

MEI Qiao-ping
(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Fuzhou,Fujian 350202,China)

Abstract: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becomes an important for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 emerged successful cluster modes of learning and imitation all over the world.Fujian Province,around "construction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ment"strategic positioning,will take the high-tech industry promoti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as the important growth p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The high-te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ur province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 is to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And then,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in this paper,built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model in Fujian Province,made empirical analysis of Fujian Province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s,and finally concluded that the mode of government policy-oriented collaborative network is mos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 at present.

Key words:high-tech,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assessment of cluster mode

作者简介:梅巧萍(1988-),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物流规划。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研项目(JA151369);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科研项目(WK14016X)

收稿日期:2016-01-14

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2.024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34X(2016)02-0146-08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等你!”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前沿型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