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货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作用研究

2016-05-14 08:37赵飞张宗鹏唐露
时代金融 2016年8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赵飞 张宗鹏 唐露

【摘要】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时间银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激励模式在欧美、日本一些国家有所成果,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本文从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现有的激励理论与激励机制,给出了将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时间银行引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志愿服务 激励机制 社区货币 时间银行

一、引言

我国的志愿服务相比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主要体现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我国1993年开始实施志愿服务以来,活力十足且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为了我国志愿服务队伍中的核心力量。我国目前的志愿活动主要围绕扶贫济困、帮孤助残、环境保护等内容展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穷人以及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可以看出,我国志愿服务的行动大多等同于学雷锋做好事,且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就是学雷锋活动的继承和发扬。每年的三四月份,全国各地各个高校、组织、团体等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诸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而这些活动大多都留于形式,并没有完全深入志愿者心中,多的是为了志愿而志愿,不可避免的存在受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风的影响,难以持续,所以社会上有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了”。部分高校大学生组织发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由于急于追求志愿“结果”诸如合影拍照、走形式等而忽略了真正的志愿意义与母的,适得其反,未取得应有效益或者效益极小。然而对于一些需要长期默默奉献的志愿项目参与人数却很少,致使项目开展困难。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主要以无偿激励为主,有效的有偿激励措施少之又少,所以迫切需要完善当前我国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恰当引入志愿服务有偿激励,将海量志愿服务资源有效调动起来,增强志愿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本文研究了目前志愿服务的主要激励理论以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际激励举措,旨在论证当前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无法有效调动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需要引入有偿的激励举措与传统的无偿激励相结合,起到有效激励作用。而社区货币作为一种时间储藏与交换的媒介,与时间银行相结合,可以作为一种有偿的激励措施加入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当中,这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二、志愿服务的动机与激励理论

动机与激励理论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内容型与过程型激励理论以及综合激励理论。各类型的激励理论也有复杂的划分和观点,这里笔者只各举一种得到较为广泛认可的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得到广泛认可的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亚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位于较高的第四层次与第五层次。

从这种激励理论出发,似乎志愿服务处于需求层次的第四与第五层次,所以不需要特别的物质激励,只需要精神激励便可以达到目的,这就说明传统的精神激励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确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但是,与实践结合,将此理论完全套用于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太过笼统,需要其他理论作为补偿。

过程型(外部型)激励理论比较得到广泛认可的是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人们的行为是对其以往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学习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某种行为而受到了奖励,那么他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如果没有人认可这一行为,那么这种行为便不太可能再发生。当人们因为某种行为而招致负面后果时,他们通常会立刻停止这种行为,但是惩罚并不能保证不受欢迎的行为将彻底消失。

将过程型激励理论套用于志愿服务激励,可以得出若让志愿者重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必须让志愿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给志愿者带来较强的正面作用,在实践中单一的无偿精神激励,远远不如无偿激励与有偿激励相结合给志愿者带来的正面效用大。

综合型激励理论综合研究引发激励过程的因素和激励的心理过程,是对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的综合。其代表性理论是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该理论模型认为激励是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过程。具体地说,外部激励的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内部激励包括社会、心理等因素,如认可、人际关系等。所以可以看出,激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要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反馈机制,取决于激励内容、激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型激励理论同样说明,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将无偿激励与有偿激励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反馈机制,极大调动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三、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扶持项目极少

对于高校大学生最具有吸引里的政府扶持项目少之又少,对调动数量巨大的潜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有限,虽然可以有效的激励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但是要求较为苛刻,项目施行过程比较复杂,难以大规模推行。

(二)激励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的激励机制中,主要从精神上对志愿者进行激励,大多数志愿者奖励为荣誉证书等精神层面,缺乏对志愿者解决其实在需求的奖励机制,这种毫无物质基础的激励也难以保证志愿活动的持续性。

(三)志愿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对于激励志愿者的考核评价机制,没有统一完善的版本,各个组织对志愿者的激励根据比较随机,各个组织都不尽相同,都由自己的规定来考核。存在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同类型的区别对待,有些志愿活动例如自发照看老人等甚至不会被计入志愿服务时间,不被评价机构认同。发达国家的志愿者活动,由于志愿者本身的文化积淀和社会影响造成的强烈认同感以及参与性使得考评本身成为了参考的标准,而国内考评的指标由激励机构而定,考评的指标就成为了行为的下限。例如目前在高校中普遍流行的“敲章”认证法。

(四)志愿服务奖惩制度难以协调

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奖优不罚劣的情况,在考察中不少高校都有对于志愿者只评先进无法作惩罚的无奈,这是约束机制的一个瓶颈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志愿者活动参与者与组织间没有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直接的利益交互关系,这也就无法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使得很多志愿服务都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际效果。

(五)激励定位不准确

学校或志愿者接收单位不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真实需要。学校为丰富学生的德育养成方式而开展志愿活动,不考虑是否与学生专业发展相关;而志愿者接收单位也只是愿意接受这种义务的无偿劳动力,而不会关心本单位的环境是不是有益于志愿者的发展,这些忽视会导致对志愿者身份的错误定位,不考虑志愿者的内在需求,同时也缺少对志愿服务者的技能培训,致使志愿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志愿者坚持长期服务的意志。在参与志愿工作和服务的具体安排、操作和决策等方面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很多服务根本没有给志愿者表达要求的机会,志愿者只能任听调遣,缺乏人性化和起码的反应机制,更是剥夺了志愿者自我性格的表现,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于个人以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服务态度和意愿必将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于志愿活动产生消极怠工的错误思想。

四、社区货币与志愿服务有偿激励

社区货币又称为补充货币,是指为促成社区发展在社区内部达成的、接受法定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交换媒介的一个协议。社区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所说的社区,它可以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都可视为社区。之所以被称为补充货币,因为它们并不想代替官方货币,而是执行官方货币不具备的那些社会职能。本文中所提及的社区货币范围不局限于社区,而是任何地区,且社区货币是“时间货币”的一种实际表现形式,以“小时”为单位,可以进行自愿等时劳动服务交换。

“时间银行”类似于普通银行,只不过银行中储蓄的不是金钱货币,而是“时间货币”。在这种模式下,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劳动的价值只能用时间来衡量,时间是最公平的资产,同等时间的任何劳动都是等价的。因此,以时间作为计量标准,可以将人们每次参与志愿活动的“服务时间”存入个人的“时间银行”账户,待到自己日后需要服务之时,再从“时间银行”中支取“被服务时间”,接受他人提供的同等时间但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

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时间银行的特点有:①时间银行储蓄的是志愿者公益服务行为的时间;②时间银行通过“社区货币”而非“金钱”来计算服务时间;③时间银行的“双向性”,时间银行用付出来换取回报,具有服务的双向性,而银行只是社区货币“流通”的桥梁;④时间银行操作的简易性,时间银行通过“社区货币存储账户”来存取时间,简单方便并且可靠;⑤时间银行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将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诚信、互惠的社会。

从时间银行与社区货币的概念与特点出发,可以将二者结合作为一种有偿的激励措施引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即志愿者当前提供的服务可以以“社区货币”的形式储藏起来,当日后需要之时再提取出来,这样形成一种有偿激励与传统的精神激励结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五、社区货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作用

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时间银行模式在传统的主要依靠精神激励的无偿志愿服务基础上引入了有偿激励机制,将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劳动成果转化为“社区货币”进行累计储藏,既实现了付出与回报的有机结合,又没有改变志愿服务的本质属性,达到了志愿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共赢效果。长远来说,将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时间银行引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大力弘扬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

互助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有时甚至连居住相隔两米的邻居都不相往来,形同陌生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要求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大学生无私心的心甘情愿奉献他人有点不切实际。所以传统的无偿激励机制会导致大学生志愿服务产生“打卡”式的服务效果,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被服务者的效用。“社区货币”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引入志愿服务有偿激励机制,可以在不改变志愿服务原本属性的前提下大力激发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在付出服务的同时得到时间储藏的回报,能有效激励广大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有助有大力弘扬互助有爱的传统美德。

(二)满足大学生志愿者多层次的需求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将社区货币引入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能满足志愿服务参与者的多层次需求。第一,满足志愿者的社交需求。无论是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获得社区货币的时候,还是在志愿者提取社区货币得到所需服务的时候,都能与多人进行社交互动,可让志愿者的社交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第二,满足志愿者的尊重需求。大学生只有在提供令被服务者满意的服务后,才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社区货币,这样志愿者手中的社区货币就是提供了优质志愿服务的凭证,可以得到被服务者、同学的尊重,可让志愿者的尊重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第三,满足志愿者的自我实现需求,通过社区货币有偿激励,当下付出的回报以社区货币形式作为储藏,可以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让志愿者体会志愿服务的快乐,领悟生活的意义,志愿者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三)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

在利用社区货币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偿激励机制的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为获取社区货币,必须得到服务者的满意,时间银行或者服务对象都由服务对象的反馈给予定额社区货币作为服务回报,这样就形成了志愿者与被服务者双向的机制,如果得不到服务对象的满意,下次服务交换将受阻,志愿者个人信誉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这种模式下,有效改善了高校志愿服务“奖优不惩劣”的情况,改善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

(四)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能力

在校大学生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较少有实践锻炼的机会,部分大学生在从事具体劳动,展示专业技能,学以致用,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欠缺。以社区货币作为有偿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可以为缺乏实践锻炼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通过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符合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兴趣爱好的不同内容的服务项目,使自身的各种技能得到实践的锻炼和提升。在以社区货币作为有偿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模式下,志愿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充分体现志愿者自我意愿,发挥自我个性,最大限度调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水金.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的载体[J].中国社会工作,2012(6):18-20.

[2]汪燕.高校志愿服“时间银行”的特点、优势及意义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7):74-75.

[3]供俊卿.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赵爱燕.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5]吴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以上海高校为研究实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6]吕盼.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问题与对策[D].长沙:湘潭大学,2014.

[7]董桂君.从“自愿者”和“自愿服务”中看中美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3(12):173-174

作者简介:赵飞(1993-),男,汉族,陕西府谷人,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张宗鹏(1993-),男,汉族,辽宁东港人,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唐露(1995-),女,汉族,辽宁台安人,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