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

2016-05-14 17:43周双艳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理工科校企合作农村

【摘要】随着1999高校的扩招,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4年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人,达到727万人,同比2013增长4%,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65万,在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增加的背后,我们意识到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的四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大学、安徽新华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并从学生自身和高校的角度出发分析出安徽省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存在的原因,给出相关的建议,以帮助解决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理工科;农村;就业帮扶;校企合作

一、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大学、安徽新华学院2016届理工科女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各105份,合计420份,有效回收为合肥工业大97、合肥学院96、安徽大学85、安徽新华学院100,合计378份,涉及到专业包括计算机软件、電子通信、机械、土木建筑、自动化等20多个理工科专业。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农村的理工科女大学生人数为199人,超出了城市理工科女大学生人数,这部分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及满意状况如下图所: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农村女大学的就业:到目前为止,有近一半的学生毕业时未能真正签约找到工作。此外,在找到工作的学生当中,非常满意的比例仅占6%,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居然占了20%,大部分的同学工作与自己的岗位不想匹配,就业形势很不乐观。

二、影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自身方面的因素

(1)专业知识较强,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农村女大学生自身独特的优势,具有好学、勤奋刻苦的特点,专业成绩在班上的排名如下图左半部分所示(1代表就业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成绩排名,2代表未就业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排名),大部分的农村女大学生的成绩在班上都处于中上等的水平,就业学生的专业成绩在全班30%以前的比例为67.8%;未就业的学生成绩全班前30%的比例为36%,排名在前30%至70%的比例为45%,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数量不多。

上图右半部分是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取得各种证书的人数,从图形上看出在199人中,有158人取得了英语四级或六级合格证书,同样考取计算机二级或三级的人数166人,还有部分同学获得了他的证书,比如: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等。由此可以看出安徽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对来说比城市的理工科女大学生要好。

企业招聘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之外,更看重求职者个人的综合素质,例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等。由于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性格内向,在校期间比较注重自己的专业成绩,理工科的部分专业课程难度较大,这需要她们花费大部分时间在理论的学习上,没有多余精力从事更多的社会实践。很多农村女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内敛,尤其是学了理工科之后,性格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有些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沟通能力差,在求职的时候会出现紧张、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现象,即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很高,但是表达不出来,在求职时没有竞争力。在调查的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父母没有多余的钱让孩子参加一些技能的培训,讲座等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2)就业前的相关准备不充分

很多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只关注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少有同学在大学期间能提前做好与就业相关的准备,比如在大学期间能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方向,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找工作的时候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职业规划。如下图所示,根据调查给出各种就业准备和相关的人数折线图,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准备很不充足,有部分同学甚至什么也没有准备,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抓住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缺乏经验,在应聘过程中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3)就业途径狭窄,就业观念偏差

就业途径狭窄,就业观念偏差也是影响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的农村女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好,社会关系简单,因此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招聘会或者在网上进行求职,只有少部分的同学通过实习或者到用人单位进行自荐,由于大多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家庭困难,需要她们毕业之后就开始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考研、自主创业和考虑出国的人数很少,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就业观点偏差主要体现在:第一,过分看重第一份工作。很多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找工作的时候只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认为第一份工作就决定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性质,发展空间。由于专业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口专业更偏向男生。有部门女生尝试找文职或者管理类的岗位,但是由于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更关注自身“前途发展”,即使有面试机会,觉得自己如果不从事与专业职能有关的工作,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毫无用武之地而放弃。第二,择业地域偏差,在择业地域选择方面大部分农村女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地是“沿海城市”,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沿海地区的高校多,人才大量涌入,导致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压力增加。还有部分学生因对学校所在地更为熟悉而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很多农村女大学生都有跳出“农门”的说法,他们毕业以后几乎没有人愿意返回农村发展,对国家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资源服务西部计划”很少了解,愿意报名参加的人数屈指可数,这就人为的窄化了就业空间。

2、安徽省高校的因素

(1)高校学科设计不均衡,教育缺乏“差别性”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在学科设计上趋同,课程设计脱离实际需要,很多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项目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岗位不符合,缺乏一些实践的机会,导致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差、创新能力较弱,社会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目前高校里的课程几乎都是面向本专业的全体学生,很少为女大学生开设一些内容丰富的女性课程,如 《女性心理学》,《女性与沟通》,《女性与成长》等课程,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一些性格弱点,帮助女大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就业。

(2)对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力度不够

很多高校就业思想教育形式化、简单化。部分高校往往将就业思想教育的工作安排给辅导员或者是教师来完成,而且只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才进行,毕业的时候开设的基本课程往往只涉及到就业指导,虽然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真正重视的学生人数非常少,有些学校还会针对就业开始一些讲座或者组织几次就业咨询或者心理辅导,往往草草了事,说教意味浓。即使这些活动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效果不大。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只是提供一些就业指导,而且是全向全体学生的,而对农村女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素质辅导、面试技能的培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培养远远不够。下表给出了在调查问卷中的人认为就业指导对他们的就业的重要性。从下表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用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为81%,所以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的力度,特别是针对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3)缺乏校园文化的合理引导

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场所,一般来说理工科专业的女生人数比较少,大部分班级的女生只有几个人,不到班级的20%,大部分的班级活动或者院级活动都是根据男生的特征来设计的,所以除了成绩上的优势之外,在其他场合都是男生占主角。这样一来,女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女大学生很少会参与一些社团组织及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他们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严重制约了农村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1、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专业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宽”相结合

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合理设计学科专业,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在课程设计上,理工科专业课程设计应内容丰富,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结合起来,适当补充一定比例的专业高新知识、专业知识知识、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且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分制选课体系和辅修体系,农村理工科女性更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选修一些课程和适合自身发展的第二专业,更好地适应多种途径、多种行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可以引导和鼓励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二级建造师证、网络工程师、会计证、理财规划师等相关证书,从而增强她们的就业筹码,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拓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实践基地,培养实践能力。

2、突出对就业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帮扶”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理工科”、“女生”这三个关键词也是大学就业工作者的工作难点。尤其对于农村女大学生来说大多家庭收入不高,经济压力较大。高校在经济上予以帮扶。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生活补贴和求职补贴,加强农村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优先推荐合适岗位等方法,帮助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加强对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有条件可以实行“一对一”的就业辅导,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实行对大学生的全程指导而不是毕业季指导,了解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真正困难,组织专门的调研机构帮助协调解决就业困难。实行突破应聘能力的指导,面向心理教育、德育教育、职业意识建立、创业意识培养等多方面指导,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

3、建立企业和学生的“双选”网络平台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高校在建好就业网的同时,要特设一个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就业信息专栏,专栏里面有本校所有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简历、求职意向等,同时也会包括有意向单位的招聘信息,并及时更新,这样同学们可以在网络上与用人单位实现“双选”,高校也可以利用本网站或者是社会资源对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进行宣传,促进她们的就业。

4、突出“理工科”、“女生”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针对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校园社团活動和文化活动,比如:各种演讲、话剧比赛、征文比赛,在这种特定的校园环境和氛围里不知不觉的提高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除了女生们擅长文化的活动,学校还要积极鼓励她们参加体育活动,并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和参与到各种有意义的社团组织中去,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良好信念。

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高校的角度解决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助于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维护农村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一份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晓蕾. 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偏差及其原因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06).

[2] 张 燕, 周 立, 贾成军, 齐 蓉.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13).

[3] 朱丽亚. 关注新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

[4] 师雯静.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22).

[5] 肖 琰, 蒋利平, 滕丽丽.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3).

【作者简介】

周双艳(1984—),女,湖南永州人,安徽新华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金融与投资等。

猜你喜欢
理工科校企合作农村
不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