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考试题浅谈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2016-05-14 14:52李迅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抗原分值考试题

李迅

针对高三生物复习的策略研究,笔者积极参与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研训部下校调研和指导活动后发现:省内部分学校生物学科的高考备考总复习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得部分老师变高三复习为讲授新课的重复教学,学生也容易视高三复习课堂为“鸡肋教学”,造成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大大下降。笔者根据近3年吉林省高考生物学试题分析的结果,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高三复习的课堂教学,谈谈提高复习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1.试题综述

1.1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

吉林省生物学科试题在理综试卷中占90分。试题包括6道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4道必做简答题均为必修内容,共39分;2道选做题为选修1和选修3内容,为2选1试题。具体分值分布见表1。

从表中的3年试题对比说明,题型、题量和分值分布比较稳定。

1.2试题总体特点

1.2.1不回避重点,突出主干知识的反复考查

从3年的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不难看出,试题并没有刻意回避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相反,这些知识点反复出现,只不过在题型和考察角度有所差异。见表2。

上表中标注“*”符号说明此知识点没有独立设定题目,比如出现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标注“6分”说明此知识点独立在选择题中出现;标注非6分的知识点比如“细胞代谢”在2014年标注“10分”,说明在当年试卷中以此知识点为背景出了一道非选择题。

从知识点在各模块的分值分布的分析基础上,笔者对各模块在试卷中所占的平均分值及百分比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见表3。

从表中的数据统计中不难看出,必修3和必修1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相反,在高三复习中有一些老师经常在必修2的深、偏、怪的遗传题上费尽脑筋而忽略了必修1和必修3基础知识的复习落实,这样的做法值得重新考虑。对于遗传部分的习题,建议高三复习时可以分类汇总,一些特殊的难题老师们可以借鉴新课标l卷或是其他省份自主命制的高考试题,给学生一些规律和方法上的总结。

从3年试题分析也可以看到,主干知识点的考查频次也有所差异,如下图所示:

从柱形图可以看出:3年中100%出现的知识点如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于这些部分的内容,在高三复习中应该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它们不仅出现率高,占分也比较多,比如细胞代谢这部分知识,在2013年和2014年,占16分~18分;遗传的基本规律平均10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占10分~15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占10分左右,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点在非选择题中均有体现。那么在高三复习中师生一定要充分把握高频考点,多做多练,达到牢牢掌握的目的。

另外,三年高考试题的总文字量均在3000字~4000字之间,包含信息较多,图、表试题类型依然保持强势出现,非选择题每年都有一道图表类型试题,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对学生提出的能力领域概念: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等。所以在高三复习中训练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在考场限定的时间正确作答的能力很重要。

1.2.2紧扣教材内容,强化基础落实,能力考查要求不降

近几年的吉林省高考试题,背景信息紧密联系教材基础知识,考查角度充分体现了试题的知识难度降低,但是对于学生总结归纳、语言表达科学严谨和全面准确的能力要求很高。对这些试题的分析如表4。

1.2.3规范考生答题语言,重视语言表达及卷面书写

目前,高考评分标准的制定日益细化和精准化,如:

2015年第30题涉及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内容,要求考生答出“下丘脑、垂体、细胞代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如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等生物学科术语。

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准确表述语言的逻辑关系进行强化训练,如2015年第32题。该题是典型的遗传叙述题。第(1)题叙述原因的3个采分点:1分-一个A来自父亲或母亲;1分-母亲的A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1分-父亲的A来自祖父或祖母。也就是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基因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故A的分配是不确定的。第(2)题叙述原因的采分点: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1分),而父亲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2分)。

2.高三复习的几点策略

2.1回归教材,注重细节,深入辨析

高三无论经过几轮复习,最终的落点都是教材。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教材中出现的重要概念、黑体字、小字说明、注解、知识链接、思考与讨论、与生活的联系、资料分析等栏目,包括教材中出现的图解、表格、实验等进行整理和归纳,深入理解并关注细节,针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要点要加强辨析和总结。比如免疫过程中归纳几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1)吞噬细胞:①处理、呈递抗原;②吞噬抗体一抗原结合体。

(2)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记忆细胞。

(3)T细胞:

①识别抗原,呈递抗原;②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③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4)浆细胞:分泌抗体。

(5)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2结合主干,以点带面,构建网络

高考考纲强化“知识为主体,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思想,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这样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构建知识网络,还要通过概念图、核心点辐射图等方法构建具有模块和章节跨度的内在网络图。通过知识点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形成“点—线—面—网”的体系,便于学生寻求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性的记忆和回顾。

2.3讲评试题突出得分要素,题、点结合,分层次落实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高考试题的评分特点即得分点;其次是精选例题讲解,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精选例题,深入剖析得出规律,做好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答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失分;再次是可以分层次训练:鼓励后进生,看住中等生,诊断尖子生。

猜你喜欢
抗原分值考试题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知多少
新冠抗原检测入医保,算的是大账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前列腺特异抗原高就是癌吗
知乎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