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代会与工会法治体系建设研究

2016-05-14 11:38邹本存李恒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邹本存 李恒

摘要:加强教代会制度与工会组织的法治体系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教代会制度在工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实现高校既定发展目标与远景规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高校发展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36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34—03

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与工会组织的法治体系,加强工会组织的法治建设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选择。对于加快高校改革发展,实现高校既定发展目标与远景规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构建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工会法治体系建设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重要要求。2014年10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机关召开会议,全总党组书记李玉赋在会上传达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号召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同年12月24日,李玉赋在全总十六届三次执委会会议上作了《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工会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工会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推进依法治国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承担着光荣使命。

2.加强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建设是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学校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要求。当前,我国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构建教代会与工会法治体系建设对于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落实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职能,推动法治宣传,建设法治校园、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在高校师生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加快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起着重要作用。对“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以校务公开为基本载体,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的学校民主管理工作具有推动作用,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稳步快速发展。

3.加强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建设是教代会工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要求。教代会制度、工会组织要以依法治国对高校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在法治体系下履行维权职责,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和权利,使职工的合法利益得到尊重和落实,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在全面围绕学校发展大局推进学校各项发展事业中积极发挥应有作用。

二、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现实问题

(一)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从1979年教代会制度在部分高校试点算起,教代会工会制度已走过了36个年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教代会36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把教代会制度的演进分为三个时期。

1.从试点走向制度。教育部1978年10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就提到“在党委领导下定期举行师生员工代表大会”并作了明确规定。此后,从1979年春到1980年6月,全国12个省市的170多所大中小学校尝试建立了教代会制度。全总党组向中央书记处提交了《关于在学校试建教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请示报告》并得到了肯定批示。同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邓小平指出:“各企业事业单位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这是早已决定了的,现在的问题是推广和完善化。”1985年,《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高校教代会制度从试点走向制度化,教代会制度建立起来。

2.从制度走向法制。到1988年7月,全国有60%的高校建立了教代会制度。1998年,全国100%的高校建立了教代会制度并能做到按期换届、定期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通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推动了教代会工作得不断完善与发展。

3.从法制走向法治。199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职工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民主治校的参与积极性大为提高,教代会制度也更加健全与完善。十八届四中全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理念的提出为教代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教代会制度定将与时俱进,实现从“法制”向“法治”的跨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与进步。

(二)教代会制度与工会组织领导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领导在对待教代会工作时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对教代会与工会工作予以应有的重视。有的高校领导对教代会工作领导不力、执行不够,法治意识淡薄,以“人治”思想与手段替代教代会职权。

2.教职工民主参与意识淡薄。有些教职工没有认识到教代会制度或参与教代会工作是教职工履行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同时,有些高校教代会代表选举制度缺失或不严,存在某些教代会代表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代表民意履行自身职责与义务的现象;还有很多代表在表决时不敢提反对意见;有的教代会代表仅关注个人利益,不关注学校整体工作进展。

3.教代会与工会本身体制机制问题。现存的某些法律法规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另外,有的高校召开教代会流于形式,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精神落实精神,不能切实地统筹全局;教代会代表忙于日常本职工作,仅在教代会召开时出席应付;教代会闭会期间缺少常设的组织机构。对于教代会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这四项基本职权落实不到位或者流于形式主义。工会职能定位缺乏认同,众多教职工对工会的认知仅停留在福利和娱乐层面,没有认识到作为教代会工作组织机构的工会职能定位。

三、树立问题导向。加强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建设

建设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要树立问题导向,以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为突破口,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进行理论构建。同时,须认真借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理论构架。

1.加强教代会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教代会与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也为教代会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方面都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以上法律法规中的部分规定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不适用解决新问题。要建立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就必须从国家层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升立法质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的积极作用。要积极参与立法,掌握劳动法律的立改废释总体情况,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诉求和工会的建议主张。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还要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切实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法规。

2.力口强工会组织建设,强化法律法规落实。推动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可以根据高校实际,科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探索建立教代会常委会等常设机构,加大对工会工作人员与教代会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与法治化工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进院系二级教代会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对院系二级教代会工会的指导服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强化法律法规落实,工会组织要自觉做到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依法依规落实实施。

3.力口强法制监督体系,保障法律法规实施。高校教代会工会法治体系建设要自觉纳入国家法治建设整体进程,纳入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会组织法治化建设的整体要求,积极配合执法司法,组织和代表教职工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加大个案监督力度,大力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建议书制度,推行重大典型劳动违法案件曝光制度、公开谴责制度,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根据各高校实际,高校工会还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代会工会工作评估体系,接受来自学校党委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教职工的评估反馈、意见建议。同时,建立健全纠错问责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制,对于监管不力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在制定、完善教代会的法律法规内容时加大对违法行为追究和处理的力度,发挥教代会法律法规应有的震慑力,展现其特有的权威性,以法律的威严保障教代会工作的正常展开。

4.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法治观念与意识。高校工会领导要自觉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组织广大工会干部、教代会代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把握立法宗旨、理解法律条款、知晓法定程序、了解法律实务,用好用实法律赋予工会和职工的权利,依法依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群体性事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党委牵头、工会具体实施的普法宣传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法治观念与法治意识。引导全体教职工形成自觉遵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在高校内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多措并举,切实建立完善教代会工作法治体系。

[责任编辑: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