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德性:打击道德虚假

2016-05-14 11:38王全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

王全权

摘要:文艺是道德重要的载体,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道德意义在于将人高尚的道德品性通过文艺作品向大众展现。文艺的本质就是探索生活中的真、善、美,给人以教育和鼓舞,所以打击道德虚假正是文艺德性的现实本真的反映。道德的虚假,是人们过分追求利益的必然结果,防止这种现象的扩散与蔓延,必须重视文艺重要的道德作用,正如朱光潜先生认为文艺要以其独特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道德影响。

关键词:文艺;道德虚假;朱光潜;文艺与道德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44

中图分类号:B82-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S—0159—03

文艺与道德是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而又津津乐道的话题。文艺独立自主者看来,文艺与道德绝无关系,他们将艺术与伦理彻底分开,朱光潜先生根本反对了这种观点,他认为,科学的伦理的和美感的种种活动在理论上虽可分辨,在事实上却不可分割开来,使彼此互相绝缘;道德家看来,文艺的价值必以其所含道德教训为准,这种文艺寓道德教训说也被朱先生所否定。对于这些分歧,朱光潜先生在“文艺与道德”这一章中就说到,关于文艺与道德的探讨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论,却离解决问题的道路越走越远,关键在于这些大家们在研究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他认为:“从前人的错误在没有认清文艺与道德在哪几方面有关系,在哪几方面没有关系,于是‘文艺与道德有关和‘为文艺而文艺两说便成为永远不可调和的冲哭。”所以,朱光潜先生排除了对于两者关系的泛泛而论,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他将“美感经验”放置在整个审美的过程中,分别通过“在美感经验中”、“在美感经验前”与“在美感经验后”三个阶段来讨论文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最终朱光潜先生已表明了他的观点,总结出来就是文艺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要辩证地动态地看待这个问题,具体隋形具体分析。

文艺与道德的确是密切关联的,但是并不是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着区别。文艺与道德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道德问题为文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文艺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的反映,文艺脱离不了生活,所以它只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就必然与道德相联系,而道德所产生的矛盾性是文艺产生的源泉。比如,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或旧的生产关系与新的道德观念的对立。这些冲突性都会为文艺的创作带来灵感,文艺工作者将这些灵感融入文艺作品中,通过文艺作品展现道德影响。其次,道德以文艺作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文艺作品能不能写,这需要在社会的道德维度下,文艺作品就无形当中成为宣传道德的一种工具,作者通过文艺作品达到一定的道德教化目的,对社会成员形成一定的道德影响。最后,道德教化是文艺的重要的功用。文艺作品起到了一个教化的作用,不同的读者对同样的文艺作品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文艺与道德之间也是有着区别的:一方面,两者的含义不同。文艺又称文学和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它是人们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通常通过文艺作品表现出来,陶冶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载体,是人心灵的养分。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另一方面,文艺与道德对事物的评价方式不同。

文艺是有着深刻的伦理学内涵,但是它并不能成为道德附庸的工具,因为文艺又不同于道德。所以文艺的这种德性就是文艺的本真特质的反映,在价值论意义上说,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创造,就是对生命的反思,探索正确的伦理道德,也就是要反对道德虚假。从文艺的德性的角度,我们已经看出,它应该发挥本身的作用反对道德虚假,从人类的情感角度来看,文艺对人们潜在的情感态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马克思讲过“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认。”这种“自我确定”的过程也包括通过文艺将道德与文明传播出去,引领人类走向道德与文明的阶梯。朱光潜先生在文中说到:“文艺是情感的自由发展的区域,情感的势力实在比理智更强大,所以文艺对于人的影响非常深广。”什么叫道德虚假?其实就是打着道德的幌子,用道德的口号来武装自己,但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违背了自己所鼓吹的价值取向。道德虚假化带来的就是社会的不公正,当政府机构的权利极大化时,他们就通过伪装公正,提供虚假的信息来愚弄民众,这就造成了腐败的巨大化,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会摧毁社会的信用体系;当公民之间发生道德虚假,直接的会导致信用损失,间接的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造成人们之间的冷漠,所以必须要打击道德虚假化,这不仅是社会正义的需要,更是我们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文艺作品应起到反映现实生活引发大众思考的作用,但是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国外各种思潮的侵袭,许多文艺作品越来越多地呈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忽视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文艺的德性与道德的功能相对立,有些作者认为文艺作品只是要客观地表现生活,不要任何的道德评价;还有些作者只是为了博取民众的眼球,不惜玷污文艺作品的内在价值。这些文艺作品的存在只能是对道德虚假现象的一种鼓舞,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作者们大半有意迎合群众的心理弱点,借艺术的旗帜,干市侩的勾当,不仅在道德上是罪人,从艺术观点看,他们尤应受到谴责,因为他们的作品根本不是艺术。”文艺反映社会生活是以道德为中介的,人们道德观念变化影响文艺作品的变化,同样,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所以文艺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道德能影响文艺,文艺也能形成道德影响。同样。从相反的方面来说,道德虚假现象的大量泛滥,都会在文艺作品中得以呈现,一方面文艺作品就是现实生活的本真反映,所谓“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另一方面作者本身的德性会决定作品的德性,作品会展现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有些作者就利用作品来刺激自己的生活,让艺术变得不再是艺术本身,它太过自由从而失去了生命力,被覆盖上了道德虚假的影子。文艺又是如何通过它的德性产生道德影响呢?一方面,朱光潜先生说过,文艺是情感的自由发展的区域,换句话说,文艺是解放情感的工具。然而,艺术虽然是为己的,但是,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的、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它是人们内心自由情感的抒发,通过“自由”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生命的意义,是有价值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约束,但是,只有艺术,是不需要那些束缚凭自己开心去做的事情,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这就是一种美,而美就是一种善。另一方面,艺术是能够向读者们传递情感的,且这种传递范围之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艺术家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以及广阔的想象力,他们有能力去引导大众的审美,通过他们的作品向大众传递他们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加强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认识。对朱光潜先生来说,真正道德的基础就包括伸展同情、扩充想象以及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文艺对于道德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就能试想一下,对于道德虚假,通过文艺的德性是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制止与反抗呢?

既然已经讨论了文艺与道德之间的联系,文艺又能够传播道德理念,产生道德影响,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的文艺作品才能制止道德虚假防止道德滑坡呢?朱光潜先生在其“文艺与道德”中提到如何以文艺自身的独特品格去发生道德影响,他不主张有意在作品中鼓吹道德教训,而是倾向于做作品“无为而为”地发生“道德影响”,他着重强调:“有道德目的”是指作者有意宣传一种主义,拿文艺来做工具;“有道德影响”,是指读者看过一种文艺作品后在气质或思想方面发生某种变化。前者是“有意为之”,后者是“无为而为”。按照朱先生的说法,文艺可以分为三类:有道德目的者;一般人所认为不道德者;有道德影响者。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寓于道德教训,这类作品带有宣传性的功能,但是,这种作品要跟一类作品区分开来,就是道德家利用文艺作品当做道德附庸的工具,本来想借助文艺宣传道德,结果是文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只能走上陈腐、肤浅的道路。通过有道德目的的作品能不能有效防止道德虚假呢?不一定,因为有道德目的不一定就产生道德影响,而且如朱先生所说,狭隘的道德目的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同,不一定会按照作者铺好的道德道路去走。其二就是不道德的作品。文艺有其圣神的使命就是对道德与文明的弘扬,称得上优秀的文艺作品,其本质上都是对道德内涵与道德规范的艺术体现,都是对理想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许多作家或艺术家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义,还有的虽然知道但是为了利益不去执行,呈现出来的内容会思想苍白、精神贫乏或道德低下。狄德罗曾强调指出:“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文艺创作只有按照这样进行运作,才能为防止道德虚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杜耀峰说:“我想道德应该是文化的内核,应该是灵魂。而文化应该是道德的载体。”两者互为依托,文艺赋予道德以美的享受,道德给予文艺高尚的灵魂,互相结合才能实现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最后一方面,有道德影响的作品。这是朱先生极力追捧的能达到道德感染目的的最高境界的作品。他认为没有道德目的的作品往往可以发生最高的道德影响。的确,这种文艺作品不仅仅是以道理说服人,而是以典型的形象、生动的情节感染人,在人们欣赏审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让人们欣然接受道德的洗礼。这种特殊的道德接受过程只是文艺所特有的,我们平常接受道德的教育都是硬邦邦的、机械的、灌输式的,很明显效果并不好,而通过道德感染让人们自觉接受一定的道德标准才是效果最好的方式。文艺就具备这种其他任何教化方式都无法取代的效能,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重视文艺作品在我们的道德文明建设中起到的必要的作用,在防止道德虚假的问题上自然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道德虚假虽然只是部分人存在的道德现象,但是由于道德虚假能够带来财富和权利,这种现象传播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广,所以要防止这种现象的扩散。在这里,先不论法律功能,只是讨论运用文艺的教化功能来阻止。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都有认识的局限,如何充分认识道德给生命带来的意义,如何意识到道德虚假带来的损失,都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展示给观众,感染洗涤他们的心灵。在艺术中永远应该认同这样的法则:即“道德真诚”必定能得到生命的加倍回报,“道德虚假”必定会遭到生命的加倍惩罚。

[责任编辑:马妍春]

猜你喜欢
朱光潜文艺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1942,文艺之春
文艺联合五月好书榜
简约交友
丰子恺简约交友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怕站而不怕慢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