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空间发展概述

2016-05-14 16:38牟文静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听觉视觉

牟文静

【摘要】电影从茶馆、咖啡厅、戏院等地的放映场所发展到专有的电影院,期间不仅有电影本身的发展,也带来了电影院的建立。影院的空间要素跟随着电影技术和人类精神需求的发展而发展,出现黑白片到彩色片、3D片与IMAX的结合、默片到有声片等变化,电影向着数字化发展。电影院这个封闭的空间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

【关键词】电影院;空间发展;视觉;听觉

伴随着网络和技术等的发展,人们选择便捷和操作性强的终端观影。但在屏幕尺寸、声音质量、氛围营造等方面,传统电影院依旧保留着优势。电影院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硬件设施和空间文化等成为观众选择影院的条件。本文将对电影院内部空间发展作一个简单梳理。

一、影院空间之视觉

电影是视觉文化的呈现,通过画面和声音结合,传达影片意图。视听语言体现创作者对作品的阐释,而外在设备的使用则关乎观众观影的体验。根据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通过感官接收信息来源比例中,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由此可见,在内容相当的情况下,视觉上呈现的画面效果将对观众产生重要的影响。

1、胶片到数字

人们使用走马灯、火柴盒、皮影等方式来展现动画影像,但随着胶片的问世,它也成为了电影的载体。有色电影、有声电影离不开胶片的发展,但随着电影工业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清视界的追求,胶片电影逐渐向数字电影发展。

早期的视觉特效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将计算机制作的动画影像与实际拍摄的影像结合,而实际拍摄影像则需要通过胶片转录到磁带再通过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到电脑。也正是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催生了数字摄影产品。胶片电影带来的惯有质感,则又推动着数字设备向能提供优质画面的功能探索。数字电影会减少胶片电影中画面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且拍摄时花费成本更低,后期剪辑更易操作,在发行上更易流通,易于储存。

2、2D到3D

将静止于平面的画面转换为立体生动的景象,这是2D向3D的发展,增加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根据双眼成像视觉的差异原理,两只眼睛成像位置的差异图像被送入大脑形成立体效果,电影屏幕所投影的头像是两路不同的图像,经过3D眼镜的合成呈现于观众视觉中形成3D立体电影。从威廉姆·弗莱斯—格林發明并申请专利世界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电影的设备开始,3D电影经历的实用性不强、两套胶片无法同步、观众观影出现疲劳感等问题逐渐在解决。画面表现形式和镜头语言更丰富,增强了电影所要传达的意图。

3、IMAX

从“诡盘”、“走马盘”、“活动视镜”到“翻页动画”到“手摇观影器”再到电影屏幕,是内容的扩充和画面的扩大,也是观影方式更舒适的体现。回归胶片时代,IMAX采用了别于传统35mm格式的放映系统,从画面清晰度、影厅构造、银幕大小、声音系统等都有所提高。在我国行业指导规范中规定了数字影院发行母版的图像结构为2K-2048×1080和4K-4096×2160,现主流的放映为2K数字电影,传统的35mm电影院向2K和4K影院发展。随着IMAX放映系统的发展,观众能在影院享受更大屏幕更高清晰度的影片,超过仅有3D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与冲击,观众能与银幕中心更靠近。

IMAX与3D的结合,不仅是技术的研发,也是画面内容的艺术表现形式。影片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观众置身于全视野的立体效果中,也增强了观众与影片的参与度。IMAX电影放映效果大大提高,同样也带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二、影院空间之听觉

1、无声到有声

电影诞生之日便进入了默片时代,但对声音的探索与追求却一直没停止过。随着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出现,胶片与唱片带来的声画同步概念也让技术得以实现,磁带录音机的问世增强了声画的结合,到1926年光学录音从研发进入实用阶段,传声器和放大器技术成熟,成为光学录音机的发展基础。声音对画面进行补充说明,渲染气氛引起观众共鸣,更好地塑造空间氛围。

2、单声道到立体声

早期的电影加入声音元素后,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此时的声音局限于单声道,将各种声音提前采集录制后通过一条声音通道输出,仅能通过调节声音大小和移动播放器所存在的位置以及本来的音色来识别声音。单声道输出的效果无法再现真实场景声音,对逼真氛围的营造还远远不够,不同位置不同来源不同效果的声音同时发出,就好像三维空间的表现力一样,声音也变得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最早的电影立体声,来自1936年光学立体声试验片中录制的两路立体声光学声迹;发展到1952年,一条七路立体声磁片与三台放映机连锁放映的全景电影,成为观众厅有环境声的立体声电影;到七八十年代,电影的声音播放经过磁片与光学声迹的发展,通过降噪技术,信噪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单声道和立体声的组合创造多条声迹,增加声音真实感,推动模拟光学声迹发展。

3、数字化

数字化是现代社会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向,它让电影从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等操作更加便捷。在数字化影院的建设进程里,《电影数字放映暂行技术要求》中除了对图像、色彩、发行母版、银幕等有规范性要求,在声音这一部分的技术也作出了规定:发行母版中的声音量化bit数不得低于16bit,关于声音文件格式为无压缩文件格式,声道排列包括左声道、右声道、中间声道、次低音声道、左环绕声道、右环绕声道,音频输出支持数字格式且模拟输出不低于6声道等。

影院多声道环绕声,多采用杜比5.1声道系统。杜比公司现推出7.1环绕声,在5.1声道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两个音频声道,增强音频清晰度,改善电影音频空间维度,提供更清晰的音效,观众处于沉浸式的立体环绕声中。IMAX公司推出的音响系统为6.1声道环绕系统,比5.1系统多一个中央声道。不管是杜比还是IMAX公司的立体环绕系统,10.1或者22.2声道系统,都是为了营造音效的真实感,增强声音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用声音的流动性,制造全景声与IMAX-3D所带来的视听震撼。

三、影院空间之文化

影院里,有导演作品与观众、观众与观众、观众与环境间的交流。观众置身于内容情节中,将日常生活体验与之联想,而引起共鸣或者再创造。在影院这个封闭的观影厅里,也产生出关于这个空间的文化。

市场化发展,增强了电影美学与文化内涵的表现,同时也让电影成为仪式化消费和娱乐功能的大众商品。电影成为大众消费娱乐的选择之一,观看电影是一个较为轻松的消费过程。这种消费不仅是电影本身,也是对电影院场服务、硬件设备、广告等的消费。

在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的眼中,大众的快感是狂欢式的解脱。电影成为大众感兴趣的商品,将生活转换成视听语言,大众再进行消费时,很容易通过与自身相关经历共鸣,产生快感来达到娱乐的目的。影片引发观众思考,与之共鸣,带来开怀大笑和伤心哭泣的情感宣泄。

在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下,电影院不再是依附于茶馆、戏院、舞台的消费场所,而是在专有空间里发展与电影相关的文化与技术。数字化带动了高清的画面、逼真的音效的表现,提升舒适的观影体验,丰富影院文化。在快速发展的电影行业下,影院的发展也将形成以观众为主体的影院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 军. 电影技术的历史与理论[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社, 2014.

[2] 苏月奂. 论3D电影的沉浸效应[J]. 百家评论, 2014(05).

[3] 杨 磊. 3D电影的发展以及NVIDIA 3D VISION平台的搭建[J]. 现代电影技术, 2012(4).

[4] 刘思羽. 百年中国影院史论[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猜你喜欢
听觉视觉
歌唱心理感觉对歌唱的作用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准确的心理节奏带来听觉美感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成人智障心理声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