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人性构筑的叙事迷宫

2016-05-06 15:14汪树东
小说林 2016年3期
关键词:矿长小苏雪莲

袁亚鸣的中篇小说《替身》,是对读者的耐心和智力的严峻考验。读完整部小说,读者还依然会疑窦丛生:陈梅贞为什么会病重死去?她和钱东坡之间到底是谁在利用谁?谁在设局?徐亚娟到底是维护钱东坡,还是仇恨钱东坡?肖平为何会被陈梅贞设计利用?顾矿长是谁的娘舅?他真的是神经病?到底谁是谁的替身?紫雪莲到底为何物?……即使你反复推敲,恐怕都无法确知事情的真相。这也许是作者有意要追求的叙事效果。也许,在作者看来,世界是复杂的,乃至混沌的,人性是自私的,每个人出于自私的原因依靠语言无法叙述出客观的真实世界,因此小说要揭示的不是什么世界的客观真实,而是要展示出人的焦虑、孤独、恐惧和哀伤,要展示出更为残酷的人性真实。

要理解《替身》,在笔者看来,小说中的一句话是一个入口:“人的自私,在极处是黑色的。黑得发亮,黑得寒了人心。”这是小说叙述者肖平在得知了陈梅贞的人生故事后的真切感受。这部小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私品性的叙述。小说中出现的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结果,不可控制的自私导致了每个人的生存溃败。也正是因为人性的自私作祟,不同的人对同样事情的叙述迥然不同,让读者陷入迷惑的叙事迷宫。

例如,在陈梅贞自己的叙述中,我们可知:陈梅贞来自农村,从一个打字员做起,慢慢成为期货交易所的操盘好手,带领同事们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最终被钱东坡设局算计,不得不承担起基金会的损失。遭到钱东坡的威胁后,她还不得不装病住进医院,最终丢掉了老命。这无疑是一个好人被陷害的故事,凸显出来的是像陈梅贞这样的人令人同情的奋斗史。但是在小说快要结尾处,被公安盯上的、化装潜逃的顾矿长对同样化装潜逃的叙述者肖平却说陈梅贞才是神经病,把每个男人当成和她生孩子的对象:“过年前她说怀了我的孩子在医院流产,我给了她一笔钱后还没有完全安稳,钱东坡就买了紫雪莲去找她。当时钱东坡找陈梅贞想筹一笔钱,但这时候陈梅贞其实在黄金上被套牢了。她欲擒故纵,转弯抹角让钱东坡知道了基金会账上有笔钱。她故意露出破绽,在过年会计放假的时候让钱东坡挪用了这笔钱。随后她就威胁钱东坡,叫钱东坡为她套利。他们两个各怀鬼胎,胶着着较劲,把我们都当成了工具。本来事情是平衡的,他们会在斗争中找到生意上的平衡点。他们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由此看来,陈梅贞又是一个心机隐藏极深、总想着利用成功男人的野心勃勃的女人。那么,到底谁叙述的才是事实?肖平从陈梅贞自己口中听到的是事实,还是肖平从潜逃的顾矿长口中得知的才是事实?就小说的叙事而言,是不是意味着在时间上居后的才是事实?也就是顾矿长说的才是事实?

同样,徐亚娟形象也非常迷离恍惚。刚开始,读者以为她仅是一个被牺牲的弱者。她向叙述者肖平说,她的爷叔被钱东坡害死,在钱东坡境遇好转些后,他居然又要背叛她去追求陈梅贞,因此她仇恨钱东坡,想通过陈梅贞之手来整倒他。这是一个被侮辱被欺凌的弱者的复仇故事。但后来,陈梅贞又暗示肖平,其实徐亚娟只是钱东坡派去刺探她情报的人,只是钱东坡利用的一个棋子。可是后来在顾矿长的叙述中,正是徐亚娟想着清除所有关联人,独占基金会。最后钱东坡要和她离婚,让她独占基金会的想法落空。这又是一个设计狠毒的阴谋故事。那么,到底谁叙述的才是事实?徐亚娟到底是一个可怜的弱者?还是一个最终阴谋落空的贪婪之人?

此外,还有钱东坡形象,也耐人寻味。最初在高山雪原出现时,钱东坡救了寻找紫雪莲的肖平一命。但是从肖平的回忆看来,钱东坡只是一个只求金钱、心狠手辣的商人。后来,无论是大鼻子,还是小苏都对肖平说过,什么事情钱东坡掺和了,不是死人就得赔钱。结果,果然是陈梅贞死了,期货交易失败,钱东坡因为非法集资被捕。但是,该小说没有让钱东坡像陈梅贞、徐亚娟一样主动向肖平叙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因此我们无法知悉钱东坡视角的人生真相。不过,小说还隐藏了另一条线索,那就是肖平的妻子诗人周美和钱东坡的关系。在周美看来,所有对钱东坡的评论都是污蔑,都是诋毁,钱东坡其实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是一个住别墅、在冬天里享受着春天的慷慨商人。那么,钱东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日本大导演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罗生门》讲述的就是一个奇异的故事。一个武士被杀了,结果与之相关的强盗、武士的妻子、武士的亡魂、樵夫讲述出来的故事迥然不同,语言似乎叙述不出来一个真实的事件,关键就在于当事人都是自私的,都只从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出发去叙述事实,甚至篡改事实,于是就形成了众说纷纭的叙事迷宫。虽然袁亚鸣的《替身》并未有意地像《罗生门》一样来安排情节,讲述故事,但是该小说由自私的黑暗人性所构筑的叙事迷宫,却和《罗生门》一样耐人寻味。陈梅贞、徐亚娟、钱东坡、肖平、顾矿长等等,所有人都只从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出发去叙述事实,结果事实的真相被遮蔽,呈现出来的是前后矛盾、破碎的世界图景、人生图景。

在小说的叙事迷宫中,替身的存在更是诡异。小说中第一次说到替身,是小苏在对肖平讲钱东坡时提到的。他说,钱东坡发大财后,害怕别人报复,就找了一个替身。钱东坡找替身,纯粹是为了个人的安全考虑。那么当周美对肖平说“陈梅贞是我的替身”时,这就耐人寻味了。小说写道:“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次听到替身的说法。我记得一部美国电影里一个便衣伪装成毒枭进巢穴,最后识破他的人就是这个毒枭的情人。替身来到床上,一切就露馅了。要是我被周美或者陈梅贞识破,周美不是这样的周美,陈梅贞也不是这样的陈梅贞的时候,那我呢?这真是一种诗意的情怀,力挽狂澜,让我没有波涛没顶,跌入万丈深渊。懂得了真情和自制,还有逻辑的力量,真让人受益匪浅,印象深刻。今天这样的事我为什么不跟她说说呢?”诗人周美说陈梅贞是她的替身,到底是何意呢?凌空蹈虚的诗人和极为务实的赚钱机器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后来,肖平又怀疑陪着钱东坡到交易所宣布期货行情后说自己要住院的陈梅贞是一个替身;还有在陈梅贞和钱东坡面前表现极为不同的小苏,肖平怀疑他也有替身;最后,陈梅贞的老公祁栋梁从侧面看非常像大鼻子,是否意味着他也是大鼻子的替身,或者大鼻子是他的替身?更可怕的是,被陈梅贞设局陷害的肖平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小苏,是不是也意味着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替身?endprint

那么,替身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就钱东坡寻找替身而言,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有钱人的自我保护策略。但当小说把替身现象放大起来,看出人与人互为替身时,作者就是在书写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了。那就是像小说所展示的,所谓的真身和替身极为相似,大家拥有的不仅是相似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相似的内心,那就是自私的黑暗人性。这是一个充斥着镜像的仿真世界、迷宫世界,真实早已被放逐,意义早已沦丧。

在小说中,期货交易也是一种人生境况的象征。期货交易中,巨额金钱来来去去,但是没有金钱是干净的。正如小说所写的,“生意场上的每分钱都充满罪恶,这是最浅显易懂的真理。大家都在刀口上舔血,成功失败,有没有赚到钱,区别归根结底来说只是运气好坏,又说什么犯不犯罪干吗呢?即使别人说,生意人自己也不能说。赚钱之所以开心,仅仅是为了掩饰类似于偷盗、抢劫般的恐惧和紧张罢了。”而金钱有自己的独特逻辑,“钱是现实主义的失忆者,它会忘记曾经的失败者或胜利者,它属于现在。它能让谁抓在手里,谁就是英雄。”在金钱主宰的期货交易中,人性早已被深刻地损害了。肖平就曾经这样感叹道:“说实在的,这年月做期货不再像以前,依然风光的表面下,风景已经不在。我是有记录的,好风景的时候,我一口气买了四套房子。买了我就一直放着。我觉得那是个制高点,制高点在,我的周美就能够一直仰视风景,仰视我。但时过境迁,现在制度越来越苛全,人也是越来越有经验。仿佛谁都变得已不可战胜了一样。但随着外壳愈加强硬,人的内心却弱不禁风,变得异常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是巨大的蝴蝶效应,都会在内心深处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受不了的早改行了。改行有好有坏。”在看到陈梅贞的人生悲剧时,肖平也曾经想到退出期货界,但是他又想到,“我想退出,可我有退路吗?我可以退钱,退当爷爷,但我能退出期货,回到家里去吗?只要一想到家,想到诗人周美和走遍祖国山河,我还有退钱退爷爷的底气吗?期货是个没有退路的战场,不死,就得一直战斗下去。并没有你死我活,就是直到你倒下,事实上也与任何人无关。”袁亚鸣写期货,绝不仅仅是为了向读者展示一个陌生的金融领域,他更愿意由这个独特的金融领域里人的生存状态透视现代人普遍的生态状态,透视被金钱胁迫、异化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期货界所暗示出来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极为恶劣,像陈梅贞、钱东坡、徐亚娟、顾矿长、肖平等人的生存悲剧所展示的那样,人彻底被金钱奴役着,人与人之间没有真实的信任、同情、爱心,只有冷漠、精密的私利算计,最终陈梅贞被害身亡,钱东坡锒铛入狱,徐亚娟、肖平两手空空,顾矿长亡命天涯。在所有这些悲剧中,紫雪莲以神异的色彩出现了,到底又意味着什么?

最初,是小苏说陈梅贞住院是坐月子,大家可以买高原上的紫雪莲去看望她。但是后来,紫雪莲似乎又成为了钱东坡搞定陈梅贞阴谋的凭借物。最后肖平出逃到高山雪原:“我来找紫雪莲,钱东坡和小苏也来过。陈梅贞、徐亚娟呢?肯定来过,即使诗人周美,也肯定来过,这是诗人最好的目的地,是诗的最高意境。还有娘舅……其实所有的人都来过了,为了自己的目标,我们都在路上。”紫雪莲,又成了人生的终极目的的象征。从此意义上看,对于深陷期货陷阱的陈梅贞、钱东坡、顾矿长、徐亚娟、肖平等人而言,紫雪莲其实是人生出路的象征,是终极关怀的象征,无怪乎病重的陈梅贞需要紫雪莲来疗养。紫雪莲,意味着从金钱主宰的人生中撤离出来,从欲望的漩涡中撤离出来,从黑暗人性的中心撤离出来。但是钱东坡、小苏、肖平给陈梅贞带去的紫雪莲其实是假的,就像肖平后来领悟到的:“紫雪莲是一切的起始,是钱的替身。”当紫雪莲都是金钱的替身时,对于像陈梅贞、钱东坡等人这样的期货人生就彻底地丧失撤离的可能性了,于是所有人的悲剧就无法避免,无路可逃了。

从中篇小说《替身》看来,袁亚鸣具有一种锐意探索的先锋热情,具有一种拷问人性真实的严正旨趣。他不会像流俗的那些财经小说家那样把绯红色的儿女情长和黑色的商战秘密轻易地嫁接,炮制出全无点滴回味的通俗小说,也绝不回避对普通人来说较为隐僻的期货题材,总是不断地书写着期货界人的爱恨情仇、人性戏剧。他无疑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学品种,值得称誉。

作者简介:汪树东,1974年出生,江西上饶人,文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超越的追寻: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分析》《黑土文学的人性风姿》。endprint

猜你喜欢
矿长小苏雪莲
盲人小苏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为什么雪莲不怕严寒
苏唯一的心事
绝爱
一定要救活他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狗姻缘
怕打针
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