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绿色金融体系如何构建

2016-05-14 14:34喻奇
时代金融 2016年8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一带一带一路

喻奇

【摘要】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大量产业产能合作与投融资机会。同时,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要求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才能够兑现投融资绿色化的承诺。本文首先将传统的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下绿色金融的内涵。从整体战略格局和国际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本文分析了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基于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中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绿色金融体系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其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合作。时至今日,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已广为人知,并取得了一系列实际成果。201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中的48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合计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占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5.3%{1}。

2015年4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了要“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理念和要求,提出要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而“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引入绿色金融机制,体现高标准的环保要求,以鼓励绿色投资和建立负面清单的方式,促使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讨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绿色金融体系应如何构建,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备实践价值。总的来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实现“绿色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绿色金融的内涵

一般理解的绿色金融,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发行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2}。这一界定,虽内涵较为丰富,但视角偏重于运用社会资金推动某国或某经济体内部的绿色金融建设,其宗旨是促进经济体内部的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故不可直接将其套用来解释“一带一路”中的绿色金融体系。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妨将“一带一路”体系的关键环节列出,逐一分析绿色金融在其中应扮演的角色。首先,在“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中,要体现“绿色化”的原则,纲举目张,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与规范实践。其次,在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特别是对外建设投资中,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技术标准与准则。另外,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品和服务贸易的过程中要引入绿色环境标准。最后,国内的环保绿色产业可以优先参与到对外投资与国际合作中,为国内环保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一)整体战略格局

从“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格局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可总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多为经济发展粗放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基础建设投资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将导致严重的环境后果,不利于对外投资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若能够建立合理的环保标准与污染物处理机制,并坚决落实,则能够将我国已有的环保经验与沿线国家低廉的人力成本、资源获取成本结合起来,产生较好的投资成效与社会效益。

第二,除了环境风险,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亦值得关注。部分国家政局复杂、社会动荡、不确定因素较多,各方势力极易炒作环保议题,使投资企业被动卷入当地的纷争,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国家的法律和管理体系不完善,这增加了投资企业进行环境成本与风险评估的难度。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协商解决对外投资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从而促进贸易互信,达成合作共识。

第三,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分布不均匀,集中于采矿、建筑、木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这类资源密集型行业更需要完善的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同时,金融机构对外投资时若不关注环境风险,将对自身声誉造成影响,若能引进绿色信贷的国际标准,则既能有效降低投资决策的风险,又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对于“走出去”企业的环保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收益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易忽视的一个问题。虽然商务部和环保部联合印发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3},但该指南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当企业投资造成环境问题时,企业在国内也得不到应有的惩处。而若能够完善环保方面的法规建设,则将为我国环境标准较高的企业率先“走出去”提供机遇。

(二)国际发展趋势

从顺应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

1.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环境规则和标准不断提高。从TTIP(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到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不同于WTO框架的新贸易格局下,环境与贸易的相容性越发得到重视。而中国所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支撑其发展的区域投资开发机构,要想在国际经贸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必须展现出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环境管理能力。一个较为完善的对外投资绿色金融体系,正是这种能力的核心成分。

2.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已建立较为完备的环保体系。世界银行首先强调要重视并防控金融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现有多边金融机构的环境保障政策层次较为分明,一般包含政策声明、治理原则、运营保障要求、综合环境与社会评估程序以及相应的导则文件{4}。另外,国际金融公司与多家银行共同制定的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明确了国际项目融资所必须符合的环境和社会原则。

中国所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顺应国际发展趋势,提出了投资“绿色化”的承诺。坚守这一承诺,并进一步借鉴创新世行等多边机构的现有环保框架,能够体现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并提升亚投行的国际化水平。

3.国际上涌现出了多样化的绿色金融创新工具,包括绿色债券、绿色投资基金、绿色银行、碳金融、环境证券化等,这些创新工具在中国要么没有出现,要么刚刚起步。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合作中,合理运用这些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将成为探索新型绿色金融体系的一次有力尝试。例如2015年3月启动的绿丝路基金,成为全球首支致力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改善的绿色投资基金。

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战略发展与规划层面

1.将推进绿色化作为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宗旨。坚持体系建设绿色化,应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就环保体系建设达成共识,出台配套政策,将环境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优先发展合作领域;坚持对外投资绿色化,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设计和投资阶段应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原则。

2.将绿色产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鉴于“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仅考虑产能过剩的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对外投资是不足的。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带,光热资源丰富、传统能源富集、土地空间广阔,具备发展生态环保、防沙治沙、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绿色产业领域,并使之与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布局相结合,将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提供助力。

(二)机构与制度建设层面

1.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赤道原则等现有国际标准,建立高标准环境风险管理机制。赤道原则作为金融机构可持续融资的通行标准,是由国际商业银行自发成立并遵循的统一准则,该原则在2003年得到实行,将绿色金融理念正式纳入了规范的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其实施的核心是金融机构通过进行审慎性调查或开展项目融资咨询,限制对不符合赤道原则规定的项目提供融资,将赤道原则的规则和理念传递给项目客户。

具体到“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则应在项目的诸环节都考虑到环境标准。在项目准备阶段,严格执行环评并听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将不同项目按环境风险分类,并要求不同类别的项目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满足环保标准作为项目开展的条件;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定期检测,若项目存在不满足环保标准的情况,应及时干预并督促改进;在项目结束后,应基于环保标准的达成情况,做好项目环境效益的评估。

2.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与体系建设。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应至少包括合理的环保标准、多样化的绿色金融工具、成熟的投融资模式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与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建设绿色评级体系;试行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绿色投资基金;出台评估标准,规范项目在环境与社会保障层面的流程与措施等。

3.增强信息披露机制。一个环境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体系,要求一整套严密的信息披露机制。这既维护了客户权益,又保护了投融资机构的利益。一个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需要各国金融机构、多国政府部门、各国媒体的广泛合作,其目的在于,提升投融资活动的透明度,遏制项目融资过程中的腐败与寻租现象。

注释

{1}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804/t20150804_5194271 75.shtml。

{2}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4。

{3}2013年2月18日发布。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13/content_2427290.htm。

{4}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区域开发机构环境与社会管理框架国际经验研究》.2015,11。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4.

[2]李淼.构筑“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大动脉[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

[3]马骏.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 探索发行绿色债券[N].第一财经日报,2015.

[4]毛显强,汤维.试水提速,亚投行怎样开展绿色金融?[J].环境经济,2015.

[5]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

[6]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区域开发机构环境与社会管理框架国际经验研究》,2015.

[7]殷红.绿色金融战略与实践[J].中国金融,2015.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一带一带一路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