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的“新”与“旧”

2016-05-12 14:32游宇明
杂文选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武昌专制张之洞

游宇明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无疑是有新思想的。他极力推动“洋务运动”,兴建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大批工矿企业,还创办两江书院等新式学校。他支持“戊戌变法”,并资助过维新派报纸。但有一点无须讳言,张之洞的“新”主要是体现在“用”与“术”上,其“体”其“道”还是“旧”的。有两个故事颇能说明张之洞基本价值观之“旧”。

清政府庚子后推行“新政”,向外大批派遣留学生,其中,以留学日本者居多。湖北学生出洋前拜谒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张之洞很高兴,告诫说:“生等到西洋,宜努力求学。将来学成归国,代国家效力,戴红顶,做大官,可操券而获!生等其勉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湖南留日学生黄尊三一行六十人四月十二日在武昌拜别时,张之洞要求学生对他行跪见之礼,被学生拒绝。张之洞火冒三丈,当即下令不准放行,致使学生滞留武昌达十日之久。此间,湖南巡抚端方与张之洞反复电商,端方致电威胁学生,如敢对张之洞不敬,将取消他们的留学资格。学生们群情激愤,说宁可不去留学,也不愿牺牲人格。经过博弈,双方接受了学生对张之洞行鞠躬之礼的方案。接见之日,张之洞大张其威仪,随从簇拥,戒备森严。接见后,张之洞以西餐招待学生,并赠送给每人一本《劝学篇》和《钦定学堂章程》。

两个故事表面相异,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张之洞非常在乎官员的身份。在他看来,人生的正道是没做官时尽最大的努力做上官,做了官就应该有做官的“威严”。

人是文化的产物。中国有两千多年处在专制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老百姓没有一点儿人身权利,甚至被看作像牛羊一样需要看管的动物。中国古代,有一种地方官就叫“某某牧”,充分说明了统治者的心态。身为饱读四书五经的封建官员,张之洞虽然比那些认为安装一段铁轨就会惊扰祖先灵魂的人开通许多,但其思想的整体框架,不会越出专制伦理道德的范围。

在皇权时代,官员有着惊人的政治操纵力。官员虽然是皇帝的奴才,在皇帝老儿面前唯唯诺诺,但当他们面对民众时威风八面,一旦出行,随从们总是高举“肃静”“回避”牌,小民一有触犯,轻则被责打,重则被抓进牢房。这种威仪,也使张之洞从内心里把官员的身份很当一回事。

张之洞之“新”,反映了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张之洞之“旧”,反映的是在整体的保守文化中个体突围的艰难。

【选自新浪博客】

插图 / 张之洞 / 佚 名

猜你喜欢
武昌专制张之洞
张之洞的“三不争”
鄂州历史歌谣人文背景略析
张之洞治赌
鄂州古铜镜述略
武昌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管窥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
张之洞被“教育”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