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夏集》中的意象美

2016-05-14 15:03陈庆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庞德接受美学

摘要:埃兹拉·庞德是美国20世纪意象主义运动的主要先驱之一,开创了英美诗歌的新时代。而《华夏集》作为庞德的代表作之一,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品析《华夏集》中的意象美,旨在发现《华夏集》经久不衰的原因。同时,希望本文可以为庞德及《华夏集》的研究提供一点点新的思路。

关键词:埃兹拉·庞德;意象主义;接受美学;《华夏集》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9-01

埃兹拉·庞德引领了美国20世纪意象主义运动的潮流,推动着英美诗歌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意象主义者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传统,而是渴望直接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念。作为该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庞德提倡具体意象的描绘,简洁的诗歌语言,以及避免过多的修饰。这与19世纪后期,维多利亚诗歌所强调的华丽辞藻和情感宣泄完全不同。《华夏集》也因此备受关注。而接受美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它重建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联系,通过“期待视野”这一概念连接起作家、作品和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鉴于此,以接受美学的观点来分析《华夏集》,定可以发现其中独特的意象美。总的来说,庞德在《华夏集》中传达给读者的独特审美体验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庞德成功地将电影艺术的重要手法——蒙太奇运用到意象创造中,即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如《华夏集》中的作品《长干行》(Lament of the Frontier Guard):

Desolate castle, the sky, the wide desert,

There is no wall left to this village.

Bones white with a thousand frosts,

High heaps,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庞德意欲模仿中国的古风文体,他的手法既像中国古诗,又像日本的俳句。短短三行,笔触精湛,将几个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意象castle,sky,desert,village等结合起来,组成了一幅精美画面。读者仿佛看电影一般,随着镜头的流动,自然可以领略到其中的美感。

二、情感意义的表达

诗歌是诗人情感和意象的结合,只有充沛的情感流露才能足够吸引读者的目光。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Li Pos Separation on the River-Kiang):

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ro,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His lone sail blots the far sky.

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The long Kiang, reaching heaven.

在庞德的笔下,流溢的是孟浩然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他运用两个类似日语发音的名字,Ko-jin和Ko-kaku-ro,来翻译“故人”的意象。此外,还用long sail来抒发心中的孤独之情,将作者心中的郁郁寡欢跃然纸上。

三、节奏感的对等

众所周知,中国古诗是最讲求韵律和节奏感的,庞德在创作《华夏集》时,势必要考虑到这一中国特色。而他也正是非常好地完成了这一点。如其在作品《登金陵凤凰台》(The City of Choan)中:

The phoenix are gone, the river flows on alone.

Flowers and grass

Cover over the dark path

Where lay the dynastic house of the Go.

The bright cloths and bright caps of Shin

Are now the base of old hills.

我们可以看到alone和go,grass和pass,shin和hill,虽不像中文那样十分押韵,但读起来却也是朗朗上口。在对仗并不容易的英语中,庞德所达到的这一效果已是非常不错,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中国古诗的韵律之美。

四、诗行对仗的工整

除了押韵之外,中国古诗也讲求诗行形式上的对仗工整。庞德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力求做到这一点,以实现中国古诗的意象美。如《送友人》(Taking Leave of a Friend)中:

Mind 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

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

“Mind”对应“Sunset”, “like”对应“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对应“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无论从这些意象本身而言,还是从其结构上而言,这两行诗都完美地做到了对仗工整,极其符合中国古诗的风格要求。

五、结语

接受美学的重点乃是以读者为中心,让作品成为审美对象,让读者对作品的审美需求转化为对作品的接受活动,让读者自身获得一种超越现实认识的审美体验。无疑,庞德在《华夏集》的创造过程中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翻译之下,读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意象美和中国古诗的特色美。

参考文献:

[1] Ezra Pound. Personae: Cathay [M]. London: Elkin Mathews, 1915.

[2] 黄曼婷.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析庞德的误译[D].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3] 王瑛.庞德“意象”的审美阐释[J]. 长江大学学报,2004(06):33-35.

作者简介:陈庆(1993—),女,汉族,湖北荆门,硕士在读,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庞德接受美学
被“舆论”困扰的庞麦郎一家
“东方杏花的守护者”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庞德子
寻找1978
海明威学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