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的培育

2016-05-14 18:15姜亦文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姜亦文

【摘要】大学精神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感情更加细腻、思想观念更多多元、接触各种事务更加前卫,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导致大学精神培育过程中,艺术类的学生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总结了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各方面提出了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对策,以期对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有所裨益。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大学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由于偏重于专业培养,文化教育较为薄弱,在良好的思想素质、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大学精神的养成方面,比普通的大学生存在更大的困难,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有利于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一、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的現状

大学精神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艺术等各个专业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大学精神。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对于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的政策逐渐完善。无论是《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还是教育部下发的系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都提出了要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大学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随着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策与形势》等课程中都涉及到大学精神的培养。而且,高校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学业考核中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都成为必修课。

二、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重视不够。正确的认识是做好实践的基础,高校是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的主体,对大学精神培养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养成首要问题。在目前的高校在组织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等大学精神教育课程中,一方面是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精神培养的关键作用,大多数学校只注重大学生在艺术水平上的发展,普遍重视学识教育,重视艺术技能培养,忽视了大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养成。另一方面受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育体系等限制,大学精神教育与其他德育教育区分不明确,教育的专业性、针对性不够。

2、高校艺术类大学精神培养师资队伍不健全。高校艺术类专业以艺术专业教育教师为主,涉及到大学精神培养的教师多为公共课教师,没有安排专业的教师执教,缺少专业性、系统性的教育。从专业教师队伍方面来说,笔者选取了中部地区两所省属高校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两所高校对艺术学院进行大学精神培养的教师都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政治学院,而且几乎都不是专门从事大学精神培养、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而且,这些从事教学的教师中,具有专业的大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背景的只有80%,还有部分教师不是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没有相关的学历背景。

3、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方法陈旧。教育方法陈旧是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教育存在的又一问题。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自主意识更强、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更活跃,对于思想政治类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虽然高校都针对艺术专业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但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说教而轻引导,现有的大学精神培养方式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成功等个人发展结合的不紧密,与他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结合的不够,很难引发艺术类大学生的兴趣,产生共鸣。而且,艺术类大学生一般较为活泼,高校现有的缺少趣味性、填鸭式的单向输送教育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逐渐渗透到大学生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中,从方方面面影响着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高校课程不合理设置、社会对诚信的认知、不科学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的大学生对包括大学精神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逆反心理,是非观念不明确,追求特立独行,认为大学精神没有价值、不起作用,对自己成长、就业没有帮助。因此,不重视大学精神的培养,甚至反其道而行,影响了优秀精神品质的形成。例如,2010年开车撞到人后,连刺数刀致人死亡的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作为一名艺术类的学生,他能够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缺少畏惧心理,缺少关怀精神,而这些正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的对策

1、构建良好的大学精神培养氛围。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诚信品质也要在社会活动中展现,依靠社会行为进行产生价值,所以大学精神建设氛围是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建构良好的大学精神氛围,要全面加大学精神宣传。教育部门要更加重视大学精神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弘扬大学精神品质,让广大艺术类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针对艺术专业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让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严格管理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大学精神。

2、健全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精神培育课程体系。科学的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课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在课程中突出大学精神培育。要结合地方、学校、院系、专业的实际,适当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大学精神培育课程的比重,提高大学精神培育的效果。

3、加强大学精神培育专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大学精神养成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的成效。要定期对高校德育教师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理论实践,引导他们提高对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的重视,积极参与到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活动中去。要强化艺术专业学生大学精神教育的理念。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精神培育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的需要。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养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升大学精神培育的成效。

4、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的方式。要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的培养与学校大学精神建设的结合,通过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在学校大学精神建设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院风、班风,进而自觉养成良好的大学精神。要创新丰富艺术类大学生大学精神培育的途径。要改变过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培养大学生精神的方式,要通过将大学精神培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相结合,让艺术类大学生到专业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大学精神,实现精神培育与专业水平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姝赟. 新时期的大学精神及其构建[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6).

[2] 韩 亮. 论大学精神建构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及其限度[J]. 江苏高教, 2011(03).

[3] 秦国杨. “大学之道”对建构当代大学精神的意义[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4] 黄 斌. 浅论大学精神在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精神大讨论为例[J]. 高教探索, 2011(05).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