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与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2016-05-14 07:37高娅
时代金融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小银行市场细分农村经济

高娅

【摘要】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农村金融的主体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在未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当今有很多中小银行脱离农村、定位城市,纵观其在城市发展依旧举步维艰。中小银行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紧跟国家政策导向,通过市场细分、充分挖掘农村市场,会实现与农村经济共同繁荣。

【关键词】农村经济 中小银行 市场细分

一、我国农村发展现状

(一)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大趋势

早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在二十世纪内将中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四化”目标。各省各政府也陆续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吉林省为例,自08年以来吉林省投资九个多亿用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三大要素——资金、项目、劳动力,其中资金是经济发展的纽带。从理论依据分析,据指数平滑法中长期农村贷款需求量测算,2009~2020农村贷款需求量年均增长8.86%,年均贷款需求量达87149.82亿元,而农村贷款供给量年均增长8.16%,年均贷款供给量为40347.9亿元,农村贷款未满足率高达53%左右,这表明未来农村资金需求量巨大。从现实依据分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户大都以分散生产经营为主,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式规模经营是必然。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据不完全统计,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外出劳动力在7000万人左右。这些剩余劳动力无论是在城市创业还是在城市安家乐业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还有,农业现代化和传统农业不同,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养殖,现代农业应该包括一个个产业链,包括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银行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给者,抓住市场机遇的银行也将会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大有所为。

二、中小银行应定位于农村市场

(一)农村人口多、有待开发,农村发展潜力大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过去一些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带动型增长,这两种类型的增长由于一些自然资源禀赋和国际因素影响,现在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趋势。未来发展过程中消费带动的潜力有待开发,而消费带动的动力主要来自农村。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缺少不了农信社这类中小银行。农信社的资金支持由于需要偿还,农民就有还款压力,这样才能让农民学会自己“造血”。因此国家的补贴也不适宜直接给予农户,而是通过中小银行间接帮助农民彻底脱贫。

(二)存量改革优于多样增量改革

随着村镇银行大规模兴起,银行业门槛也在降低。这些希望通过增量改革以实现“汤水效应”、“鲶鱼效应”的设想效果并不明显。与之产生的风险却很巨大,不能排除一些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很大的投机心态;很多村镇银行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差。近些年互助社的兴起让我们看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可或缺,既然像农信社这类银行有互助社的出身,且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家何必再花六十年去培养互助社?为何不通过农信社改革,让农信社定位在农村,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而近些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未来农信社仍要定位在农村。中国近几十年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的改革是先增量改革,然后逐步推进存量改革。而对于农村金融确实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同步进行。03年启动的十年农信社改革让我们看到农村金融的存量改革要先于增量改革。

(三)中小银行存在比较优势

农信社源于农村,早期的农信社就是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合作组织,它也在农民心中深深扎根。邮储银行07年成立以来本想深入农村,但后来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其发挥着“抽水机”的作用。农行一直说要服务三农,然而在农村的网点经营不善,同邮储银行一样纷纷撤离农村,农发行的网点在农村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农信社这类中小银行在农村网点最多,分布最广,填补这很多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且中小银行对农村环境、农民自身了解更加透彻。中小银行为何不利用其网点优势和在农民心中的信任扎根农村,继续为农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小银行优势”假说,大银行给大企业放款有比较优势,小银行给小企业放款有比较优势。我相信国家发展农村的决心,外加财政服务三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中小银行踏踏实实服务三农,必将实现农民、农村、内生于农村的中小银行的共赢。

(四)城市市场已开发完毕

城市这个市场已将被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瓜分完毕,再进入这些市场十分困难,中小银行更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农村这个大市场。中小银行良莠不齐,资产规模更是千差万别。中小银行大多内生于农村,资金实力不足,在城市拼爹、拼出身、拼背景,都拼不过那些大银行。况且中小银行转战城市没有创新力、缺乏竞争力,其业务大多模仿大银行,具有趋同性,这也让中小银行在城市难以立足。如果中小银行脱离农村必然会有很多小银行“水土不服”,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这必将会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很多新问题,因此监管部门也不会同意中小银行脱离农村转战城市市场。

(五)立足当地农村市场是必然选择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吉林省是一个产粮大省,农民除了种传统农作物外,蔬菜大棚、畜牧业养殖也发展旺盛。资金需求自然很旺盛,农信社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也会找到自己发展的依靠点。易县小吃比较出名,当地银行通过设计适合当地农户的贷款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现在国家林权抵押贷款也放开了,土地经营权抵押也放开了,这么多的市场,只要中小银行用心经营,立足当地经济,必将找到自己的春天。像《比较优势、市场定位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研究》所说,中小银行市场定位主要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在小、精、专、新、快等自身优势方面大做文章,不要盲目的通过跨区增设网点等粗放式经营模式来扩张业务。

三、细分农村市场,中小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体

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来的,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特点而将市场按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划分。金融市场细分是指金融企业把整个金融市场的客户按一种或若干种因素加以区分,使得细分后的客户需求在一个或若干个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以便企业相应地采取特定的营销战略来满足这些客户群的需要,以期顺利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未来中国银行体系会包括不同规模的银行,大型国有银行将是跨国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将是全国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将服务当地城市居民与当地较大型的企业,中小银行则扎根当地农村,服务与当地中小企业与当地农民。还记得有一次调研,在和某村镇银行员工交流座谈会上,该行领导将当地客户按资金实力进行细分。他说“我们这是这么个情况,假设现在有500个客户,一半不需要贷款,100户属于不良户(曾经有过贷款未还),150户被农行、农发行、农商行占领。我们想在100户不良中培育10%,在150户中再开发10%。”现场教授提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与其抢占农信社市场,为何不通过先开发好自己的产品,通过优质服务培养自己的客户?农村市场机会多,客户类型繁多,资金需求多样化,各银行不能总想着怎么去挣抢那些所谓的优质客户,而应该多把心思放在怎么先把自己做好,怎样为农村更好的服务。当每个银行各司其职把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扮演好,中小金融机构也能与农村共生共存,共同繁荣。

费孝通先生毕生研究农村,他的《乡土中国》表明农村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乡村生活也比较单一,因此农户之间情况都十分相似,这给中小银行进行市场细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未来农村将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的同质化的众多小农户、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给中小银行贷款品种设计降低了难度,中小银行可以根据客户分类,设计出适合每个类型农户的信贷产品,这也有利于银行在贷款出问题时及时矫正。然而农村发展又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都显示出农村的活力。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中国每年75%新增就业量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未来中小企业也要转型,也要需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然而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门槛较高,公司法规定,拟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拟发行企业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3000万,这让中小企业不得不利用银行间接融资。基于信息优势,比较优势,中小企业资金主要依靠中小金融机构。因此,中小金融机构也必将成为未来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

四、中小银行的春天靠大家共同努力

农村市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至于中小银行能否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与发展还要靠多方共同努力。中小银行发展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中小银行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新四化”的目标,无论是农民、农信社、监管机构还有国家立法机构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民自身要提高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农民自身发展决定农村的发展,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就像“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专题讲座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贵明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要思想解放,其次才是技术的问题。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重华强调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要重视“三农”并举,其中人又是最重要的,没有农民思想上的现代化,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就难推进。只有农民积极进取,不甘于贫困,给予他们资金、技术甚至信息上的支持才有意义。从小岗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的兴起再到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建立让我们看到农民的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与智慧。我们有理由给予农村未来发展以资金支持。

(二)信贷产品要创新

中小银行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中小银行依旧靠存贷利差维持经营,吸收存款就不用多提,发放贷款方面农村还有很大的潜力。农民有资本却无资产,这是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的房屋无法抵押,土地国家不允许抵押,08年林权没放开前就连林权也是不让抵押。国家政策导向是大力支持三农发展,不断盘活农村经济,现在土地经营权可以抵押了,林权也改革了,中小银行相应的信贷产品必须跟上政策改革的步伐。例如吉林省梨树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试点就将农民土地盘活了;吉林省“炕头金融”的思想也值得中小银行学习。只要中小银行扎扎实实为农村经济服务,农村的发展也会给中小银行带来新的春天。

(三)财政和监管部门要给予支农的中小银行一定补贴支持

由于农民自身的弱质性,在农村经营金融业务成本相对较高,据估计当农村放贷年利率达16%才能弥补农信社的经营成本,国家应该积极给予财政补贴以弥补中小银行经营成本,也可以让农民“轻装上阵”、积极发家致富。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具体政策支持如:贷款利率补贴、目标贷款、税收优惠,对于制定利率上限、规定农业信贷比例政策相对次于前几种,因为这两种会阻碍中小银行市场化运营。这里的政策支持不是给予中小银行特殊的政策,而是让其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其充分实现市场化经营。市场化也许是最有效率的经营方法,市场化能实现农信社、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充分竞争,也能促进金融机构改善其金融服务,降低贷款成本。

(四)积极引进农业保险,发挥保险的作用

农民基本属于靠天吃饭,农业风险巨大,且我国近些年发生很多巨灾风险。如禽流感让鸡养殖户蒙受重大损失,南方的雪灾,北方的虫害,甚至频发的地震都或多或少影响农民的生产经营,只有引进农业保险农信社贷款才有重要的安全保障。现在农业保险范围还比较狭窄,比如经过一次调研了解,有些地区养牛业可以投保,养猪、养鸡却不给保。养猪、养鸡户他们也要扩大生产,也有资金需求,很多信用社对于他们却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农业保险的引入会促进农村金融更好更加快地发展。

(五)信用体系要逐步建立

银行风险大部分源于信用风险,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于防范信用风险至关重要。信用体系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或银行在给农户放贷过程中就要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积累,各银行间进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起一个农村信用体系。给农民树立“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给贷。短可贷、长可贷、贷了不还不再贷”的形象。对于这一方面有些银行也已走在前面,逐步建立当地客户的信用记录体系。当今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用社会,人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不良信用记录让不讲信用的人在融资市场上寸步难行。农村市场缺乏有效地信用体系,一旦农村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小银行未来在农村的发展也将更加顺畅。

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已不再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将进入加速期,未来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中小银行作为农村资金供给主体只要充分挖掘农村市场,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服务质量,中小银行必将伴随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盛来运.农民收入进入缓慢增长新阶段——关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1.(1).

[2]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课题组,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6.210,213-214.

[3]傅勇,比较优势、市场定位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11,(12).

[4]陆剑清.张均原.李建华.禁用营销学精讲[M].东北财经出版社,2011,8:104-105.

[5]金华宝.王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专题座谈会综述[J].探索,2003.(1).

猜你喜欢
中小银行市场细分农村经济
高新技术企业市场营销路径探索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