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2016-05-14 12:41宋佳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宋佳音

摘要:小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复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对到初中后对阅读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裨益。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复述能力的训练,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复述兴趣 复述能力

一、转变老师的陈旧观念,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课文复述的问题,其中高年级的目标中就有这样的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测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课文复述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而笔者认为课文复述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倾听能力,同时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此种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却发现了如下不重视复述能力培养的现象:

上课时舍不得花时间指导,以一两句话带过,把课文复述当作是课外作业,要求回家复述后给家长签字。把课文复述等同于写作,为了考试时不丢分,要求学生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不给学生口头复述的机会。把课文复述等同于课文背诵,让学生把要复述的内容背下来。

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复述的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的不平衡。现今重视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毋庸置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二、激发学生的复述兴趣,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复述兴趣

复述课文与背诵课文不同但又有共同点,两者都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中关键词的把握,学生对此往往有为难情绪,因此激发兴趣是重要一环。复述课文时可以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故事接龙、复述竞赛、表演复述等。

(二)指导学生复述方法

1.一般复述

通常要求复述的文章故事性都是比较强的,所以引导学生给课文列提纲,记住课文主要情节,记住文中关键词句,学生就不难复述课文了,另外再让学生复述时注意详略得当。

如学完课文《嫦蛾奔月》后先让学生回忆这篇文章由几个小故事组成,在“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中又指导学生分几个部分来复述,即(1)逢蒙拜师;(2)王母送丸;(3)逢蒙夺药;(4)吞药弄月;接着让学生从“后羿射月”“嫦娥奔月”“企盼团圆”中任选一部分讲,记住书中的关键词句;最后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复述出整篇文章。再如教完《我也是普通一兵》后和学生共同列出文章提纲——开头:事情的发生时间、地点;经过:(1)江轮遇险,刘主席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投入抢险中;(2)船民的小船遇险,刘主席立即下令停船抢险;结局:船民们得救了,对刘主席感激万分。列好提纲后让学生把握住重点,记住文中的好词句复述课文。

2.创造性复述

扩充情节的创造性复述。有些课文的段落短小精悍,简洁明了,作者往往只用几个词或几句短语描绘出一个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或者只用轻轻几笔去描绘一种景色,去叙述一件事情。这种言简意赅的文章,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课文的字里行间也有许多可以供学生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如苏教版第九册《嫦娥奔月》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扩充:(1)老百姓在十个太阳的照射下是怎么受苦的;(2)嫦娥是如何接济老百姓的;(3)逢蒙夺药时,嫦娥和逢蒙是怎样周旋的,想象当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再如《天鹅的故事》中就可以扩充想象一群天鹅是怎样破冰的情节。

改变文章顺序的创造性复述。这是打破原文叙述顺序,重新改组课文结构的复述,如把顺叙的改为倒叙,把倒叙的改为顺叙,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好方法。如,《嫦蛾奔月》在讲完“后羿射日”后,完全就可以说到“王母送药”,接着再讲“逢蒙拜师”,也可以先讲嫦蛾奔月时的情景再倒过来讲嫦蛾为什么要奔月。再如,《我也是普通一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让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后,启发引导学生:若不按原文的写法,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说事情的开始、经过,应怎样叙述,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举手复述。

从文章侧面进行创造性复述。有的课文因内容所需,在多线索中侧重于一条线索来进行描写。引导学生复述另外的线索,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想象力。如《穷人》一课,主要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来形象说明主题;而对渔夫的形象,作者则用侧面描写(主要是从天气和桑娜的心理活动来描写)。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想象渔夫在海上的情形。风暴有多大浪有多高渔夫的小船怎样渔夫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死里逃生的然后以《勤劳勇敢善良的渔夫》为题进行复述。通过复述,学生认识到:渔夫是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只有穷人才体贴穷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为别人解除困难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嫦蛾奔月》这篇文章可以以嫦蛾的身份来复述,也可以以后羿或逢蒙的身份复述。像《天鹅的故事》可以从斯杰潘老人的角度来复述,也可以把自己当作是一只天鹅,以天鹅的身份来复述。

发展故事情节的创造性复述。有些课文的结尾,读后给人遐想无穷。教学这样的课文之后,我启发学生设想几种不同的、同时又符合原文事件发展的情节。如第五册《小摄影师》这一课,小男孩没有给高尔基照成相,他是多么懊悔啊!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我先提出“小男孩会再来吗”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让他们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根据。大多数同学认为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较大,理由有二: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然还会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然后,以《小男孩会再来》为题,让学生当堂进行复述。这种复述训练难度不大,又有课文为依据,学生说起来比较轻松。试举一学生复述为例:“晚上,小男孩手里拿起照相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到了大门口,他对秘书说:‘白天我忘了带胶卷,没有给高尔基同志照成相;现在我拿来了,请您放我进去,好吗秘书连忙把他放了进去。高尔基正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小男孩走过去,对高尔基说:‘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再来给您照相,好吗?高尔基笑呵呵地说:‘好啊!高尔基问小男孩:‘我这儿有胶卷,你为什么还要跑回家去拿呢小男孩说:我们少先队员不能拿别人的东西。高尔基又按小男孩的要求在沙发上坐好,看报纸。相照好后,小男孩说:‘谢谢您,高尔基同志!说完,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种发展情节的创造性复述,实际上就是续说故事训练,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课文复述的拓展

课文复述不仅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复述还可以与其它语文形式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1.复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一定要遵循先说后写的原则)。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复述与课外交际相结合,把复述的内容讲给家人、邻居等人听并交流感受。

阅读教学无小事,各项能力要培养,复述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