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2016-05-06 06:32李虹玉
教师·上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教育音乐教育

李虹玉

摘 要: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之一,音乐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音乐知识,更应该注重审美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和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有所取舍和侧重,实现审美与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育;音乐鉴赏

一、音乐审美教育相关概述

1.音乐审美教育的含义与起源

所谓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指以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为介质,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世界的音乐教育是以“实践—审美—实践—实践+审美”这样一个趋势发展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实践,也就是学习音乐的目的在于表演,在于技巧的提升,这种思想无疑让音乐教育的审美属性被践踏在尘埃里。 所谓的审美,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当中作者与聆听者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也就是一种通过情感交流而产生的情感教育。如今,各国在音乐教育方面都提出了“审美+实践”的理念,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全新发展阶段。

2.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音乐审美教育本身的内涵和价值比较丰富。

从人文价值来看,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只有具备优良的审美素质,才能从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感受到人文力量。

从审美价值来看,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是一把启迪人类智慧的金钥匙,而音乐审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创造的激情和活力,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实践价值来看,音乐教育中包含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实践形式,从审美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从审美实践中可以让学生直接获取审美经验,这种直接经验往往比间接经验更加深入人心。

二、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要求

1.新课标规定的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我国音乐教育由实践转向审美的节点就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这一版本中,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阐述如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而在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育理念的:“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如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审美教育中审美和实践的统一,同时也提出了用兴趣引导学生培养审美素质。

2.日常音乐教学中对教师审美教育的要求

其一,日常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合格的审美能力。审美教学需要引导,而教师自己的审美能力是决定课堂上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具有良好审美素质的教师,自己首先能发现音乐中的美,对音乐审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才能引导学生开展审美学习。

其二,日常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教师能运用多样化的审美教育方式。音乐审美教育不同于音乐知识教育,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法、演示法就能达到目的。审美教育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只有通过适当的、多样的审美教育方式才能全面塑造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审美教育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缺失

1.审美性与实践性之间的矛盾

审美教育中的审美性与实践性之间的矛盾有两种:

其一,审美教育的成果是隐性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这就使得经过审美教育之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虽然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在没有一定机会和时间的条件下,这种隐性的教育成果很难被发现。而在教育评价上,审美教育的评价也无法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

其二,现代音乐实践的要求不仅仅是歌唱得好或者某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过关,而是追求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意性。以《唱脸谱》这首欣赏曲目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欣赏音乐是如何将京剧与流行歌曲曲调相融合的,还要教会学生对不同艺术种类如《唱脸谱》中的美术、戏剧的鉴赏。学生的音乐实践应该是以自己的审美理解来重新对《唱脸谱》这一课进行创新演绎,从中能够体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能力。而遗憾的是,现代日常课堂中,教师没有这个机会、场地和资源来让学生进行这样一场审美实践。

2.教学时机与审美体验之间的矛盾

审美教育的引导需要时机,如果时机不对或者没有抓住适当的音乐审美教育时机,那么轻则会打乱学生自我审美体验的过程,重则直接剥夺学生自我审美的机会。以《七子之歌》为例,有不少教师在进行审美教学时,喜欢将歌曲的背景故事阐述一遍,讲述一下这首歌曲作者闻一多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再讲解一下节奏、五线谱等相关音乐知识,在这种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审美。这样,可能剥夺了学生自我审美体验的机会。新课标所选用的曲目是该年龄段学生可以自行去鉴赏的,而老师在审美教育的方面应该起到升华与展开大局面的作用。若教师事先就给学生讲解了歌曲背景,那学生从自身出发体会“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的机会实际上就被剥夺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审美感受就扼杀了学生自我探究的机会。

四、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应注意的要点

1.对审美教育结果予以耐心,注重审美与实践的结合

审美教育的结果是隐性的,为了片面追求审美教育的效率而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对审美教育结果,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重点不是通过评价方式来体现审美教育的成果,而是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为他们创造实践的场地、资源,鼓励他们将审美教育的结果注入实践结果。以《唱脸谱》为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邀请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真正的京剧表演,然后在学校开展“我心中的唱脸谱”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对该曲目做一些创造性的表演或者改编。

2.抓住审美教育的时机,注重兴趣引导

审美教育的时机稍纵即逝,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注重引导的层次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理解和鉴赏的曲目可以多讲述一些背景知识,而对于一些学生有能力自我审美的曲目,要着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一步一步分层次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曲目的“形式美、曲调美、精神美”上。以《七子之歌》的审美教育为例,在不介绍任何背景前提下,单纯欣赏《七子之歌》,学生根据歌词可以自行体验到作为一个普通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爱,然后教师再讲解歌曲背景,可以让学生在初次鉴赏的基础上升华为澳门这个“孩子”与大陆“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方式就是抓住了审美教育的时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我审美才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代百生.“音乐美育”的内涵与实质[J].美育学刊,2012,3(4).

[2]郭声健.艺术审美并不等同于艺术欣赏——由“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引发的思考[J].美育学刊,2012,3(5).

[3]孔 颖.审美音乐教育理念在中小学课堂实施的局限性探究[J].音乐时空,2012,(8).

[4]朱裔文.中国近代(1840—1949)音乐审美教育意识的发展历程及对音乐教育的启示[J].艺术百家,2013,(2).

[5]陈雅先.论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审美教育音乐教育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