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的教学策略

2016-05-14 17:13黄烨华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初中生题目解题

黄烨华

掌握好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对初中生的成绩高低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解题指导.

一些学生由于数学“底子”较薄,自信心较弱,很容易把数学阅读理解题当成了“洪水猛兽”.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很多初中生因为数学理解题的信息量比较大,题目和数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多,一时之间无法解出题目,从而对数学阅读理解题产生抵触心理.学生掌握的信息量比较少,缺乏社会体验,对做数学阅读理解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能够参加的社会活动非常少甚至没有,因此就缺乏对于生产,科技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在数学阅读理解题中,经常会出现名词术语的身影,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名词术语是十分陌生的,所以就影响了学生看题读题的能力.另外,初中生不看重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容易阻碍解题思路.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正确解决数学阅读理解题目?

一、了解学生需求,消除学生阅读障碍

首先,教师要消除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理解题目的心理障碍,重树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促使一个人更加有动力的工作、学习的重要精神,初中生建立了自信心,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肯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成功之后,就会慢慢消除心中对于数学阅读题目的畏惧之情,从而树立自信心,更加从容不迫地去解决问题.

初二数学的几何题一般都比较抽象,很多都是图文相关,其中几何图涉及的信息十分关键,而几何辅助线的灵活运用也十分重要.教师就可以考虑学生的接收和认知能力,编排一些几何辅助线小口诀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从而提高数学几何题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说在讲解圆这一整个章节的内容时,编排“直径对直角,圆心对半径”的数学小口诀,让学生通过记忆这些小口诀,能够在做题的时候,运用到题目中去,从而解决问题.

二、科学进行提问,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的时候要“快稳准”.学生经过快速阅读,准确掌握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仔细注意到问题的提出方式.通过反复阅读关键信息,找到其中隐藏的数量的关系,从而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将直线y=3x+4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再向右平移一个单位,求平移后的直线的解析式.”在这一道阅读题的解答中,学生其实能够大致了解其中蕴含关键信息的所在,这是常见的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大脑里已储存的数学信息,比如说,教师可以询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出题目中有价值的线索,在解题的时候将一次函数,y=kx+b运用进来.

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讲究的就是严谨快速的解题方式,学生只要掌握了关键信息,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题了.

三、提供教学帮助,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阅读理解题能够促进初中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做好阅读理解题目,能够帮助初中生尽快地掌握好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利于数学阅读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乐趣.

比如说在七年级上册需要学习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这其中的数学阅读理解题一般都会涉及到这三种运算,或者至少两种运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从中找出题目中含有的等量关系然后结合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数学计算的主要原则,那就是“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学生在日后阅读类似混合运算法则的理解题目时,就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做出答案,从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一旦对数学阅读理解题产生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热情,做好数学题目,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四、保障数学作业的质、而不是量

学生进入中学之后,课业便更加的繁重起来,而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占据了学生一大半的课余时间.数学阅读理解题目的解决并不简单,很多学生为了解一道这样的题目,就要花费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但是学生的时间有限,还有别的科目的作业需要去做,又因为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最终无法完成数学阅读理解题目.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重作业的质而不是量,结合学生们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布置相应的作业,不要布置得太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天可以两三个题目,慢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这一阶段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四个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题目的内容要循序渐进,每一个题目掌握一个要点,四个题目的难度依次增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知识,更好地完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复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数学的思维,建立数学的模型

在数学思维方面,数学的阅读理解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其探究能力与自学的能力,此外,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理解的能力进行提高,还要传授学生有利于数学阅读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阅读的意义以及乐趣,最后,在乐趣与兴趣的双重推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数学阅读理解题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恰当的选用,例如不足、超过、大于等对不等式的建立进行联想,再由等于、恰好等对方程式的建立进行联想,在联想的思考中,总结分析最经济的方案,并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还可以由求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和的函数关系公式建立函数关系的联想,此外,还要对数学题中已知的各种量数对其内在的联系用相关的数学符号进行详细的反映,最后通过数学的模块进行反复检查,检查那些有关联的数据没有被运用上、数据的运用是否准确.例如,计算1+2+22+23+…+2n的值.可以用相似的方法进行推导,即1+2+22+23…+2n=2n+1-1;计算1+a+a2+…+an的值,用相似的方法进行推算,1+a+a2+…+an=(an+1-1)/(a-1) (其中a≠1),这个就是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全方位进行想象与求解.

解好数学阅读理解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多做,做好数学阅读理解题目,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数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题目解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追根求源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