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

2016-05-14 14:34郭峰
时代金融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金融支持

郭峰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加强金融的支持力度。本文利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发现,对于一个仅有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参与的农村金融市场来说,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下的个体行为决策难以实现社会的最优均衡,从而证明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在保障从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后,本文在完善法律保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 农业发展 期望收益

一、引言

过去几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已经证明,通过加强金融支持,改善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环境,能够显著的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不断夯实农业经济发展基础,提高农村地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最终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仍然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其中继续提高金融支持水平,以金融为引擎引导社会资源更多的配置到农村地区就成为一个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充足的金融供给、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就成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业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抽血”、资金外流的现象,农村地区资金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出清”的状态,市场失灵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探讨如何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措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研究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失衡仍然是诸多学者关心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不确定较大的情况下,一旦因为偶发因素导致农业生产出现风险,资金借入者的违约率会更高,从而将损失转嫁至资金供给者。因此,在普遍“惜贷”的市场中,资信较高、品质较好的贷款者与项目逐渐被排斥出市场,导致农村金融市场进入“恶性循环”。(赵振宗,2011)。对于如何破解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还是在制度建设方面。Levine和Loayza(2000)对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只有将金融市场发展与法律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促进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最终通过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Allen等(2005)对在研究各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金融组织关系的过程中,发现法律制度等存在缺陷导致农村地区等存在金融抑制问题,进而出现了民间金融,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健全法律等制度保障措施有助于维护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而促进金融功能的发挥。卢峰、姚洋(2004)也对金融发展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认为,在金融抑制的状态下,市场运行失灵的问题较为突出,金融部门间存在“漏损效应”,在这样的条件下,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法律建设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水平,使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由此可见,在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较为固定的情况下,短期内通过市场的手段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根除制约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出清”的弊端较为困难,但通过外在保障制度的建设,从维护各方的利益出发,推动各市场参与主体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具有可行性。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利用相关的方法说明资金供需失衡的症结是长期存在的,也就证明了保障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从而为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构建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资金供需失衡问题的理论研究

根据理性人假说,本文假定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供需双方都从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以此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首先,本文假定在一个只有两个参与者的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供给方(A)与资金需求方(B)进行博弈。对于A而言,其可以供给的资金总额为M1,管理贷出资金的总成本为CA(M1),其中CA(M1)>0;对于B而言,其需要的资金总额为M2,为获得资金付出的成本为常数,即CB(M2)=k。市场中的平均违约率为p,市场一般贷款利率为r。同时,本文假定在这个理论框架中,资金需求者获得资金后,进行农业投资且获得成功的概率为α,收益率为r1,如果投资失败,收回成本的比例为γ,由此可见,一旦投资失败,资金需求者可以收回的资金为γM2。基于上述假定,本文可以得到资金供给者的期望收益是:

因此,满足其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通过将再对p求导可以看出,只有当市场违约率非常底,且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高的回报率和成功率的时候,才有可能大于0,使得资金供给者的期望收益与资金供给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在正常条件下,资金供给者的资金供给水平与期望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贷出的资金越多,期望收益水平越低。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地区存在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市场、资金供给短缺的问题。

虽然对于单个资金需求者而言,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贷款的目的,但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市场上资金需求者的平均期望收益为:

因此,满足其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如果资金需求者就是单纯的以骗取贷款为目的,满足其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从资金需求者期望收益的一阶表达式看,资金需求者的期望收益与借入资金量之间始终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其借入的资金越多,期望收益水平越高。与此同时,还需要看到在本文设计的模型中,资金需求者的期望收益是市场中所有资金需求者的平均期望收益,对于故意违约的人来说,其期望收益一阶导数明显大于平均水平,期望收益函数的斜率更大,更加倾向于接入更多的资金。

由此可见,在一个仅有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参与的市场中,资金供给者的期望收益与资金供给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资金供给者的供给意愿较低;而资金需求者的期望收益与资金借入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资金需求较高;并且在市场机制中,只要违约率、自然生产率等客观条件不发生变化,这样的市场供需特征就保持稳定存在,资金供需失衡问题就不可避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单纯的市场机制中,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无法促进资金供需实现“出清”的状态。而这样“不出清”的状态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因此,在市场失灵的状态下,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帕累托改进,我们需要引进一种第三方机制,一方面降低市场的违约率,另一方面改进市场参与双方的成本,通过降低资金供给者管理资金的成本,提升资金需求者的违约成本,改变双方期望收益函数的斜率,进而促进均衡状态的资金供给水平符合双方的最优决策目标。

四、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降低违约风险是促进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出清的关键问题。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针对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恶意骗贷、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打击力度,规范民间融资,着力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第二,加强农村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搭建覆盖农户、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等在内的信用数据库和融资服务平台,将失信、违约等记录纳入数据库,增加违约者的长期机会成本,促进在市场中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第三,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抵押担保机制。现实中,制约涉农企业及个人融资的另一个问题是抵押品的匮乏及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各级政府应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契机,积极完善和修订有关农村资产交易的管理办法,建立农村资产流转交易中心,支持金融机构探索推动以土地流转、承包权、经营权、专利权等为抵押的信贷产品,同时,通过财政引导资金探索建立符合农业生产周期性、小额、分散等特点的担保体系。

参考文献

[1]Allen,F.,Qian,J.,Qian,M.J.,2005,“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7:47-116.

[2]Beck,T.,Levine,R.,Loayza,N.,2000,“Finance and the Source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8,261-300.

[3]卢峰,姚洋.金融抑制下的法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4-55页.

[4]赵振宗.“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对家户福利的影响——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金融支持
浅论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创新理念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