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016-05-14 13:41胡凤东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小学语文

胡凤东

摘要: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较强的辅助性作用,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放松学生的心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向学生展示良好的教态、合理利用课堂小游戏,加入动手操作、创设悬念等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的感染下,不断增强学习的热情,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气氛 营造措施

课堂气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进程,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师足够的注意,采取各种手段来不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就小学生而言,其好奇心较强,自制能力较差,需要在一个轻松和谐、富有趣味性的环境中学习,从玩乐中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获得语文知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多方面入手,不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向学生展示良好的教态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其知识的接受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氛围的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尽量向学生展示最为良好的教态。首先,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微笑面对全班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对其即将讲授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小学生更喜欢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并逐渐对教师产生信任,能够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学生的答案,随时对其进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鼓励还需要面向全班同学,尽量发现每位同学自身存在的优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赞赏,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情绪。

例如,在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待全班学生。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到识字教学时,往往会存在畏难心理,教师要保证在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之后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学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微笑面对全班学生,并耐心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要尽量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针对一些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同学教师不能进行批评,可以在课下单独对其进行辅导。这样教师就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来影响学生放下心中对识字的畏难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课本中的字词,落实教学目标。

二、合理利用游戏活跃气氛

小学生由于好玩的天性,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授课进度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课程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在课堂上进行的游戏是有目的性的,需要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融合进去,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启发。课堂游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来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利用网络搜集一些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取一至两个游戏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堂上开展的小游戏应当面向全体同学,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

在低年级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开展课堂游戏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游戏发挥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两组,以对抗赛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游戏,调动和全班同学参与其中。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完成,教师在应用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时间的控制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做游戏时很容易忽略时间,教师要保证在做游戏过程中成为课堂的控制者,调配游戏参与人员和游戏时间。

三、加入动手操作,调动学生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利用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自行制作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道具,并在教学中将其利用进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获得成为教师小助手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学习一些具有较强故事性、情节曲折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来理解课文,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关的道具,配合自己的表演。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剪报和制作手抄报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展知识面,并获得自我创作的成就感。加入动手制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把握好度,避免学生由于过于兴奋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的动手制作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无限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其中的角色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篇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动手制作相关的道具和服装,并在课下进行排练,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重视。上课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成果展示,尤其是向教师和其他同学介绍本小组所制作的道具。在各个小组的学生完成课本剧展示之后,教师再进行课文的讲解和内容的分析。此时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其中的角色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教师仅需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即可。这样就通过加入动手操作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小组协作学习能力,以此来活跃课堂,使课堂更具趣味性。

四、创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

设置悬念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整堂课程能够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来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产生疲惫感时,暂停讲课,让学生设想一下课文接下来会讲些什么,或者让学生猜测一下教师会采取何种形式来继续接下来的教学。教师所设置的悬念需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起到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作用。同时需要把握好设置悬念的时机,要选择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的时间设置悬念,保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者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相关的内容之后,让学生们猜测诸葛亮有没有“借箭”成功,以及他是怎样摆脱困境,成功利用曹操的疑心“借”到十万支箭的。这样学生能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悬念的设计下进行学习,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密切,配合更默契,创造了十分和谐的课堂气氛。

五、利用影视资源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相对于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枯燥乏味。教师想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就必然要找到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共鸣点。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合适的课文,利用影视资源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像一些介绍小动物和植物的课文中,书本上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几张照片,但利用影视资源,教师可以把小动物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相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以及对动态影视的欣赏中,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六、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加深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推动教学进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向学生展示良好的教态、合理利用游戏活跃气氛、加入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创设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几方面入手,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宏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亚太教育,2016,(02):191.

[2]马静.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才智,2015,(20):24.

[3]曾曦.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张春荣.探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和思考[J].赤子,2013,(08):175.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小学语文
将课堂互动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的重要性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