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作用

2016-05-14 08:56瞿兴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创新思维想象力

瞿兴琴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探究性学习引进中学语文学习实践,是当前新课程实施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以为要体现在注重过程而非结果,重问题探究而非简单“告诉”,重主动学习而非接受学习,重开放多元而非封闭单一,重体验感悟而非机械重复训练。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拿着文章费力地讲解,而学生或是在下面各做各的,或是附和声一片。当提问时,学生或是支支吾吾,或是复述教师的话,有的甚至什么也说不出来。于是,教师们就往往采取了高压政策,每天必须读多少,都要规定量,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往往适得其反,在教师的这种教育下,学生反而见文章而发虚,谈阅读而色变了。

一、在“问题追索”中学习语文

疑问是思考的源泉。一般说来,疑问主要设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明确探究方向即可。留下疑问后,教师不能急于释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再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胡适给北大的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如在学习语文读本上《勇气》一课时,学生就提出,美国伞兵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气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的勇气谁更可嘉?当德国人残杀法国妇女的丈夫时,美国伞兵躲在壁橱里,是有勇气的表现吗?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积极参与讨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主动探究的乐趣。

二、在“体验感悟”中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离不开一个“情”字,课文是情感的产物,作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只有对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情有了真切的体验,对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有了透彻的感悟,才能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进而“会意”“悟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字析句、换位移情等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诵读课文《乡愁》一文,课前大屏幕上以台湾海峡为背景,播放佟铁鑫演唱的《乡愁》,并且以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节课的北京音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教学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想景悟情。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诗歌文字的理解,还会使他们的内心产生震撼。这种“体验感悟”式学习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注重自身的情感投入;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或体验某类型社会背景,或体验某个典型人物形象,或体验某处美妙的人文景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如教读《春》,先由语言感受春天的信息,仔细观赏春天里风雨花草的声音、色彩、形状以及人的活动,渐渐地在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欣欣然的迎春图。继而由景象、人、事转入理性思考,由个人感受上升到社会理性层面,问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春天像一首歌,唱出了鸟语花香,预示着人们的美好未来”;“春天像一台戏,展示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等。这就超越了文本固有的内涵。文本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学生进一步提出表示要珍惜青春年华,进而醒悟“一年之计在少年”要扬起风帆向前去。这就由文本转入人生体验。哲学家加达默尔说“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性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仅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这种最充分的资源整合的目的。探究性学习,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那渴望实践探索的心田;探究性学习,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性学习的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学生实践的引路人,是课堂的组织者、探索的参与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五中学 563100)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创新思维想象力
想象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